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功利化社会之于当代大学生之功利思想

简论功利化社会之于当代大学生之功利思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6

简论功利化社会之于当代大学生之功利思想

"

论文摘要:“功利”已在无形中成为近年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批判和关注的落脚点。文章基于市场经济基本面,从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功利化影响来剖析当代大学生功利思想流行的深层次社会原因,从而客观评价大学生功利思想的两面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功利主义,以明确追求功利时正义与非正义的界点。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功利主义;高校教育

“功利”已在无形中成为近年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批判和关注的落脚点。诸多社会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研究了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的关系后,得出了“功利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当代大学生功利思想的形成与市场经济的关联性等理论成果。笔者认为对待大学生的功利思想不能单纯地批判或反对,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在继承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功利思想流行的深层次社会原因,立足于市场经济基本面,从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功利化影响来客观评价大学生的功利思想,进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功利主义,科学引导大学生功利思想健康发展。

一、客观看待社会功利化对大学生功利思想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这个简单的道理出发,就不难理解大学生功利思想产生的根源。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开放的社会以开放之势对大学生进行着全方位的影响,而大学生也以包罗万象的心态接受着社会文化的洗礼,功利主义无疑是社会文化中的最强音。

功利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既然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那么功利主义作为与之相应的观念形态,当然也是这个阶段人们社会意识的必然内容和表现。以功利主义为文化特征的市场经济及市场经济效应,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已对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功利主义以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机制为载体和手段,以势不可挡之势对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价值观念的渗透和更新,即价值观念由过去搞计划经济时的过分重精神性价值,转变为对功利性价值的重视。尽管中国坚持实行了30年的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规律及其机制即便在那个年代也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必然性的形式诱导着人们,并使整个社会在多次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中普遍接受了这个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经济运行方式,即市场经济最能满足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和生存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最能激发社会的经济活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功利主义的最大特征是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一种自觉意识确定下来,并以此激励和规定人们的行动。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本性。人的任何活动一旦有其目的并达到了目的,便产生了功利性,人的任何行为都存在着某种功利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人是具有功利性的,没有功利性的人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真实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既然追求功利是人性的规定,那么功利性价值观念以其对人性的肯定和回归自然会被社会广泛接受和推崇。

被社会广泛接受和推崇的功利主义和功利性价值观念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社会的功利化。功利化社会不是新事物。其实,社会伦理、道德,以至于文化、法律、政治,自在人世间的确立之时,其动机就是功利的,自然科学以及哲学上的发展使我们确信,它们的产生跟上帝没有关系,它们自确立至今都奉行功利主义,它们的共同目标是功利主义所追求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鼓励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个人利益的追求。遗憾的是,我们曾经一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视、否定、批判功利主义,直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功利主义才重新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在人们的自我意识中逐渐得到强化,功利在社会各领域也被空前重视起来。市场经济没有创造功利化社会,但市场经济唤醒了人们对功利化社会的认知,强化了社会的功利性,功利化社会是当代大学生不可归避的社会现实。大学生即便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人,他们却从来没有摆脱社会人的身份,即便大学生由于尚未真正投身市场经济大潮,不熟悉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但成长于功利化社会,他们不可能不接触功利主义和功利性价值观念,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受功利性的大众传媒的影响,他们也不可能不被功利文化包围。甚至大学生所接受的高校教育也有功利性的烙印。改革初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热潮,是国家民族主义功利性色彩作用的必然结果。现如今,由于大学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办学的企业化、市场化趋向日渐突出,高校教育要兼顾政治功利性和经济功利性。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替党负责,替国家分忧,替政府解困,充分就业、高标准就业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高校的政治功利性所在。同时,置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与社会上其他部门必然要发生经济联系,这就产生了高校的经济功利性要求。高校的经济利益、经济运行的通畅,是高校政治功利性实现的保障。因此,不能不说高校教育的功利性催生了大学生的功利思想。

可见,功利化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功利思想产生的客观前提,评判大学生的功利思想不能无视以功利性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化社会对大学生功利思想的滋生和酝酿作用。

二、客观看待大学生功利思想的两面性

大学生中流行的功利思想、功利性价值观念是对功利性市场经济和功利化社会等客观现实的最直接的观念反映,是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观念形态。在功利化社会环境的包围下,应该承认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主流稳定健康,广大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积极主动择业,取向协调;注重生活质量,精神需求增加”。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从纯粹的理想主义走向务实,重物质轻精神,淡化社会追求和人格追求,也是不争的事实。

理想状态下,社会学所划分的三大职能部门包括:公共权力组织、市场组织、民间组织。它们各有各的规则,一个组织内的规则不能应用于其他组织,如市场组织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利益最大化原则不能应用于民间组织和公共权力组织。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人们在市场经济中所信奉的讲效益、求增值、重实效等功利性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实现对社会功利性强化的同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注重物质利益与实际效果的文化心理定势。因此,实际生活中“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社会“潜规则”现象十分常见,而且由于制度或者管理等方面的漏洞,这些现象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些不能不对大学生功利思想的定位发生影响。另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践行功利主义的同时,发生前提性错误,即没有正确理解功利主义概念,将功利主义狭隘化,片面认为“功利”就是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受上述因素制约,部分大学生的功利行为表现为:在政治上,他们积极要求入党,但却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入党动机不够纯正,狭隘地把入党作为求取和营造锦绣前程的资本;在人际关系上,由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牺牲和服从精神,强调有偿和等价交换原则;在职业取向上,部分学生不结合个人实际,一味选择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愿去条件艰苦的地区和农村,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有较高的职业地位;甚至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出发点,以“我”的利益为最大利益等等。鉴于此,部分社会学者甚至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批判当代大学生是精神迷茫、价值观缺失的一代。 "

固然,大学生的上述行为是功利思想的负价值表现,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否定大学生功利思想的正价值。首先,既然功利主义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形态,那么作为反映功利化社会存在的大学生功利思想也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功利论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现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间的关系”。另外,正如功利主义被社会广泛接受和推崇是由于功利主义对人性的回归和肯定,大学生追求功利也体现了人性中所具有的进取取向。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一种天生的向上的潜力,人有生死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就代表人类的进取精神,它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和爱欲的一种本能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大学生追求功利恰好是这种活力得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实际上,大学生已将这种进取性内化,并功利性地体现在人际关系上,虽然大学生由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价值和利益,但他们坚持人与人之间应在平等基础上彼此依赖,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同时,他们善于运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原则和效率原则,推崇契约和制度意识,遵从秩序和规则,逐渐打破亲情和人情意识,这无疑使他们在无形中具备了弄潮于市场经济、承担起建立健全法制社会的历史使命的基本素质;体现在职业取向上,大学生们认同个人理想只有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才有意义,服从国家需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固然重要,但应将个人理想和价值与其融合。故而,从人性的进取性来看,追求功利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大学生的功利思想应给予正面评价。

三、科学引导大学生功利思想健康发展

人们对大学生功利思想的批判一部分原因是源自后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在计划经济形式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消费而不是交换,产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交换价值,不交换就谈不上对利润的追求,人们之间通过互助的方式来弥补消费品的不足,因此,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重义轻利的观念。尽管计划经济时代已经结束,我国实行市场经济30年来社会面貌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后计划经济时代对功利主义的排斥和否定的社会意识并不会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而退出一部分人们的思维,重义轻利在一定时期内仍是一部分人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大学生应对这一社会历史背景有客观的理解,调整自我认识,对历史给予尊重。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上另一部分人对大学生功利思想的批判是由于对功利主义的误读,将功利主义概念狭隘化,片面认为追求功利就是急功近利,功利思想必将导致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评价大学生功利思想时也往往戴着世俗的有色眼镜。而对功利主义的误读往往也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通病,这也正是一部分大学生有钱就图、有利就想等功利行为的思想根源。因此,高校教育有必要给大学生补功利主义的课,使大学生科学认识功利主义,以科学的功利主义指导自身的功利性行为。而功利主义本身“恐怕是人类所能创造的最为深邃复杂、曲折模糊、枝节横生的理论了”。不论是边沁、穆勒,还是西季威克、威格摩尔,抑或是其他功利主义思想家对功利主义表述上的缺憾,使得长久以来功利主义论者把功利主义标准与“最大利益净余额”等同起来,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引发了人们对功利主义必导致非正义的诘难。实际上,功利主义标准并不仅仅是最大利益净余额,而是一种道德标准体系,最大利益净余额只适用于人们利益冲突时,利益不冲突时就不适用,将它适用于利益不冲突领域才必然导致非正义,而在利益冲突领域它却是唯一正义的、道德的标准。大学生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明确追求功利时正义与非正义的界点,才能把握自我,把握人生。

此外,如前所述,大学生功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功利性市场经济乃至功利化社会的影响,这是不可规避的社会现实,而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是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的政治功利性规定高校有义务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个合格的评判标准当然也包括大学生需具备理性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即大学生需有健康的功利性人格。要知道功利思想是一把双刃剑,正义的功利性选择有助于大学生将来立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被人尊重和认同;非正义的功利性选择则可能导致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缺乏人文关怀,忽视精神和社会价值,从而难以得到尊重和认同。而人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被尊重和认同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性需求,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学校教育的政治功利性上强调精神功利性,要把精神功利性上升到教育的道德和学术层面。精神功利性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塑造人的灵魂,教育的精神功利性要求高校教育不仅要考虑学校的经济、物质得失,更要追求教育的善和爱、真和美。教育的善和爱就是教育的道德层面,教育的真和美就是教育的学术层面,善待学生,用爱心浇灌学生,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从教育之美中领悟功利主义的真谛。对大学生来说,高校教育即便不是人生教育的最后一站,但绝对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把大学生输送到社会以前,对大学生进行功利主义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紧迫的使命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青蛙
买玩具
热闹的一天
动物的尾巴
我的教室
别把小树压弯了
看猴子
我亲爱的刘老师
小兔子过河
爱上拼音魔法
寒冷而快乐的冬天
快乐的一天
收获
变化
升旗仪式
浅谈培养歌唱艺术表现力的科学方法
探讨新课程下高师音乐课堂的师生交流与互动
试论提高钢琴练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
钢琴乐器的历史沿革与钢琴音乐的流派更替
浅议高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试论贝多芬音乐作品中人文精神与音乐形式的关系
试论现行《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本位意识
试论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与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改革
浅谈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探析消费艺术语境下解读剧场民间歌舞
浅谈如何上好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赏析课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五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二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四
《泉水》第二课时
《找春天》第一课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三
《古诗两首》
《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笋芽儿》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二
《笋芽儿》第二课时
《找春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