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关于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8

关于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

论文摘要: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主要由创新知识结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创造性人格四大要素构成。这四大要素在创造活动中均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其作用和价值无法由其他因素替代。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创新知识结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创造性人格

通常认为,所谓创新人才就是指具有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造性人格,能顺利地完成创造性活动,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创新人才是由彼此联系、不同素质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作为整体发挥作用。由创造性精神构成的意向驱动系统属于“想到要去创新”;由创造性能力构成的技术支撑系统属于“知道怎样去创新”;由创造性人格构成的意志维持系统则属于“能够坚持创新”。而这一切都必须有科学的创新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由此可见,作为创新人才,其最优化的结构必须是知识、智能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主要由创新知识结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四大要素构成。这四大要素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均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其作用和价值无法由其他因素替代。

一、创新知识结构

所谓创新知识,是指对创新实践活动过程具有工具和手段意义的主体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创新知识通常与创造能力一起,以组合的方式共同发挥作用。

1.知识与创新

众多研究表明,个体所占有知识的数量与其创造能力的强弱并不完全呈正比。也就是说,知识量多的人创造能力不一定强;反之,知识量少的人创造能力不一定弱。个体的创造活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掌握的知识的质量如何,是否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零散的知识只能解决个别的、局部的或者表面的问题,而系统的知识才能解决普遍的、整体的或者根本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才最有利于成就自己的创造实践活动。

2.创新知识结构

创新离不开科学知识。宽厚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离开了知识积累和储备,创新素质的形成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就在于其是否拥有科学合理的创新知识体系。

首先,合理的创新知识体系要求具备精深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人才通常是在某一领域或专业中产生的,设想一个人对某一领域一无所知却能发明创造,只能是“神话”。对某一事物了解得越深刻,具备的知识越丰富,就能从更多角度灵活地、变通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理想的知识结构,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具备广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知识。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已经使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某一领域,而是越来越体现多学科的特点。创新人才的知识体系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即在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最后,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知识和创新技法。随着人们对创造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创造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创造技法越来越细致和丰富。目前,国内外创造学者创设的创造技法已达300多种,成为创造学理论体系中独具特色的方法体系。在创造性教育的初级阶段有必要了解和熟知基本的创造知识,有选择地掌握部分创造技法。

二、创造性精神

所谓创造性精神,就是主体在创造活动中培养起来、表现出来、发展起来,有利于创新成功、有助于取得创造成果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创造精神是进行创造活动必备的一些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敢于质疑、科学批判的精神

创造是对现存事物的否定和超越,以科学批判为基础的质疑精神是进行创造的必要前提。科学发展史证明,创造始于问题,质疑引出问题,没有对旧理论、旧工艺、旧制度的怀疑就不会有新理论、新工艺、新制度的产生。质疑和批判精神不仅要求主体敢于对现存的知识体系提出质疑、对权威提出质疑,而且要求个体敢于对自我进行诘问。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只要不被滥用便会成为一个人保持清醒、避免盲从、自觉地认识世界、自主地进行创造的最好思想锐器。

2.勇于探索、不断开拓的精神

创新,其本质就是推陈出新或开拓创新。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勇于探索和不断开拓。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从不满足已知,乐于探索未知,把发现、创造看作自己神圣的天职。他们立志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或努力钻研社会现象的本质,在探索事物真相方面有很强的“内驱力”。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绝不守旧,他们执着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新产品、新观念和新办法。

3.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创造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需要以创造主体的奋力拼搏作为支点。创造灵感的出现、科学奥秘的解答都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为了某一问题的研究,科学家有时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甚至经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没有奋力拼搏的精神就不会有创造成功的希望。

创造精神的深厚根基是献身事业。创造实践活动还需要创造主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求创造者具备献身事业的优秀品格。巴甫洛夫说:“科学需要你的整个生命。纵使你有两条生命贡献出来,还会不够。”

4.甘于冒险、大而无畏的精神

创造活动,特别是重大的发明创造活动,是破旧立新的过程。要破除旧理论,就可能遭到维护旧理论势力的打击;要创立新事物,就要探索未知的领域,就可能遇到各种意外的风险和失败。这就要求创造者要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必须具有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了探索真理而不怕风险、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创造动机中最崇高、最伟大、最纯正的。

5.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哥本哈根”精神。一方面,科学创造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另一方面,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也越来越多,综合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研究项目,比如原子能开发利用、大型加速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的研究已不是一个人、一个研究室甚至一个企业所能胜任的了。因此,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群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友爱合作的精神已成为个人成才和获得创造成果最重要的创造性精神之一。 "

三、创造性能力

创造性能力是创新素质结构中的技术支撑或动力操作系统。所谓创造性能力,是主体在进行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及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创造主体的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性能力(如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它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又是人的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完美体现。

1.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部的各种刺激,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观察能力是人获取感性材料的能力,也是捕捉机遇的重要智力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领域都需要观察能力,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更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是个体在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善于观察的人通常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反之,反应迟钝的人常常容易被一些表面、肤浅的现象迷惑,不能捕捉到一些重大发明发现的良机。

2.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指的是赋予智力或其他因素活力、增进智力或其他因素效益的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相比,想象能力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想象能力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使思想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中穿梭。但它绝不是胡思乱想,不是主观臆测,想象的原型来自客观世界,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想象力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想象能力是引发创造的先导。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以想象为先导的。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有可能事先在脑海中构成关于活动本身及活动结果的种种表现。想象能力也是激励创造的动力,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心理激励力量,使人们可以借助想象能力预测克服困难的效果,设想创新创造成功的意义,从而振奋创造者的情绪,激发人的创造能力。

3.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各种思维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散思维能力、收敛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横向思维能力等。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人思维敏捷、流畅,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和解决问题,表现出极好的应变能力;同时思路开阔、灵活变通,思维结果也会与众不同,具有较高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人类发明创造史的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者就很难在科学事业上有所贡献。

4.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指的是人们运用工具、技术和技巧实现自己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对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进行创造活动重要的基本能力。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创造者要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是实验技能,二是计算机能力。

实验技能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实验是科学认识活动的基础,现代科学许多重大突破都得益于高超的实验技术。所以,要重视实验研究,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与掌握。爱迪生是举世公认的发明大王,他一生中获得了一千多个单项发明的专利权,其工作效率如此惊人,原因之一是他依托的是现代化的、装备精良的研究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田长霖曾说:“中国大学生考试能力强,书本知识学的还可以,可是动手能力不行。搞研究不如美国学生。”这种评价是值得思考的。

科学研究中的复杂解析计算和数值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工程中的数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要具备不同程度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尤其是跨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以及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那就更加需要高超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5.学习能力

创造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实践,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积极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的能力。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创造性学习的人。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企划总监德格认为:“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现代社会,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人用开放的态度进行广泛的学习。具有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警觉自己的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力图突破这种极限,发展自身。

6.合作组织能力

在创造实践过程中,只有善于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拥有必要的交际能力和手段,创造个体的思想、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据统计,现代科学技术中重大的创造95%以上都是集体合作的结果。以往那种仅靠科学家个人的天才和努力就能有所突破、获得成果的几率是越来越小了。较大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多种专业、多个部门的人一起开发。

四、创造性人格

所谓创造性人格,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创造性人格是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个性心理品质,决定着个体的人格活动与自主精神,是构成创造力的基本驱动因素。

1.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创造活动中的心理动力因素。创新人才的求知需求是他们创造出新的理论、产生重大发明创造的强大动力;强烈的好奇心是促使个体去观察、探索新奇事物从而获得对这种事物认知的内在冲动,一向被视为人类探索精神的渊源。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接受调查或采访时都把富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列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备性条件,列在各种个性品质的前列。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兴趣的有机互补使得科学家们在探索大自然的奥妙的过程中获得了无穷的创造力。

2.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独立性是指思维和行为很少受他人影响,能够独立思考、判断、选择的心理品质。凡有创造性的人无一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较少依附心理和盲从意识,特别是“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喜欢进行富有平等精神的思想探讨与心灵诉求。人格独立是思维独立的前提,由人格独立性到萌发创造性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从众性则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自信心是创造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创造性思维层出不穷的源泉。人才在创造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穷途末路,会遭受失败挫折的打击。唯有坚贞的信念和强烈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水平获得成功才能产生创造的热情,激发其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动力。

3.超凡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意志是人们在创造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懈、长期保持的一种坚强毅力,是人们勇往直前、顽强克服各种困难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主体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必然要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阻碍,会经历各种坎坷和失败,这就要求创造者必须拥有超凡的意志力,凭借坚忍不拔的坚强毅力才能使事业获得成功。

4.顽强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个性品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进步,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就在于创造者们拥有顽强的进取心这只“向上的车轮”。具有进取心的人会渴望有所建树,争取更大更好的事业发展;会勇于迎接挑战,为自己设定更高的工作目标;会奋发图强,从而获得出色的创造成果。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等,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情感。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责任感创造奇迹。大凡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能够创造奇迹皆由责任感使然,即使在自己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5.敏锐性与“迟钝性”

敏锐性是个体在知觉和思维等多个层面上对外界反映能力的综合表现,有时候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可驾驭的焦虑水平”,它与好奇心不同,具有明确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指向性,是创造主体实现思维突破和超越的重要臂膀。敏锐性高的人创造力强,目光犀利,头脑清晰,逻辑性强,善于把握创造机遇,能够很快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发现事物内在的漏洞和不同寻常之处,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结果,因而能比一般人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迟钝性”是指个体忍受模糊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的研究认为,忍受模糊的能力、克服障碍的意愿、承担风险的愿望和自信心是创造者共有的特点,是创新人才的关键性人格品质之一。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等待自己的新理论建立起内在联系,或等待理论、实验与资料的充实完善过程。这种时候,他不能急于作出结论,也不应当对研究附加任何“先决条件”和“先入之见”。在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理论、方法刚刚提出但还没有被人们明确接受的期间,创造主体特别需要有忍受模糊的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蜗牛赛跑
卖报
秋天的美
聪明的公鸡
生日
老师的“神眼”
我亲手给他戴上红领巾
李白教我学古诗
美丽的梦
我的爸爸
一次难忘的教训
我的奶奶
同学情
小燕子得救了
母爱
房地产公司项目部实习报告
利用网络远程控制实习报告
法律援助站实习报告
电子商务生产实习报告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报告
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
小学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环境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幼儿教师实习总结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汽车驾驶实习报告
建材公司认识实习报告
酒店客房部实习总结
英语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浅谈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浅谈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及改革方向探微
浅谈当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
浅谈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
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由之路
浅谈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试论高校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的思考
探析冲突管理理论在高校课堂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政治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的现状及路径探论
试论独立学院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浅议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应重建教育价值观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荷花》教学设计之六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荷花》教学设计之五
《春日》教学设计之三
李吉林教学设计——《燕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燕子》教学设计之九
《春日》教学设计之一
《荷花》教学设计之七
《春日》教学设计之二
《春日》教学设计之四
《荷花》教学设计之四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