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专业化水平不高、学术能力较弱、人员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文章试图从上述问题着手,重点讨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关系、辅导员自身事务性工作与科研理论素养的关系、辅导员队伍合理流动性与相对稳定性的关系等。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关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可见,辅导员队伍要实现教育部的职业要求,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而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正处于成长、壮大、成熟的重要时刻,能否准确定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既关系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败,又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持久稳定性。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关系、辅导员自身事务性工作与科研理论素养的关系、辅导员队伍合理流动性与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概念界定

社会学家布朗德士曾对“专业”一词做过经典界定:“专业是一个正式的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卷入知识和某些扩充的学问,它们不同于纯粹的技能;专业主要供人从事于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因此,从业者获得经济回报不是衡量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准。”通过分析布朗德士的经典理论,可以发现“专业”具有三项基本特征:首先,专业是一种正式的全日制职业;其次,专业必须拥有知识和技能,以智能为特质;最后,专业必须以服务他人为目的,以完满人生为最终目标。

“专业化”则由“专业”发展而来,描述的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从业者内在素质的规范性要求。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衡量一种职业能否成为专业的标准,在于是否存在特定、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是否具有专业伦理与专业道德;是否具有专业自主权和专业组织。基于此,专业化可以被概括为:一种普通职业拥有不可替代性的社会功能的过程。具体而言,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形成专业伦理与专业道德、建立和完善专业组织、享有专业自主权的社会功能养成过程。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性的养成过程,即高校辅导员不断接受专业培训,拥有学生管理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能,形成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操守,建立专业的高校辅导员组织的过程。

二、立足专业化、推动职业化——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阶段性趋向间的关系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两个概念本身存有异同。所谓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确立专业标准,符合专业要求,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强调的是辅导员内在智能潜移默化的转变,关注内化阶段。而所谓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属性和发展所达到的状态与水平,强调的是对辅导员岗位的价值认同和制度确认,关注外在形式。可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并不等于专业化,职业化是以专业化为前提,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大趋势,是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度化体现;而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具体要求和深入发展,但强调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每个辅导员都要走职业化道路,只是创造条件,引导辅导员队伍朝着专家型职业辅导员的方向发展。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成长壮大的阶段,辅导员队伍也相应地处于专业化素质培养的成型阶段。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工资待遇和社会名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此类院校对名校毕业生和专业对口毕业生的吸收与纳入,这就导致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难以实现统一规范,更难以实现名校名师的辅导员队伍标准。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专业化培养,推动职业化建设,稳扎稳打地在底子薄、条件弱的困境下,突破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瓶颈。

要实现这一目标,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结合本校辅导员队伍的学缘、学历和专业情况,科学分析,认真规划,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学生管理水平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帮助辅导员树立专业自主意识,提升专业伦理和道德,建立健全学校辅导员专业组织,增强队伍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同时,注重对辅导员的职业选择、价值认同、职业归属感等方面的引导,提供各类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和研修,转变辅导员队伍中对辅导员工作的“过渡性”功能的思维定势,培育辅导员岗位的职业荣誉感,坚定其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信念。"

三、做好事务工作、提升科研水平——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发展阶段性重心间的关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在做好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科研理论水平。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起步晚、建设时间短、师资相对缺乏等原因,导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事务,扮演着“消防员”和“勤杂工”的角色。同时,由于辅导员身份定位和待遇问题正处于逐层改善阶段,导致大多数高校未能完全实现辅导员“消防员”身份向“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转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更要特别遵循国家有关规定,从高处把握政策,从实处落实政策,完成辅导员队伍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心间的有机结合。

辅导员在上岗之初,必须认真熟悉和掌握日常事务工作的处理方法和技巧,了解辅导员岗位的指导思想和理论需求,在探索中成长。与此同时,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创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新局面。但辅导员也应当注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总结,善于探究,以此作为提升科研理论素养的现实基础。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历练,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特殊领域的最新成绩,从而将工作实际与理论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辅导员工作生涯的质的转变。

在辅导员队伍的科研理论水平培养问题上,新建本科院校应当注重搭建“三个平台”,即辅导员学术能力培训平台、学术问题研究平台、学术成果实践平台,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教育部、省教育工委、高校三级立体研究基地体系,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此外,还可以依托学校现有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建立校级研究中心,成立学生工作研究学术团队,通过项目申报、论文发表、成果验收等硬性指标,推动辅导员队伍学术水平的提高。

四、支持合理流动、保证相对稳定——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同职业定位的关系

近几年,随着本科院校队伍的迅速壮大,为广大立志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就业机遇。这批人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情结”,希望继续留在大学成为教师,但无奈自身条件和能力有限,只能选择辅导员岗位;另一种是“专业情结”,希望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先选择辅导员作为过渡性职业,等待机会,适时转岗。这两种典型倾向引发的情绪,导致几乎所有辅导员都存在“二次择业”的焦虑,产生了队伍的不稳定性。基于此分析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在所难免,不同职业定位带来的消极情绪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坚持支持合理流动、保证相对稳定的策略,是应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同职业定位现象的重要出路。对于立志转岗的辅导员,学校应当给予适度考虑,避免严防死堵,尤其是个别专业能力突出的辅导员,可以为其提供考评机会和转岗自由。

但解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保证相对稳定,如何坚定职业信念。首先,要关心辅导员个人发展,建立科学的发展机制。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规范辅导员岗位职称的评聘工作,职务晋升与行政级别挂钩,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其次,要关心辅导员现实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制定辅导员综合考核体系,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我评价与部门评价、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三方面的有效结合,建立辅导员评优表彰制度,树立辅导员工作典型榜样,增强职业成就感。最后,要关心辅导员思想动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思想问题的关键,还要靠思想转变来解决。辅导员队伍之所以不稳定,关键在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和成就感不强。这就要求学校党政“一把手”在行动上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统一领导部署辅导员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管理机构,明确辅导员队伍管理的职能部门;要求落实辅导员工资待遇改善问题,确保相关经费补贴按时按量发放到位。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常抓常新、持久不懈的长期工程,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本身的持续、快速、高效发展,更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狠抓落实,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规划好、建设好、完善好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赵会利.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1

3).

[4]王永智,陈中奇.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

(7).

[5]王亚菲.以学科建设的视野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

(7).

(责任编辑:孙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歌颂祖国母亲
我爱祖国
美丽的菊花
北京欢乐谷一日游
我是一个小书迷
家乡美
这是谁的家
外婆家的后院
我对摩尔庄园的感受
校园一角
精彩的比赛
欢笑声中的野炊
学打羽毛球
方特欢乐世界一日游
我小时候的糗事
浅议普通高等学校英语分层次教学
关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衔接问题的探讨
简论机电类高职物理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分层次目标教学研究
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营销推广形式及实现研究
关于高职机电类学生电工实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
试论素质教育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法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浅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试论高职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新构建
关于英语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教学
试析数学实验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推广
简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步骤
关于我院网络专业“工学交替”的探索与实践
《兰亭集序》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兰亭集序》特殊句式
《兰亭集序》迁移赏读与检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结构分析
《兰亭集序》写作特色
《兰亭集序》字词解释
《兰亭集序》重点难点及发散点拨
《兰亭集序》词语古今异义
《兰亭集序》中心意思
《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有感于《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重点难点
《兰亭集序》课外延伸
《兰亭集序》难解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