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校教师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细节性探讨

试论高校教师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细节性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高校教师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细节性探讨

"

论文摘要:启发式教学是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师生互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启发式教学的成效。结合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自身修养、课堂授课技巧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对高校教师提高与学生互动质量的策略进行了几点细节性探讨。

论文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高校教师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新型的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育民主化的需求,也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参与。而在目前中国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而教师则扮演了权威代言人的角色,以静态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教案等显现的文本知识为中心,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和思维。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过于迷信书本知识权威,缺乏相应的批判怀疑能力。教育应该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主动探索者。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向往的是一种与中学不同的、更加宽松的教学方式,期望的是生动有趣的授课过程,而不是延续中学时期的灌输式教育。因此,高校教师应注意从灌输式教学转变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实现教师权威到学生主体的转变。这种启发式教学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学改革首先就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如果没有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指导与推动的作用,变教师的单纯传授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吴云助教授在安庆师范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态度。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启发性不够,启发式教学所占的比重太小。虽然学生和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也有差异,大部分学生是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而教师则主要是从教学本身的角度来认识启发式教学的意义。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是渴望启发式教学的。在四年级学生中,欢迎启发式教学的人数比例高达80.5%,说明启发式教学不论是在教师还是学生中,都深得人心。

启发式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方面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另一方面要得益于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还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从纯粹的受教育状态解脱出来,自我负责,主动学习。同时,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便于及时地指导点拨。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间平等、合作、信任、包容的关系,感受到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自我”得到充分的实现,主体性得到了发展。师生互动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与学生互动的质量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到了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启而不发”的问题,说明教师的“启”没有启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子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启而得法。而要做到启而得法,则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这又必须要借助于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准确了解。鉴于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师生互动质量进行了若干细节性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科研功底对教学的反哺

实施启发式教学,“人”是关键,特别是起引导作用的教师。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学生主动来学,而只有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起潜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吸引学生主动来学”是教学工作中首先面对的问题,只有学生愿意学,教学才有意义。相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高校学生学习自主性更强,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来学是教学中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建立良好师生互动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用自己的创造行为和创造成果带动学生的求知兴趣,通过教学使其在学生们年轻的头脑中产生新的火花。例如,笔者在为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讲授“弹性力学”课程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介绍了将弹性力学中传统的板壳理论用于研究最新的功能材料,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学生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要积极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实际应用结合,不断更新,通过与时俱进的授课内容吸引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结合笔者所进行的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孔口应力问题的科研项目,讨论横缝灌浆和不同位置的止水措施对三峡大坝泄洪深孔孔口应力的影响。此外,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上小浪底水利工程中十八个泄洪、输沙孔口组成的洞群,思考孔口布置和间距设置的理论依据。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恰当运用其科研功底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反馈的积极性时,师生互动便得以更好地建立、发展和深入。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方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从而将研究的优势延伸到教学中,并促进教学、反哺教学。 "

二、教师课堂授课技巧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互动。教师备课、讲课都做的很好,这只完成了一个方面,学生对知识接受的效果如何才是关键。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与学生的互动。

1.讲授形式的多变性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问、喊、写、走”四字法则。教师通过自己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多变性,避免沉闷的课堂气氛。所谓“问”,是指不要一直陈述,中间可以随时对学生发问。所谓“喊”,是指语调不要太平,讲到重要知识点时可以忽然提高音量或喊一声“注意啦”来引起学生注意。所谓“写”,是指不要一直机械的翻PPT,间隔写板书。所谓“走”,是指不要一直僵硬地站在讲台上不动,在不需要板书的时候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讲课。

2.讲授方式的趣味性

增加授课趣味性的措施包括:一是多举例子。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也可以是与学生专业背景相关的。二是通过适当举例说明以加深学生理解。比如笔者在讲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基本理论时,通过一点应力状态分析建立了坐标面上应力分量与斜面上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适用于弹性体内任一点,而应力边界条件则只在边界上适用。笔者把前者比作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把后者比作镇守边关的将军,只能在边疆活动保家卫国,如果带兵进京那是要造反掉脑袋的。再比如,讲述弹性体“平衡”概念时,笔者把理论力学的整体平衡比作一个土豆,材料力学的有限体平衡则是半个土豆,而弹性力学的微元体平衡就是土豆丁。学生听了这些形象的比喻后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自然地领悟概念要点,而且走神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被拉回到课堂教学上来了。

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1.学生认同感的建立

学生走进课堂时,心中不仅有求知欲,还有归属、自尊等多种心理需求,期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和尊重。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学生才能反过来回馈给教师认同感,学生的主体性也才能得以顺利发展。

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被识别是认同感建立的第一步。笔者在每学期开始的几堂课上都会着力下功夫记住班上每位学生的名字。当经过三到四次课,有些学生对课程的新鲜感已过有逃课的打算时,笔者会在课上随口点出所有当天缺课学生的名字,学生虽然表现出了惊异,但已经意识到自己被识别。每次作业笔者都会做好详细的作业批改记录,课间直接与作业有问题的学生交流。当笔者面对面清楚地说出学生作业里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鼓励时,学生内心在被识别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建立起了被认同和被尊重的感觉。笔者相信学生按时上课的原因并非担心被教师发现旷课,而是内心的认同感已经建立起来,他们愿意到课堂上来,愿意与尊重、关心他们的教师互动交流。

2.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贯穿

大学生们经历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多年连续的校园生活,生活圈子固定,阅历浅、视野相对狭窄。但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注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对自身的发展既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热切的期望,又交织着因阅历和视野不足而产生的迷茫。教师若能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实际困惑,对学生既有风趣睿智的长者般的教导,又有亲切真诚的朋友间的交流,还有战友般的鼓励,良好的师生互动会自然而然建立起来。[7]笔者曾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学生们介绍国外高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及异域的风情和文化,讲述一些学业和事业的佼佼者的成长故事和启迪智慧的寓言、语录,点燃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对个人的人生与发展进行思考并做出规划,尽早找到积极的又是他们自己热爱的成长方向。在教学中,还适时介绍教材的编著者徐芝纶院士早年赴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抗战伊始,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报效祖国,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事迹,告诫学生要“先做人、再做事”。由于徐芝纶院士长期在河海大学任教,是师生公认的楷模,他的故事对学生更有亲切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枯燥的,刻板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热情会在单纯的讲述中逐渐减退。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力学史、相关知识的新闻或轶事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为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经常把实际生活中桥梁、隧道、基坑、边坡等工程破坏的新闻图片放到课堂上展示分析,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关心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也有意识地介绍一些中外力学家(重点是教材中提及的力学家)的学术思想、在弹性力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和相关的逸闻趣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些精神层面的塑造是理论知识灌输和说教所无法完成的任务。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课本内,而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则来源于课本之外。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机的穿插人文主义教育,不仅能“启”于学生的关注点上“发”,而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不用教师安排命令,学生也会自己跑来与教师互动交流。当一种良师益友般的关系在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课程内容的教学也就变得更加容易开展。这是单纯的压迫式、灌输式教育无法取得的效果。

四、效果反馈

从笔者的经验看,在做到了上述几点后,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能获得学生积极的、良好的反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课堂反馈

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出勤率高,听讲认真,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课间学生会主动找到教师沟通交流。作业很少有抄袭的情况,并能基于教师的批改意见及时做修正补充。个别学习基础差、年级成绩排名不理想的学生,经过针对性的交流、指导和鼓励后,本门课的期末考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课外反馈

在课堂外甚至是笔者讲授的课程结束以后,仍有不少学生通过邮件、电话或直接到笔者的办公室,就学业或个人发展问题进行交流或征求建议。例如,有的学生在面临考研问题时,询问如何选择学校,或在考研与就业间如何取舍;有的学生询问出国深造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暑期的社会实践安排寻求指导;生活方面,学生也乐意交流,曾有学生把自己代表系篮球队参加的一场精彩比赛写成总结发给笔者。总之,融洽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外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溪
荷花
菊景
游海洋公园
秋天的图画
游烂柯山
游老顶山
人间仙境----九寨沟
家乡的果林
秋天的晨雨
校园秋色
帮老奶奶生煤炉
飞雪迎春到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工商局放心肉工程表态发言
构建和谐学校   促进学校发展
街道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做法
吸纳民资大造林 创新机制天地宽
路桥区民营企业的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
适应转变 更新观念--全力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
广电局党组在全县宣传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强化党的意识,正确行使权力
民进申请书
幼儿园各级人员任职条件
公司科协小组成立四周年代表发言
超市3·15发言材料
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开拓职中德育的新途径
浅谈地方道路养护改革中经济责任制的应用
试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项目化分层次教学法在中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青少年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探析
税收优惠的导向研究
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营销策略研究(1)
试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区域竞争的硬环境和软环境(1)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竞争的要素(1)
有关日本制造业的研讨(1)
装备定价问题研究(1)
浅谈国外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存在的风险及规避
企业.居民.政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应用研究
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1)
国际税法的两项基本原则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课时训练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