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6
试论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
论文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方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阵地作用、主渠道作用和载体作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论文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系统地提出了“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方向。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结合中国的实际,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当代中国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了一系列深入实际的研究,在学理研究、意义阐述、内涵建设、载体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发挥高校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前提是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坚持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舆论导向、价值体系武装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带领人民走上富裕之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重新审视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重新认识了资本主义,借鉴了许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科学的判断,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经历了解放思想的关键阶段,经历了人们转变思想、转变观念的漫长过程。其间,有人不接受西方的生产方式,不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产品,把中国借鉴西方成果说成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顶住了压力,率领中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以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当代中国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体现在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体现在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社区等诸多领域,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方面。高校是汇聚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阵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阵地,是培养社会新人的阵地。高校是否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系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中国高校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学习、宣传、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中国高校的发展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订中国高校的发展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定中国高校的发展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拓宽中国高校的发展途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证明,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中国社会思潮。通过高校这个传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窗口,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决心,展示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业绩、成就,展示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未来与发展。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阵地作用,深度发掘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合点,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发挥高校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渠道作用
三、发挥高校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载体作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积极作用,发展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实践中研究、总结、提高和完善的,没有研究总结就没有创新提高,也没有理性思考和理论升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就要提高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能力,要对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当前,要着重研究回答“六个为什么”的问题,着重研究解决“划清四个界限”的问题,着重研究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升华及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问题。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不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场所和重点力量。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近40万人,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力量的4/5,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5%以上的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产生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广泛影响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高校师资队伍的独特优势推动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影响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独特优势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宣传作出了新贡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独特优势切实增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进”效果。应当充分认识高校在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历史作用和比较优势,加强对高校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划、引导,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核心,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贡献;要支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更好地贡献国家、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整体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责任和庄严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阵地作用、主渠道作用和载体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学习、宣传、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示范引带作用,将对整个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幸福加倒霉的事
- 烤番薯
- 我的妈妈
- 捣蛋鬼请了假
- 劳动后的快乐
- 蜗牛比赛
- 我的理想
- 追回流失的时间
- 试卷发下以后
- 钓鱼
- 忆童年
- 老鼠与猫
- 体检
- 乘快艇
- 等
- 大学生酒店餐饮部实习报告
- 物流公司实习报告范文
-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范文
- 教师实习中期个人总结
- 大学毕业生个人实习报告
- 设计公司客服实习报告
- 教师中期实习工作总结
- 建筑工地实习报告总结
- 体育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 高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
- 大学生暑假农村旧城改造社会实践报告
- 校园网建设实习报告
- 师范毕业生实习报告
- 服装店销售实习总结
- 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报告
-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创新研究
- 浅论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中应处理好的问题
- 浅析美国成人高等教育对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
- 浅析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初探
- 关于如何进行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 浅析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浅谈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过程中的反思
- 试析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
- 简析从接受心理谈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浅析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对策初探
- 浅析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推进心商教育的思考
- 浅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
- 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探索
- 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培养探究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八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三
-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九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六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一
-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一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之四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七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二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四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