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关于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14

关于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

论文摘要:非言语行为是一种能够被溶解到面部和躯干肢体上,反映人的各种心理语义的信息载体,它不仅具有直接感官感受特点,同时有具备间接的心理语义。文章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对学生的非言语行为特点与功能进行语义分析,探讨基于学生非言语行为的课堂教学对策,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交流沟通;课堂教学;认知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沟通活动,是师生间对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传递与接受的动态过程的统一。通常情况下,交流沟通方式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两种交流沟通方式各具特色,其中,言语行为比较容易理解。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目光接触等无声言语或语速、节奏、音调等辅助言语传递行为,该行为通过潜在的方式体现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的信息价值。

众所周知,教学中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是一个整合的过程,缺少教与学中任何某一个方面的沟通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客体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器具,即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尽管每个客体的角色和功能不同,但都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加强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中两种不可缺少的交流沟通方式之一,非言语行为应当在研究与运用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证明,在现实交往过程中,通过非言语方式获得的信息量高达65%。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这样的公式:

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不难看出,研究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研究来看,在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中,普遍重视对教师语言表达艺术与策略的研究,对师生的非言语沟通问题研究甚少。许多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进行非言语沟通,但更多的是习惯性、随意性的,处于无意识、无控制的自然状态;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往往被忽视,而这恰恰是对教学信息做出生动而又形象的反馈,从而导致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被浪费,对课堂教学直接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因此,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学生非言语行为,应当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进行探索与研究,增强广大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力度,把非言语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非言语行为的特点与其在体育教学的作用

相对言语行为,非言行为更生动、更真实,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发挥言语行为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非言语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特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是言语行为的深化和补充。

在研究体育课程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程度之前,我们对体育非言语行行为进行概念的界定。体育非言语行为可以定义为狭义的体育非言语行为和广义的体育非言语行为,狭义的体育非言语行为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能传递信息的人类身体或肢体动作,如眼神与表情、形貌与服饰、身姿与动作等引起视觉反应相关信息或符号。广义上的体育非言语所涉及的内容太宽,包括环境与色彩、时空与距离、音响与标志等。本文主要是从狭义上的非言语行为语义角度出发,对其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教师所产生的对教师或学生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刺激,这些刺激涉及到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距离等。通过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的良好互动,扩大交流范围,更多、更准确地传递信息,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搭建情感沟通,调节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眼神、语气等非言语行为可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促进学生刻苦学习,成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和其他的课程教学一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言语行与非言语行为进行知识的传授任务,在通过言语行为进行动作原理的讲解之后,采用非言语行为方式,通过示范等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对学生的期望、态度或者观点。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非言语行为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影响程度很大,研究表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希望得到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肯定性评价,我们把这种评价称为内隐性评价,它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搭建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通过熟练地运用非言语手段,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学的艺术水平,达到以情施教、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的功能,提升课堂讲解的生动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几乎90%以上的技术动作学习要通过动作示范的形式来完成,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身体动作为范例,向学生讲解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与方法,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运用语言手段讲解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通过非言语行为方式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技术要领和完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非言语行为应用增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非言语行为的表达功能具有特殊性。比如在单杠、双杠、跳马等课程教学中,首先是教师的技术动作示范,而后是学生的动作要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引导。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接触,会产生心领神会的微妙效应。这种效应是口头语言示范表达的扩展和延伸,一定程度上增添一些附加信息量,增进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3.操纵师生互动,促进沟通交流

所谓师生互动的操纵,就是通过非言语行为影响并控制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是非言语行所具备的独特操纵功能。这种功能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普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点头、摇头、手势等方式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也可以通过特殊的手势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教学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讲解与纠正动作的时机,控制学生完成动作时间,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以此操纵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达到了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

4.准确反馈体育教学信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反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调节机制。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从学生身上获得种种课堂教学的信息,从而及时有效地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节奏以及组织安排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教学评价不同,体育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得是实时的,而不是滞后的。这种反馈信息的获得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获得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规范的动作或者其他肢体语言等方式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来作出适时的判断。"

5.增进学生智能水平提高,推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反过来,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又促进了智能水平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微笑,使学生感到友好、亲切、平易近人。良好的情绪活跃了巧妙的思维,思维上的触发有利于其在新的类似问题情境中的迁移。诸如此类的情景的长期累积,便会提升智能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智能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学生潜力的发挥,特别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通过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亲切友好的目光等非言语沟通,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安全”环境。快乐情境下的非语言行为教学,促使学生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优化,导致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水平的逐步提高。

另外,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也意识到,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有潜在的暗示性,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暗示作用,这种暗示作用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与培养。暗示作用通过使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信念或出现相应的行为。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动作技能较差的学生做出一个较为规范的动作时,可以通过拥抱、拍肩等非言语行为方式来激发其个人动机,促进其积极训练。对没有达到训练要求的学生,体育教师鼓励的微笑、轻微的拍肩等非言语行为就会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推动了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非言语行为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1.根据非言语行为特点,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可以归类为符号的集合,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非言语沟通行为主要包括副语言、目光、面部表情、体势语、动作和身体接触等多种符号,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非言语沟通的知识,认真分析非言语行为符号特点和功能,根据目光、面部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体势语作用,达到以情施教、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依据,激发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业的基本前提,而学习动机又分为:兴趣类动机、爱好类动机、信念类动机。其中兴趣类动机由事件的新奇性、趣味性引发,最容易引起,保持时间也最短;信念类动机最难形成,可是一旦形成保持时间也最长。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爱好类学习动机和信念类学习动机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非言语行为心理,了解学生爱好和信念,激发起学生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求。

3.以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学科中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该学科核心的框架和认识事物的理念,而这些框架或理念的载体不是唯一的,完全可依据师生间的言语行为进行交流沟通,作出适当选择。与此同时,以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补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更新,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4.注重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与学生课堂非言语行的优化组合,非言语行和言语行相辅相成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互动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组合,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效果可以从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得到反馈。在对非言语行为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非言语行为研究和言语行为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作为一种教学交往手段,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常常是伴随体育课堂中教师言语行为而出现的。

5.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体育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的应用艺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的非言语行为因素很多,每个因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得当,示范教具的使用是否直观,体育教师的穿着、言谈、举止等是否规范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只有在学习中掌握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技巧,通过实践提高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修养,在理论指导下主动学习与非言语行为相关的知识,体会非言语行为的美学含义,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意志力和良好情绪的教学情境,通过清晰的解释,优美的示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体育课堂中锻炼学生活跃思路、丰富想象力,从而增加自信,提高求知欲。

6.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团队精神,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知道,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非言语行为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心理上就容易产生愉悦感,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对体育课程教学过程问卷调查中发现,73.5%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忽略团队精神的培养。其实,体育项目是一项对团队精神培养最有效的课程,我们可以把它和其他课程的团队精神培养联系起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挥非言语交际符号的优势,通过师生示范、模型、挂图、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促进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尽快掌握,借助于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人际距离、身体接触等非言语行为的情绪感染力、鼓动性和影响力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助于教学团体凝聚力的形成。

三、总结

为了验证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程度,我们对广西高职院校的380名学生,47名专职体育教师,8位主管教学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和访谈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非言语行为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表现;教师课堂的非言语行为与师生关系、对课题气氛的影响程度。对问卷调查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相关,学生对教师的非言语评价与对课堂气氛的评价有较强的一致性,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确实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感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在利用非言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健康得体和服务教学的原则。一方面,健康重于一切,体育教师采用非言语行为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该考虑非言语行为的健康性,健康的非言语行为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无论是言语教学还是非言语教学,都不能脱离其“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标,因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注意言语与非言语教学优化搭配,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准确地选择和优化搭配言语与非言语行为,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课堂的具体教学情境中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班级投稿风
快乐的赛车赛
跳蚤市场拍卖会
2006年
摘樱桃
水枪游击战
一件后悔的事
队旗下的思考
日记一则
爱看电视的我
可恨的骗子
300米长跑
令我新奇的一件事
骂的滋味
一次快乐的活动
我为你而骄傲!(城管)
坚持创新 推进发展 为再铸新的辉煌而奋斗
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全局,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县府办总支第三支部综合分析材料
县府办总支第三支部综合分析材料
×公司VIS应用实施建议
发挥妇女才智  壮大民营经济
打造药监文化  提升服务理念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公司关于再就业的经验发言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
在公司开业仪式上的表态发言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
坚持服务居民  推进社区党建
办公室优质服务措施
交易效率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再定位
制约石油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浅谈就业导向与教育教学改革
浅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
试论就业导向下的专业建设
浅谈高校体育伤害的法律责任思考
欧美国家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解析及启示(1)
科学发展观形成探究
美国微观税收政策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示
对证券投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1)
浅谈高职生就业障碍分析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
顺应民心的变化:从财政资金流向看中国政府政策调整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