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评析

关于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评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1

关于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评析

"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大学作为高等教育领域推动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机构,它的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我国在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应从教育的本质层面思考如何坚持民族化。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大学教育培育的杰出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国际知识及沟通合作等能力,还要能够坚守并发扬本民族的特色文化。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育国际化;国际化;民族化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的高度教育。那时跨国的“游教”和“游学”之风相当盛行。所谓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指各国大学教育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相互交流、合作与援助的一种发展过程或趋势。目前,大学发展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是推进国际化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民族化,国际化和民族化必须统一起来。大学教育发展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本文试从教育的本质,即育人角度来探讨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关系,以期为大学制订推行国际化的相关管理制度提供一些借鉴。

一、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教育

1.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成功加入WTO后,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在我国得到广泛重视。纵观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各所大学都在不断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从留学生教育、教师访学及进修、课程的国际化内容等方面都有所表现。当前,我国借助大学教育国际化,总体上来说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弥补了智力资源的匮乏,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

2.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在推进本国大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也面临了诸多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在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免遇到大量优秀人才流失、本土文化扭曲和丧失的问题。第二,学术依附问题严重。由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学术交流上的不平等,导致中国对西方国家产生了依赖性。在中国的大学教育学术和实践活动中,不考虑民族特性、简单移植和套用外国理论和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在地区、院校和学科层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呈现逐级扩大之势。这种发展态势一方面表明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大学教育,特别是国际可比的学科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第四,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商品化和市场化,经济主导因素已经压倒性地超过了政治、学术或者文化/社会因素。这样难免会使一些大学在推动本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太过看重知识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身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扮演的角色,忽视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

二、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分析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可以说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两个维度,它们从横、纵两方面交织于大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国际化要依赖民族化而存在,民族化又必须借助国际化而发展。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目前国内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趋势来看,我国学者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缺乏从教育的个人价值观上研究国际化对于个体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即教育国际化对培养和塑造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国际性人才应起到何种巨大的作用。本文试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即培养高级人才来探讨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关系。

1.大学教育国际化中的依附现象探析

目前中国许多大学都把内向型国际化视作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部内容,即对吸收外国文化(特别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过于热心,而对宣传和发扬本国文化所做的努力却很不充分。尽管全球化教育能够保证选择的多样性,但是却是以牺牲地方要求,包括当地文化以及促进民族社会文化发展为代价的。在现实中,西方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人才的培养标准、学术标准等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大学教育的指示灯,极少考虑这些标准对本国学生自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性。

针对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依附问题,有学者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教育国际化实践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与本国的“既定条件”相互交融、对接、调适的民族化过程。民族性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特性。民族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等。大学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在寻求与实施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那种只重视国际化轻视民族化、不考虑民族特性、中国国情而盲目套用或简单移植外国理论、模式和方法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在它们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只有当它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时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借鉴、吸收。只有民族化的东西才是最具特色的东西,没有民族化作为支撑点,没有特殊的优势,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真正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国际竞争力。"

2.大学教育民族化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

吃尽了闭关自守之苦的中国大学像久旱的禾苗需要雨水一样,伴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呼唤而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同国际高等教育进行交流与合作,使大学教育国际化成了社会主义大学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化的东西很多是经过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相碰撞并经过揉合而沉淀下来成了本民族的特色。比如在我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外派留学生人数的同时,我国的高校也走出国门,在海外兴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和专业。如时至今日,中国在世界各国已建设有多所孔子学院,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地。

各国教育系统的特性必须仰仗国际合作,各种教育活动方式和各种人员培训方式的进展以及教育设施与课程计划对不断复杂的现代生活条件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因此,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的影响下,中国的大学教育要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际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寻找异域高等教育经验在中国的“生长点”,使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的营养和有机成分。

3.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国际化和民族化紧密相连

大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培养具有高深知识的人才。面对与世界接轨的时代,大学教育一方面要为扩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增长学生的国际知识付出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秉持自身特色,锻造专门人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国家栋梁。前者需要大学积极推广国际课程的开设,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以期更好地为本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而后者需要大学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学生掌握本民族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大学必须把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制订大学生的培养标准需要坚持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统一。国际化人才标准的制订是为了真正锻造出一批能够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交流、沟通的人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或者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人才。培养世界公民这是我国大学迈入世界一流大学、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在制订培养标准时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大学生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唐诗宋词、儒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等。大学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创造基地,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力量,民族优良文化的继承及传播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大学教育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开设民族历史、地理等与民族发展有关的必修课,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宣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大学生的培养方式需要坚持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紧密结合。目前来看,大学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主要通过3个渠道:课程国际化、人员交流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化。在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教训很值得深思。近代的美国大学沿袭了英国大学的传统但又有所改进;仿效了德国的大学模式但又有所改造,并未完全拘泥于英德,而是根据美国国情有选择地吸收与借鉴,终于形成了以大批社区学院为底座、以大批本科院校为中坚、以一批研究型大学为塔尖的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进而顺畅地步入了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轨道。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大学放弃了民族化,民族化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只有将本民族的知识、文化融入大学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做到在对其他文化和教育体制开放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根基,才能培养中国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四、结论

我们既反对那种抛弃民族优秀教育传统而被动地屈从于外来教育的“国际化”,也反对那种固步自封、盲目排外的情绪性的“民族化”。各国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迥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以及教育宗旨的偏倚必然会导致植根于不同文化沃壤上的各国高等教育向多元化发展,从而赋之以鲜明的个性特征。综上所述,大学唯有从教育的本质层面真正把国际化和民族化结合起来,培育大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民族文化底蕴的世界公民才是我国大学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出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彰显优势,赢得应有的地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2030年的我
雪后的校园
省钱大比拼
真想再玩一把
怎样制作不倒翁
迎新年,百姓乐!
丑小鸭续写
富贵猫与贫穷鼠
幸福的任务
我从月球来
妈妈,我爱您
我的小制作
祖国南端的色彩
倾听五彩斑斓的世界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通用技术备课组工作总结
小学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一年段德育工作管窥
2012年高三英语备课组总结
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班级教学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年级班主任教研组秋季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二学期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研训活动总结
中学2010—2011学年度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二年级九月份工作总结
新时期财政审计发展趋势
试析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
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方法分析
探讨企业物流成本之分析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的运用
水利工程项目的审计方法的研究
应急物流发展阻碍与改善建议
论学科秘书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小议深圳市物流产业发展途径探索
交叉上市公司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免疫系统视野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探讨
工程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如何进行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物流成本的浅议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堂语文课所引发的思考──《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导入语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杂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