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后考评机制

关于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后考评机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5

关于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后考评机制

"

论文摘要:随着聘任制在高校的全面实施,急需构建和完善教师聘后考评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师聘后考评机制应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坚持定性与定量、年度与聘期、全面与分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考评原则,对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履职情况,采用业绩积点等方法实施分级管理、分级考评。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聘任;考评机制

2003年6月北京大学根据原国家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高校人事改革的序幕,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2007年教育部为做好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组织实施工作,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各高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聘任制正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实施进一步理顺了内部管理机制,转换了用人机制,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文件对于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类别、聘任等规定得较为详细,但是,对于高校教师聘任后的考核评价办法却很少涉及,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聘后考核机制,对于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一、考评机制是高校教师聘任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应当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高等学校对教师实施考评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校实施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正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原有的适应身份管理和编制管理的考核模式和办法正逐渐废止,适应教师聘任制的考评机制各校相继在探索中。在教师聘任制的实施过程中,各高校重视岗位设置、岗位分类、岗位聘任,对如何实施聘后的考评和管理,高校缺乏深入思考和具体操作办法。教师聘任制作为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工程,就是要打破教师身份的“铁饭碗”,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面推进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而不注重教师的聘后考评,则会使教师聘任制流于形式,退回到改革前“大锅饭”的窠臼。教育部在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初始阶段就明确提出了“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原国家人事部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明确提出:“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可见,聘后考评是实施教师聘任制后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对教师在聘期内工作表现的一种总结和综合评价,考评工作可以起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指挥棒的作用,真正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高校用人机制。

二、教师聘后考评应以岗位管理为基础

教师聘任制淡化了编制管理和身份管理,强化了岗位管理。高校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应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教师在符合岗位条件和资格的条件下,凭能力和水平竞聘上岗。岗位设置是教师聘任制的基础和关键,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规定,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教师岗位等级设置细化,等级差异较大。同时,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也较为细化,不同学科专业教师工作差异巨大,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间对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要求也不同。教师考评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高校所有岗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只有依据不同岗位资格、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一个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实绩,才能体现高校不同学科间岗位差异,才能进一步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聘后考评应坚持的原则

教师聘后考评原则是教师聘后考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教师聘后考评是对教师综合评价的过程,考评结果直接和教师利益挂钩,考评过程是否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直接影响着考评结果,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考评的信任度。在考评中只有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积极性,推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1.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教师聘后考评要依据教师工作职责确定,教师工作职责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教学是教师首要的工作职责。在聘后考评中,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则只能通过定性考评来反映。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考评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服务情况,还要建立一套量的考核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履职情况,以数据的形式来反映教师间的优劣差异。在教师考评过程中,能够进行量化的则要量化考评,根据量化考评数据,给予定性评价。针对岗位管理要求和考评内容,正确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片面地强调定性考评或定量考评,都可能引起管理的混乱和学术的浮躁。

2.年度与聘期考评相结合

年度考评和聘期考评是高校教师聘后考评的重要形式,是高校加强教师聘后管理的重要措施。聘期考评侧重于教师在聘期内目标实现情况,是目标考评,而年度考评是过程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在聘期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工作任务,促使教师聘期目标的实现,防止教师聘后出现懈怠现象。对于教师教学和服务方面的职责可以通过年度考评来反映,对于需一定时间后才能见成果的科研方面的任务则可以通过聘期考评来总体要求。在年度考评的基础上实施聘期考评更具可操作性,将聘期考评分解成年度考评则更便于实施过程控制,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 "

3.全面与分类考评相结合

高校教师聘后考评是对教师的工作表现、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进行全面检查评价,是师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依据和基础。只有对教师进行全面考评,以考评材料为客观依据,避免以印象取人、凭感情用人的片面现象,才能把每一个教师聘任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来,才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坚持全面考评的同时,应兼顾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间教师工作性质、研究方向的差异性,考虑高校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多样性、学术水平表达方式的复杂性,照顾到高校教师个性和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实施分类别的教师考评办法。

4.统一要求与分级考评相结合

学校可根据岗位设置资格和聘任合同制定基本统一的各岗位考评标准,对所有受聘教师开展考评,在考评实施过程中,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评”,学校负责重要岗位、特设岗位、关键岗位及高级职称岗位教师的考评;赋予院(系)管理考评的自主权和灵活度,依据院系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实施细则,开展对非关键岗位和中级职称以下人员的考评。同时,考虑到某些岗位或教师在学校整体发展上的突出贡献,对重点人员实行了免考制度。

四、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后考评体系

高校教师聘后考核评价是依据岗位设置要求,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资料,对教师的岗位角色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会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聘后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考评内容、指标体系及考评方式方法。

1.高校教师聘后考评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教师考核体系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包括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工作态度等。二是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教学改革与项目、指导学生情况等。三是科研工作,包括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和鉴定情况、成果转化及效益情况、学术论文、著作、编著教材等。四是服务性工作,包括校内外的学术团体活动和社会兼职、校内行政职务、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以及学科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对社会经济建设的服务等。不同的高校教师考评内容及指标应与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考评指标应是学校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师个人身上的直接体现。院系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2.高校教师聘后考评方法

考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科学的考核方法,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合理的考评方法,则会起到负向的作用。高校可根据其定位和发展战略,依据各级各类教师岗位资格条件和岗位职责,采取业绩积点法,预设各级教师岗位积点,当教师在聘期内业绩积点等于和大于各级教师岗位积点时,则按相应岗位续聘;当教师在聘期内业绩积点小于原聘教师岗位积点时,则实行低聘或转岗、解聘。在制定教师量化考评业绩积点时,应切合实际,合理适当,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以确保教师教师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对于教师思想品德体系指标的考核可采取定性考核的方法,可预设A、B、C、D四档,只有考核结果为A、B档时才符合岗位要求的基本条件。对于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考评指标体系可采取量化考评的方法,对于教师获得的不同级别的项目、成果、完成的工作量和服务工作赋予不同分值的业绩积点。教师获得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业绩积点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教师聘期内工作业绩总分值后,再给予定性结论。确定教师聘期业绩总积点权重系数时,应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确定,权重系数往往影响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如科研项目的权重系数大,就可能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反之亦然,权重系数确定得好就可以引导教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高校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中应将教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并赋予与科研同等的权重。具体考评过程中,为避免过分重视教学或科研,出现纯教学型教师或纯科研型教师,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工作业绩积点规定一个最低积点,如安徽财经大学在教师聘后年度考核中,规定

二、

三、四级岗位教师必须每年完成240个教学工作量、科研业绩积分必须达到

40、

30、24。

3.高校教师聘后考评方式

考评方式是教师考评工作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是保证考评工作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重要手段。教师聘后考评可采取在自我考评的基础上,实施多元主体考评和分级考评。首先,教师根据学校考评内容、指标和院系细则,进行自我考评,回顾聘期内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核算聘期内取得工作业绩积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其次,在自我考评的基础上,开展多元主体考评和分级考评。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在教师考评中的作用,对被聘教师教学效果、质量和学术水平开展评教、评课、互评,院系相应成立由院长(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聘后考评工作组,负责对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进行评议并提出考评等级,审核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自评材料和聘期工作业绩积点。学校可成立由校主要领导牵头,由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科研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评领导组,审定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院系考评等级,负责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材料评议和聘期工作业绩积点审定,提出考评结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田野
多彩的秋天
秋妹妹的五彩水晶球
傍晚的雨
秋天的色彩
秋天的色彩
秋天的田野
哦,秋叶!
观云
秋天的色彩
秋天
美丽的春天
秋天的田野
四季姑娘
多媒体教室的实施方案分析
三句半:说说银行十大员
围绕社区建设和服务  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钻井队柴油机司机长典型发言材料
银行女干部代表座谈会发言材料
挂职一年思想工作总
以移民安置为契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过文明暑假,做文明学生”的倡议
一年级班主任计划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及促农增收措施
物业管理资料:精神文明公约
创新民主管理  建设和谐村镇(村务公开经
公司创建和谐单位实施细则
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经验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领域的影响研究
嵊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浅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通才教育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关于动兴漫谈 乐学勤思——动漫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试论强化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议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与现行选择
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
论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
网上书店系统设计与实现
关于对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的理性思考
战略的再认识
浅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秋天》有关资料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案例分析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山中访友》课后反思
古诗词中的“秋”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札记
《山中访友》教学记
一堂美的旅行课──《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