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建构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建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1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建构

"

论文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全文不超过两千字,但一个半世纪以来,提纲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今天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识到其中的重要原理对优化教育生态及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该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依据,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良环境建构的理论源泉、途径及内容体系。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于布鲁塞尔的一份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1888年,恩格斯把它作为《路的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第一次发表,并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这一提纲很显然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虽然全文不超过两千字,但一个半世纪以来,提纲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今天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识到其中的重要原理对优化教育生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理论源泉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三条中对人和环境关系所作的正确论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理论源泉。这句话阐明: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是辩证统一的,而统一的基础是“变革的实践”。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对于全面认识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建构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作用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述的人与环境辩证关系的第一个方面,环境对作为主体的人起到了规定和制约的作用。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因环境一旦相对固定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就会作为一种稳定的规范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生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高度重视各种环境因素对教育主体的影响作用。其次,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不但会取得很强的客观独立性,而且会成为反过来奴役人的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和自在的力量”。因此,为了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恶化,制止其成为降低教育实效性的异己力量,必须做好建构优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工作,使环境的塑造向有利于教育的方向发展。这为我们揭示了优良环境建构的必要性。

2.主体的人的实践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发展的基础——优良环境建构的可行性

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他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所批判的这种学说是指以爱尔维修等人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认为:“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在环境、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的错误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教育环境建构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影响进行良性控制,努力创造利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教育主体的健康发展。这对于积极建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内容体系

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社会联系。”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论断,是科学认识教育对象及其思想的基本理论依据,人的思想是人的本质的重要表现,它是人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反映,首先是人所处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应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和差异中去把握人们思想的特点和差异。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应依据人们的思想特点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基本模式,只有依据人们思想特点建构起来的环境才最具有实效性和感染力。

1.构建繁荣的的经济环境

人们的思想具有多变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目前西方国家却借助互联网大肆进行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扩张,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接触到大量信息,其内容与教育者所宣传灌输的教学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因此在中国主流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对逆反信息、异质文化有一种猎奇心理,因此西方的传播信息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信服。”所以,必须巩固自己的意识形态阵地,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相信我们,要靠我们自己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因此当前构建持续繁荣的经济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繁荣的经济环境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人们在正当利益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会自觉地按照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去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此时受教育者就容易接受社会统治思想,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就决定了建立繁荣昌盛的经济环境整体性优良环境建构的物质前提。"

2.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抛弃了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注重个人正当利益的追求和满足,与此同时人们思想的“功利性”特点也逐渐凸显出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仅是市场主体的主要目标,而且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以利益为标准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实现是新形势下人们思想的一大特征,因此针对人们的这种思想状况,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政治环境,只有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实现其正当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才能提高党和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力,巩固执政基础,最终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当然,维护人们的个人根本利益还应当同极端利己主义的错误思想相区别,强调利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后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此同时,人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人们思想的“个体性”特征逐渐显现。与之相适应,应构建“相互尊重”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人的各种权利和尊严,尊重独立的人格,鼓励人性的飞扬,因这正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个性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途径方式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的建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此,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方式。

1.树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观念

树立优化环境的观念意识,是构件优良环境的理念基础和基本途径,只有明确优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强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识,优化环境才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体无时无刻不受着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塑造,良好的环境会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良的环境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降低,甚至会抵消教育的功效。同时,不良环境还会使人精神不振,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加大对建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物质投入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优化。这是建构优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只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所依赖的客观物质环境,环境建设才会有扎实的物质基础,否则环境的优化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物质待遇。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环境优化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的物质待遇如何直接关系到环境优化的效果,否则环境优化会缺乏主体的积极推动,因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此外,假若教育者长期处于低待遇、低地位的况境中,教师容易激情流失、爱心匮乏,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因此,提高教育者的物质待遇是建构优良教育环境的主观因子。

3.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

舆论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有效助力,“社会舆论既然是社会上或者是一个组织群体内许多人的共同意见,因而会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舆论是大众意见的交集,这种意见集合会酿发出一种意见气候,在意见气候的影响下,普遍具有趋同心理和从众行为的大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社会舆论营造的意见氛围,因此,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社会导向性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便可在舆论影响中暗藏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良好教育效果。因此在构建优良环境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导向对环境建构的引导作用应成为重要途径之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爸爸的一封信
对小河的道歉信
妈妈,我想对您说……
给加油·好男儿宋晓波的一封信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致大哥的一封信
给学校的一封建议书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给《中华活页文选》谷老师的一封信
黄盖给曹丞相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给父母的一封信
我们是如何开展劳务输出的
浅谈如何在基层林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如何在项目上以丰富的企业文化陶冶人
乡镇机构改革材料
一心为公的女支书
对建立和谐机关的几点看法
供电局火灾事故预防、灭火及疏散预案
谈剧本教学的编—导—演—评“四部曲”
做光荣选择  为光荣增辉
构建“三级联创”运行机制,实现创建与农村发展同步推进
第二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区路政大队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
警民共建活动协议书
以法治会努力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真诚服务  铸就品牌(电信)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
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1)
对马克思价格理论的质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暂时冷落(1)
军事工业竞争力测算参数与模型研究
试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试谈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与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
中部地区服务业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1)
浅议以美育德:美学实用化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与实现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试谈荣辱观教育与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
试析高中学生的道德培养和策略
浅谈信息教育中的道德培养
论析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浅谈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说课稿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论语〉十则》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洗一次精神“桑拿”──《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我的信念》讲学稿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点评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对比”可激千层浪──《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注重体验升华情感──《我的信念》课例及评析
《居里夫人》教学杂谈
《我的信念》教学过程实录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