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4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

论文摘要:结合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系统地受到工程技术与实践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等特征,阐述了如何构建具有行业特色、针对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平台;模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以跨越式的发展速度,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随之产生。它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制造业、工程建设、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较强的地方性特征,它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主动探索和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依托,本文结合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谈几点看法。

一、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领域。应用型人才必须紧随社会需求发展步伐,强调行业和产业所需的科学知识,以突出工程应用能力为特征的同时,还应具备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特征。因此,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在知识方面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知识平台。

2.在能力方面

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它集中体现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与工程实践四个方面的运用能力,所以工程类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3.在素质方面

应用型人才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思想政治、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一方面以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和达到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要求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不但具备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课程体系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以应用型为特征的理论课程体系和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课程体系应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与实践等课程。

沈阳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删减陈旧课程内容,更新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以及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注重课程间的衔接与统筹协调。新课程体系以主要课程为核心,突出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即以理论课程、实践实验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为三大平台;课程设置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通识教育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个课程模块。

1.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

在“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下,加大主要基础类课程的学时数,设置21门公共基础课,共计948学时、55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 3.专业课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专业岗位特点设置的课程。它以深广适度的公共基础和较宽厚的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础,为满足行业人才对知识的需求,设置“适用对口且高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课体系。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2)专业选修课。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反映专业、学科发展前沿(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等),设置16门专业选修课,共计144学时、10学分。整个课程模块注重新知识与新设备的掌握与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领域,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 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模块

构建由基本技能(计算机实训、工程制图与CAD实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项能力(电机检修实习、电缆施工工艺实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综合能力(变电站仿真实习、电厂仿真实习)和工程应用能力(变电站设备装配实习、电气运行实习、毕业设计),且与理论课程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22门课程,共计40周、40学分。其核心实践环节包括变电站设备装配调试实习、电气运行实习、电厂仿真机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三、课程体系的特点

第一,课程体系体现了“强化两头,优化中间”的指导思想,即强化基础理论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满足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受到工程技术与实践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

第二,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模块又设置了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是指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的知识与经验体系。核心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更为宽阔的专业知识,具备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

第三,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通识教育课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提升学生广泛的适应能力和潜在的发展能力。

第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经过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动脑、懂设计、会实践、有系统概念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

沈阳工程学院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特色来量身打造“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试运行至今,效果显著。改革举措的实施,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但在国家级、省级数学建模大赛和外语大赛中多次获奖,而且工程应用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就业率达到97.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老师
当班干部难
自然课上
看礼花的感叹
上帝的判决
…疑似小病人
夏天的早晨
我教妈妈发短信
安琪儿
神奇的梦
我是“非典”病毒
请你们别这样
公园晨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
盼望爸爸快回家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姜各庄初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材
蓉园小学2009秋《品德与社会》表现性学习评价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平坊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晓红
芦芝中学06-07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2009年学校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2009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展现我组特色
2009-2010上学期高三政治集备组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艺体组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公正乡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
安字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导处期末工作
06—07学年度下学期政史组教研组工作总结
2009-2012年度第一学期英语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管理审计浅析
关于事业单位物资集中采购审计的研究
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物流与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综述
论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的开发
谈企业物流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权力健康运行
检验检疫机构向企业宣贯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浅议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审计中的应用
交通突发事件的分级
交通学员工程能力提升对策
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物流管理
作为汽车生产和服务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补充规定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控中的实用性
谈供应链需求下物流管制创新
《再塑生命》教学杂谈
《再塑生命》案例分析
《再塑生命》导入语设计
听《再塑生命》有感
《再塑生命》读写直通车
《再塑生命》导入语设计
经师易,人师难──《再塑生命》课后反思
再塑生命──情感教育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再塑生命》听后的思考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再塑生命》教学反思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的语文审美教育──从《再塑生命》一文中体验美、创造美
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教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