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要求的探讨

试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要求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要求的探讨

"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实际情况,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之间产生了诸多不平衡。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地方本科教育职业化的趋势,并阐述了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基本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三师型”教师和“校企深层合作”等主要方面,以实现教育与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本科教育;职业化

一、辽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辽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也是教育强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阶段,出现了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性社会问题。经济越发达,越需要职业技术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而辽宁高等教育缺乏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目前处于理论型知识型为主的阶段,达不到职业化的要求。因而出现了高等教育数量增多、职业教育层次单

一、本科职业教育断层等与区域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

2.传统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适应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劳动者成为既拥有理论知识,又能直接参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对辽宁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但是,目前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主要是大专,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辽宁省普通本科教育发展迅速,招生数量和专业设置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由于本科教育一直以来培养的人才以理论为主,实践技能训练还流于形式,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的速度,不能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拉近与行业企业间的距离,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3.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教育逐步萎缩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 目前,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需要城乡结构不断调整,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合新职业新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暂时的萎缩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平衡产生相应影响,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补救措施,改变辽宁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提升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度。 "

二、普通本科教育职业化是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内涵 2.本科教育职业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补充

目前,辽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是“专升本”,而实际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思想认识等方面都已经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本科院校招收的“专升本”,基本上是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进行教育培养的。辽宁本科职业教育层次的“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影响了生产经营的速度和质量。

辽宁省现有普通本科院校80多所,本科教育是目前辽宁省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本科教育职业化将弥补辽宁省本科职业教育的欠缺,尤其是地方以教学型为主的高校需要率先进行本科教育职业化的改革,将人才培养直接与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对接,按照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企事业零距离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弥补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真正本科层次的不足。

3.本科教育职业化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客观要求

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科学研究属于研究型为主的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但社会需要的是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而不是理论家和学者。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类型的调整,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级技师、高级技术员、现场工程师等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科教育职业化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基本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教育职业化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师或技术工程师,而不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辽宁省以教学为主的大学,除了科研潜力深厚,发展前景可观的高等院校外,需要立足现实,减少不良竞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要“零”距离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需求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调整办学主导方向。

2.加强政策引导,培养“三师型”专业教师

所谓“三师”,是指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和科研导师三位一体的师资结构模式。要求专业教师懂得理论、能够动手操作,同时具有指导学生一般性科研的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科研”一体化,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鼓励教师提高现场实做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师资培养的理念和导向,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辽宁省地方本科院校,在上一轮本科评估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师资队伍也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提升,但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加强政策导向,建设切合实际的专业教师队伍。

3.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职业人才培养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时代,需要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打破资源共享、项目同担的简单形式,在“人才供求”的原则上深化拓宽合作范围,实现“订单式”培养,实行“顶岗实习”,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现场,一毕业就能上岗,推进本科教育职业化的进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摘樱桃
队旗下的思考
日记一则
一件后悔的事
300米长跑
快乐的赛车赛
跳蚤市场拍卖会
水枪游击战
一次快乐的活动
骂的滋味
爱看电视的我
班级投稿风
可恨的骗子
令我新奇的一件事
2006年
办公室优质服务措施
县府办总支第三支部综合分析材料
我为你而骄傲!(城管)
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全局,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
×公司VIS应用实施建议
坚持服务居民  推进社区党建
县府办总支第三支部综合分析材料
坚持创新 推进发展 为再铸新的辉煌而奋斗
发挥妇女才智  壮大民营经济
在公司开业仪式上的表态发言
**公司关于再就业的经验发言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打造药监文化  提升服务理念
对证券投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制约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交易效率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再定位
科学发展观形成探究
试论就业导向下的专业建设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浅谈高职生就业障碍分析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
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
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1)
顺应民心的变化:从财政资金流向看中国政府政策调整
浅谈高校体育伤害的法律责任思考
美国微观税收政策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示
浅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
浅谈就业导向与教育教学改革
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1)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