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2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

论文摘要: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反映了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的价值诉求是“做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消解以功利化为目的的“做事”教育导向,牢牢把握真善美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之有机统一,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崇高境界和人格的真正主体,而这正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本质及其教育的价值诉求

人文精神的内涵至少有两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理解:第一,从价值层面作目的论的理解,就是“以人为本”,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和崇高目标。第二,从生存状态来说,它既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素质,又是一种外现的行为方式,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体现为一种对自身和他人以及对人类命运强烈关怀的思想、意志和情感,永恒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崇高的价值理想。

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反映了人的本质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目的的思想因此萌芽。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提倡。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提出“人是目的”的思想,他说:“人(以及每一个理性存在者)就是目的本身,亦即他决不能为任何人(甚至上帝)单单用作手段,若非在这种情形下他自身同时就是目的。”黑格尔则进一步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的自由,而人类的历史不过是理性或精神在其中展现的历史。马克思的分析最为彻底,他从分析“劳动异化”着手,认为人类的最终目的是摆脱这种劳动而成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人。他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生存、生活于世,虽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要遵循客观规律,但却并非为了证明自然的合规律性,并非证明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而是为了人生存的价值,为了生活的意义,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就是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上述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及其价值诉求。教育的本来意义,就是指做人的意义,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这个对教育的定义的精辟之处在于它揭示了教育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这里的“渔”远不止通常理解的本领、本事、能力,而应理解为“做人”,即“渔”得合理,“渔”得合法,“渔”之有道。这个意义上的“渔”不是做事,而是做人。做事以强调功利化为目的,做事教育是自近代以来才逐步产生的,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而风行,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中的显著现象。它把功利性放在了教育的核心地位,是一种把人作为工具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已经导致了人的异化。所以,虽然做人主要通过做事体现出来,但还是要以“做人”统摄“做事”,毫不犹豫地将“做事”消解掉。

人文精神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目的论和方法论,从而为教育及其改革指明应然的目标和方法。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文素质教育,致使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作为研究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和本质的最重要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自觉地承担起培养人文精神的重大职责,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珍视和合理规范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创新精神、品行端正的社会公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做事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是“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工具性教育。当然,不可置否,教育有工具性的一面,教育的工具性是教育的一项社会功能,但不能认为教育的工具性就是工具性教育。工具性教育把人看作手段,“见物不见人”,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心,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曾经走进这个误区,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1.空洞、枯燥的“知识化”灌输

受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以往的政治理论课囿于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突出强调寻找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这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只作片面的“工具理性化”解读,遮蔽了内容要表达的“意义”世界,遗忘了它和人的关系,例如,需要、利益、情感等,使学生蜕化为死记硬背知识和材料。但是,人不单是理性的,还是情感的。不把学生当成具有主体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这是完全与人文精神相违背的,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激情,最终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低迷。对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很透彻:“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知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以赴地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置于首先地位,它就越是有力地占据了学生的内在力量,而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从而把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有效系数就越来越低。”

2.偏颇的“政治性”意识形态化倾向

受历史性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的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一种政治工具。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多极化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为了防止“和平演变”,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思维模式、价值尺度和终极关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政治性只是人的社会性中的一部分,以政治性淹没人的自然性和精神性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以社会宏大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世界,无顾个体实际和生活实际,无视人的当下生活的需要,一味将个人的价值纳入宏大的社会历史发展、时代主题、革命、爱国主义等等,忽视了学生自身生活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合理性,忘记了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人。同时,我们也要提防滑向另一种偏颇。目前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我们又从过去的政治化倾向转向经济功利主义的倾向,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偏颇的政治性倾向和经济功利主义倾向都是工具性教育的变相,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诚如由雅克·德洛尔担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所说的:“教育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人道主义的使命,又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内源发展的真正需要。”"

三、把握真善美三个基本要素,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多种方式及其依赖的载体。人文精神本质上是真善美的统一,长久以来的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真善美的统一,才陷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紧紧把握真善美这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之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的“真”是应然的“真”,既是客观反映之真实性及其规律性(科学性),也是心灵、意愿的真实、真诚和追求之合乎规律性。“真”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

(1)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说,它必须是真实性、科学性的存在事实、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包括精神性的和物质性的成果。教师必须“用事实说话”,而不是使用随意杜撰、无中生有的“造假”性成果来迷惑人。只有符合真实性、科学性的事实,才让学生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并归纳、领悟出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领会、掌握理论,而且把理论用于实际,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2)教师情感要真实、真诚。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教师对真理的笃信,对文本的解读、意义的创造等都要源于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是自我精神活动的真实展示,传达给学生的是心灵的质朴与纯真。同时,师生双方用心来感悟,说真话、表真情,真实述说各自的世界。只有真情实感、诚心诚意才能拨动人的心弦,引发人的共鸣,才能实现道德感染。相反,教师情感和思想的虚情假意非但不能感动人,产生感召力,反而为学生所厌恶、唾弃,那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将无法实现。

(3)教育手法合乎规律性。教师要与时俱进,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其一,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及思想认识上的疑点,敢于正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教师是真正地关心、爱护他们的,认为教师的教育信息是真实的,可信的。其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既要联系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科学、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又要联系反映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洋溢生命力,充满感召力,使学生实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2.“善”是指人的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人文精神的“善”体现为一种对人类命运强烈关怀的思想,是对人的价值在集体、社会、国家中如何体现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

大学的人文精神至少包含以下内容: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重视终极追求,执著探索现实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精神;坚持理性原则与主体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并建立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8]高校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解决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权衡各方利益的轻重,作出合情合理的行为抉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进步性和道德情操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坚持善的原则、实现善的目的、张扬善的品格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把这些内容发掘出来,提炼、结晶为一种质感极强、内涵极丰富的主体性精神,再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转化为学生的进步思想、品质,内化为人文精神。例如,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以及北京奥运精神等宝贵资源,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3.“美”是指包含或体现着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而引起人的愉悦情感所反映的具体形象

人文精神中的“美”主要是指超越具体目的、功利的心灵美,以及美的身体力行,比如英雄的壮举。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真、善的内容注入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激起学生的惊赞和欣羡,引发学生的审美意向,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具备敏锐的审美判断力,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充满对人、对人性、对人的生命、对一切人类进步的事业所持的深沉的关怀、爱与追求。确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就是让学生在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等先进理想中形成正确的审美理想。真、善的品格是诸种规定性的集合,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就是让大学生运用理性把握和认识显现于外的真、善的不同的规定性,归纳为较为明确、较为系统的不同的美的类型,并自觉践行。当今社会现象形形色色,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先进与落后的激荡、中西文化的碰撞、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以及国内改革的深入与国际局势的动荡等等,大学生要从中分清其是非,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造就卓越的审美判断力,就是让大学生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导向,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文化选择,鉴别社会中的假丑恶现象,从而达到思想、精神的自由。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个人兴趣爱好,追求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各种损害身心健康的生存方式,“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四、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工具性、功利化的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为根本出发点,塑造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智、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心性,这是人文精神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要立足真、善、美角度,通过知识背后的意义思考、价值提炼与精神的挖掘,让大学生感悟人生,培养情感,激扬历史责任意识,获得人文精神的升华,使他们在更高的境界、更广阔的领域去理解人生的真谛,领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使他们成为一种具有崇高境界和人格的真正主体。而这正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无题
我爱家乡的绿化带
悠悠雁荡山,切切自然情
乡村
赏雪
夏天也迷人
家乡的秋天
瞧,那美丽的秋天
夜游延中绿地
春的脚步
春天的美
美丽的小南海
天真热啊
盛夏的雷雨
在xx商业联合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在局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大会上的讲话
抓好新闻宣传  促进业务经营发展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情况汇报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
民政局长就职发言
**县工商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县长在全县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
实施“文化育人”战略 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
国税局办公室主任竞职演讲
登封建设成为现代化旅游名城
拟任职发言
关工委:进入社区,军地携手共育世纪新一代
如何发挥军队共产党员先进性(部队)
新发展模式(1)
论期货市场品种的创新与发展
对应分析法在保险市场细分中的应用
研究市场经济下的人口问题(1)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分析(1)
对我国外向发展战略的分析与反思(1)
试论“双证书"制度的教学体现
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资法的现代化.(1)
资源型城市政府引导性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1)
分析高新技术对于价值链的竞争战略(1)
论区域创新系统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1)
浅谈用心打造成功的翅膀——职教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观
浅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
探析我国空岗与失业并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及着力点
《山中访友》词义辨析
《山中访友》课文导读
珍奇胜景 难忘之旅──《山中访友》浅析
《山中访友》结构分析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
《山中访友》课文简析
《山中访友》写作特色
《山中访友》课文背景知识
《山中访友》课文鉴赏
《山中访友》重点难点
《山中访友》赏析
《山中访友》重难点突破
《山中访友》中心思想
愉悦的心境,奇特的想象──《山中访友》赏读
生命的审视和哲思──《李汉荣诗文选》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