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历史教育探析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历史教育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历史教育探析

"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追求,领导人的政治智慧。这是一种全新的视野。在学习、贯彻、落实党十七大精神的大背景下,在这一视野下,文章从时代使命的转换与历史教育的现状、历史教育所担负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作用和科学发展观审视下的历史教育大整合等三个方面集中探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历史教育。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历史教育;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追求,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其涉及领域极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发展观还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学习、贯彻、落实党十七大精神的大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本文从时代使命的转换与历史教育的现状、历史教育所担负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和科学发展观审视下的历史教育大整合等三个方面集中探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历史教育。

一、时代使命的转换与历史教育的现状

中国社会在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三重转型之中,即发达地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欠发达地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两种社会转型又同时和整个社会的市场化叠加在一起。[2]这一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要求我国的教育既要培养一批高级人才以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也要培养大量的专职人才以适应不断工业化的需要,更要为国家未来的战略发展培养大量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中国是世界上最富于历史文化内涵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历史教育也是以古老传统而见长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中国政府和广大的中国人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时代使命的转换:从原来的武装夺取政权、武装巩固政权到现在的经济建设巩固政权;从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现在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我们逐步转换了我们的时代使命,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更清醒地对自身实力的定位。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执政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的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人民富裕的和谐社会,而不是政治动荡、经济萧条、文化贫瘠、人民穷困的失谐社会。所有这一切,都与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和梳理历史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在的状况。

第一,简单回顾我国古代的历史教育。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特别注意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一般是从统治者的治民措施入手,总结出较成型的智谋、方略和策略等,再回头去“教育”统治者。例如,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和实践活动。秦汉时期,在《尚书》、《春秋》等先秦史籍影响的基础上,出现了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提供了《史记》、《后汉书》等有名的历史教育书籍。唐宋时期,历史教育以资鉴为主。元明清时期,则主要是以考据为主,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经世致用的历史教育则属于支流。晚清民国时期,历史教育在乱世的震荡中艰难前行,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名家的坎坷道路就足以证明。

第二,历史教育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前17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历史教育在这一时期主要服从于政权的巩固,与此同时,由于受苏联史学的影响,中国的特色遭到很大压滞。17年史学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失去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功用。十年文革时期的历史教育在“左”的道路上一滑到底,“影射史学”独领风骚,官员和人民群众的历史观遭到前所未有的污染,至今仍留下很多后遗症。例如,今天的腐败现象屡禁不绝与官员的错误的历史观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历史教育由受原来的“政治挂帅”的影响转变为受现在的“金钱挂帅”的影响。历史教育的基础学科地位受到社会的冷漠,人们普遍认为它“冷”,所以避之唯恐不及。在浩浩荡荡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淹没在莽莽的金钱森林里。君不见,今天的历史本科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奔忙吗?君不见,今天的历史硕士为一个中学教师的岗位而多人拼抢吗?有网民不禁大声疾呼:“本来历史学就是门研究学科,却要逼着我们往各种应用性工作岗位挺进。于是乎,平时埋首故纸堆的我们纷纷作鸟兽散,去寻找自己安身立命之所。”这所有的现象无一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因此,我们在考虑历史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究竟是什么?历史教育的路在何方?从事历史教育和研究的职业者将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姿态获得自由和尊严? "

二、历史教育所担负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作用

历史教育所担负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是由历史教育的目的、内容、主体、对象、方式和手段决定的。它指的是历史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结构里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的发展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表现在:第一,历史教育为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是教育在起作用,而使你确定你是哪国人、哪个民族的人、哪种文化的人,是历史教育在起作用。换言之,历史学和历史教育承载着培养和强化民族认同感的社会功能,在中国可谓自古而然。[4]第二,历史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人类的进步不能离开情感和理性,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情感的力量战胜神的力量,并且催发了科学(工具)理性的产生与发展,但是工具理性在二十世纪的前半期频频走火,导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使人性倒退好几千年。这是历史教育的失败,也是历史教育没有得到重视的悲哀。我们必须谨记。第三,历史教育为其他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犹如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只有,让各个学科自由发展又合作提高才能使得学科间的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稳定发展。第五,历史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历史营养。国际间的竞争拼的是经济,而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历史教育的方向性指引功不可没。第六,历史教育有很高的道德垂训功能。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或者说正如“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一样,历史教育也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样,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要重视历史教育的功用,努力提高历史从业者的待遇。为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科学发展观审视下的历史教育大整合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与此同时,历史教育也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审视下进行大整合。让历史教育科学发展,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历史教育大整合是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科学发展观审视下的新动向;是历史教育从业者的生存与发展契机。

在和谐社会的新视野里,历史教育的大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实现历史教育的目的与内容的大整合。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良好公民以及有较高历史素养的研究性人才。而在历史教育的内容设计上,一般是与其目的分裂开来或者牵强地硬拉到一起,缺乏有机的统一。历史教育的内容在安排上,要做到既精简又和谐,不仅在学科内部要和谐而且也要整合学科外部的知识。例如,在历史人物评价方面的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与思维学科、社会学科、政治学科、经济学科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

第二,必须实现历史教育主体与对象的大整合。历史教育的主体是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性质是使“人之为人”。因为历史教育是“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人的教育。其对象则是一切急需历史教育的未开化的人或初步得到开化的人。在主体与对象之间本来有一条鸿沟,一条跨越历史的鸿沟。但是我们必须整合两者,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主体与对象的交流和沟通。

第三,必须实现历史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及手段的大整合。世间万物都属于历史性(时间性)的范畴,也使得历史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自宇宙下到纳米,都归属历史这一学科。当然,正如前面所讲的在内容选择上必须精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应该学会选择适时适势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的历史教育方式及手段上,充分学习历史教育的内容。比方说,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讲解历史教育内容。特别对归属于人类历史方面的知识应着重予以教育,总结人类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中的生存、成长与发展的历史。这里不光要重视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且,要有全球的心胸,容纳世界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教育。正如陈剩勇所言:“通过祖国历史和民族传统的学习,培养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强化民族价值观的同时,通过世界史的学习,增进学生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和理解,使生活在多元化世界中的中华民族的下一代,能够从容地适应全球化的需要,积极地应对全球化时代将会发生的危机和挑战。”

第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通过对历史教育各个层次的目的、内容、主体、对象、方式及手段的把握,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对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等各个层次历史教育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衔接。使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得到最优良的历史教育,使历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而言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实现历史教育的大整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心同德提高我们的历史教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奶奶,你偏心
难忘的校运会
我家的“食神”争霸
斗鱼
剥土豆
百味运动会
错事
燃烧,奥运火炬
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见证辉煌
吹泡泡
第一次当厨师
捉螃蟹
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
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
浅析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
探析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
浅析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新思路
提高研究生管理部门队伍素质探析
高校创新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实现路径探讨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的教学探索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析
浅析美高校创新文化比较研究
浅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
浅析高校教师管理应更加重视教师发展
浅析人性假设理论基础上的高校教师管理探究
浅析文化交流与传播视野下的幼儿园双语教学
浅析关于深度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浅析网络技术在函授教育中的应用
浅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11《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精彩的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评课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片断及评析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片断与评析
《我多想看看》教学案例
《我多想去看看》词语造句
妙语连珠的“小导游”──《我多想去看看》教学随笔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及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近义词反义词
自主·探究·实际──《我多想去看看》教学随笔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
让“想”成为内动力──《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片断赏析
妙语连珠的“小导游”──《我多想去看看》教学随笔
课堂上的小插曲,你介意吗?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感悟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