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

"

论文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创新作为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发展下,校园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并与时俱进,从而加强大学生创造与创新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创新

一、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概念界定

1.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近年来,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比较多,对校园文化的界定主要有三种: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办学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和隐性文化;三是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仅包括学校的思想、意识、观念及情感领域。

2.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是这样对“创新”的观念进行定义的: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创新不仅指科技的创新,还包括文化的创新。文化的繁荣与兴衰深刻影响着科技的发展与变革,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3.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含义

校园文化创新并不是只开展一次创新的活动,或是单纯地对校园进行景点和教学环境建设。它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整理、和创新,它是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积累沉淀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校园文化创新就是高校学生运用新的思维与方法,探索和创造出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几点原则

1.领先性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分支,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使校园文化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取得好成绩,赢得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创新方向的正确和领先性,才能更加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

2.目的性原则

育人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校园文化创新就是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使高校师生时刻受到这种环境中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祖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通过校园文化创新,要形成一套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创新与发展。

3.主体性原则

高校师生是一个富有学识和较高思想境界的群体,他们身上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可供开发。校园文化创新就是要积极地调动和激发师生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在激励师生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在校园文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探索,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独特的优势。校园文化创新只有把师生员工作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校园文化创新,从而创造出丰硕的文化成果。

4.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基本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是校园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校园文化创新是对校园文化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新和改造,正确认识本校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了解本校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三、校园文化创新的意义

1.校园文化创新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在当今国际大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创新。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中,为了在世界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而人才发展战略最为根本。一切的创新最后都落实到了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校园文化创新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人才的培养,应对当今世界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知识创新,我们可以尽快地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我们要有这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为当今中国的各个研究领域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校园文化创新是国际竞争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随着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向多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着巨大变化。对于国家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依赖于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为根本。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必然会落后,要想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只有不断地进行校园文化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校园文化创新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体现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发源之乡和思想之源,是先进文化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同样高校也是现实文化集大成之地,对发展弘扬我国先进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高校在创造、发展、传播先进文化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使得我国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创新。在新时代的召唤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把握住先进文化不断前进的方向,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求我们撷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精华,并且积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新成果,使得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四、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有效措施

第一,校园环境文化创新。为了营造出一种既体现育人又体现其学术氛围的环境,庄重、严谨的治学风格,青春、活力的的校园景观要在校园内所有教学设施、生活场所、文化环境中有所体现。世界上一些名校都有历史名人雕像和纪念碑,激发了莘莘学子刻苦学习、探求新知、奋发向上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名校与一般院校的区别在于“文化”,而不是单纯指校园的大小和建筑物的华丽。作为知识之源创新之本的大学,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大学的文化精神与人文素养,全体师生无时无刻不在被熏陶和感染。不同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利用特有的环境发挥育人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二,校园德育文化创新。德育工作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只有树立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服务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上开拓创新,探索新思路,推出新方法,德育文化创新才能真正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文化创新的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导地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创新,积极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在加强依法治校的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以德治校”,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且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必须德才兼备。教师必须在德育创新中关注新时代的教育培育新视点,在文化浸润、人文关怀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第三,校园学术文化创新。学术氛围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精神,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术活动和创新团队。在校园学术文化的建设中,要形成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激发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学术研究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文化活动,激发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师生从事创新性与开拓性的研究,不断开发出新的学术成果。大学师生要彻底解放思想,摆脱思想束缚,努力开拓创新新知识。

第四,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校园文化是一种有益于师生员工健康成长的文化,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文化活动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持续发展过程,对策划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新意识与创新素养,特别是创造性素质是策划者必须具备的。社团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文化活动创新的过程中要明确创新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创新环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首赞美母爱的颂歌
别样江湖——读《绿螳螂》有感
看《感恩父母》有感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社会新气象》观后感
读《西游记》有感
大地震
猪八戒
读《三国演义》有感
电影《隐形的翅膀》
读《戒子书》有感
《军旗飘飘》读后感
读《孝心无价》有感
读《母牛》有感
看漫画作品《假文盲》有感
《“人不如狗”反映什么》读后感
县级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浅析新时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机制的构建
中国经济区域主义的演变
感受真实 2014年18期
浅析新闻伦理观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
城市“蚁族”的社会认同调查与思考
加强军史馆的网络建设
浅谈县区供电局创新实施个性化群众性劳动竞赛
中部工业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
夯实基础开拓创新
浅析“第二代民族政策”
浅析近期多部中国电影票房成功的原因
非主流的结婚形式的探讨
论自我导向学习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浅议新媒体时代检察宣传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断赏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知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断赏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断赏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