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90后”大学生生涯教育的作用及实践策略

浅论“90后”大学生生涯教育的作用及实践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4

浅论“90后”大学生生涯教育的作用及实践策略

"

论文摘要:在“90后”已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主要对象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征和近四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新形势可发现,生涯教育是重要的切入口之一。将生涯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运用“90后”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高校可通过形成多维教育合力,采取立体化、明确化的教育方式,分阶段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关键词:生涯教育;“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背景分析

在“90后”出生和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全球化、信息化及社会转型期的改革与阵痛决定了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时代差异。对于“90后”大学生,笔者不倾向于为其贴上性格“标签”,而认为是其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呈现出的特点。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呈现出如下群体特征:个人自主意识强、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弱;乐观自信,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价值取向多元化,但不乏爱国热情;就业理想明晰,但实现过程模糊。

基于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相应地需要调整。回顾近四年以来的现状,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呈现出如下新形势:第一,对正确处理学生价值多元化与核心价值观倡导之间的关系提出更高要求;第二,师生之间情感维系方式、交流渠道发生变化;第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监测、干预等工作更为紧迫;第四,对协调学生个性发展与群体性引导的诉求增强。

“生涯教育”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旨在将人的潜能、需要与社会关系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将“生涯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有效地贴近实际,为“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二、“生涯教育”的内涵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创办了波士顿职业指导所,出版《职业选择》,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运用了“职业指导”这一术语,系统阐述了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即特质因素理论,由此也构建了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并使人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最初的生涯教育雏形。

1970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悉德尼·马兰正式提出“生涯教育”一词。

目前,对“生涯教育”并没有权威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涯教育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点,以发挥学生天赋的才能、人尽其才为目标,包括个体一生的教育历程。

三、生涯教育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满足人们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上的需要,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90后”大学生对个人需要的诉求更强。开展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作生涯规划,鼓励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分析自身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有利于教育者了解教育对象的精神需要,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生涯教育强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了解自我与分析外围环境相结合,这使得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既体现社会的主导性,又能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使“90后”大学生学会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融合,在多元价值并存的条件下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向发展。

2.有利于运用“90后”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90后”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日益上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涯教育,例如辅导员通过QQ、微博等平台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所学专业的优势与劣势、共同分享成长故事等,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正面引导。

另外,“90后”大学生普遍有主见、有个性,对“灌输式”教育往往持消极态度,更倾向于双向交流。而生涯教育强调尊重和平等,高校辅导员借助生涯教育平台,开展针对性交流,如引导学生根据霍兰德的类型理论判断各自的人格类型,并讨论相匹配的工作世界的特点及实现方式,可以和学生形成有效互动。生涯教育可以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体验式”教育,既能贴近实际,避免流于说教,又有利于掌握学生个性特征,并运用其话语体系给予具体的引导。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首先,“90后”大学生普遍关心个人的发展问题,生涯教育可以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动地实现目标。

其次,生涯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强调教育的动态性,即生涯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涯教育,将教育对象看作一个动态的个体,引导他们在不同阶段运用正确的方法,自觉、能动地对思想和行为做出调整。"

四、生涯教育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自生涯教育这一概念引入我国至今,在理论层面上,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生涯教育的本土化、生涯教育的意义等作了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上,我国最早接触生涯教育的是台湾、香港的高校,现已渐具特色,如香港高校的生涯规划强调“主动式”、“全方位”,“学校的生涯发展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学习如何谋生;二是学会如何学习,包括如何利用学校教育发展潜能、增进知识、加强能力;三是学习如何生活,从社会活动中体验工作;四是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内地大多数高校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笔者认为我国内地高校目前的生涯教育存在以下两个误区:第一,教育者往往将生涯教育等同于面向毕业生的“突击式”就业辅导;第二,由于大多数内地高校目前仍缺少具体的生涯教育体系,部分学生认为其过于空泛或实施过早,而忽视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生涯教育的优势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采取如下策略:

1.形成多维教育合力

生涯教育既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又依赖于学生所接触的所有教育者。大学生生涯教育主体不应仅仅是辅导员,而应是一个可覆盖到学生所处的所有环境的教育者群,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的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既包括各职能部门领导、教师,也包括辅导员、专任教师、班主任、学术导师,甚至是高年级同学。

2.采取立体化、明确化的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开展的生涯教育多局限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讲座,容易令学生感到形式单

一、内容空泛。笔者认为应建立立体化、明确化的生涯教育体系。

立体化,即生涯教育不限于讲座、课程,还应从平台、工具、场景等方面丰富教育方式。如在平台方面,可以从三尺讲台扩展到“90后”大学生所依赖的网络平台,通过发布成功人士经验之谈等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在工具方面,高校应引入更多测评量表等,帮助“90后”大学生认识自己;在场景方面,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他们将面对的“工作世界”。

明确化,即生涯教育不应笼统地被替换为“职业生涯规划”,而应制定出若干明确的教育目标模块,并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台湾“国中”阶段的生涯发展教育包含下列主要内容:一是自我觉察与试探;二是生涯觉察与试探:三是生涯规划。因此,高校在开展生涯教育时应明确教育对象和目标。如在策划、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明确是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素质。

3.实施分阶段的教育过程

生涯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而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困难,会树立不同的短期目标,因此“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涯教育必须关照到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开展。

对于大一学生,生涯教育的核心是“认知”,即引导学生认知自我、认知生涯机会。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爱好、优劣势,是生涯教育的第一步。同时,还应利用新生教育,邀请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作演讲,帮助新生了解所处环境及可能面临的机会,并作出评估。

对于大二学生,生涯教育之核心在于“引导”,即引导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并树立目标。大二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等都已适应,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并形成相对明确的生涯目标。在这一阶段,教育者应适时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具有可行性的短期生涯目标。

对于大三学生,生涯教育之核心在于“提升”,即提升学生为达到短期生涯目标而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兼职等了解工作环境,并提高所需的能力。针对意向为保研、考研、出国、工作等不同去向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提升要求。

而对于大四学生,生涯教育之核心在于“蜕变”,即帮助学生完成从本科生向研究生的转变、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这一阶段,要及时跟进毕业生的心态,为其提供考研、求职的辅导,并为角色的转变打好基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妈妈的一封信
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给小霞的一封信
给上帝的一封信
给太爷爷的一封信
给爸爸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千里之外的问候
皮皮鲁,我羡慕的人——给皮皮鲁的一封信
爸爸,我想对您说
给乡村小朋友的一封信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爸爸,我想对您说
给微生物大王的一封信
沂蒙山区的同学们: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浅析湘楚艺术文化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
浅谈从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
关于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的冲击和影响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简析郭任远作品的和声手法
简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伦理性特点与成因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信息时代的艺术与科学
关于民族文化特色设计的强化路径
浅谈图形用户界面的文化传播影响
关于艺术观念中的性相特征与语言选择
关于中国传统七声音阶命名问题研究综述
谈浚县“泥咕咕”艺术特色和审美意义
再谈立体主义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五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二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画》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