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于素质教育视野的生物教学改革

对于素质教育视野的生物教学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7

对于素质教育视野的生物教学改革

"

论文摘要: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良好的动手能力也是学好生物的基础。本文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革新等方面对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生物;教学;动手能力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良好的动手能力也是学好生物的基础。生物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生物学科的这种特性,给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然而,在我们当前的生物教学中,理论学习重视得多,动手能力培养得少;理论学习抓得好,学生动手能力则相对较弱。这样的结果是动手能力的短板又反过来给理论学习设置了障碍,限制了生物理论学习的升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方面进行革新。

一、教学理念需要进行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革新,生物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改革。新的形势在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全面型、高素质的学生。而生物课程理念和内容的更新,也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由应试教育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法,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获取知识。由此,教师要从三个方面来转变教学理念:

(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知识传授不仅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青少年喜欢观察新事物的天性,运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中,就有学生提出:“苔藓植物由于没有根,茎中没有导管。植株一般都很矮小,它们必须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可是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因此植株较高大,为什么也需要生活在潮湿陆地环境中呢?”由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与原有知识相矛盾的问题,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还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如学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基因知识后,可提出:“能否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造水稻(或其它生物)的根系?”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留有较充分的空间。可以说,在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者、创新者。

(二)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中,要将教师的以教为主转移到学生的以学为主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学时可先把本节课要自学讨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源。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和探索。当然,这些问题教师事先都要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习目标。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设计目标为: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植物体的器官由什么组织构成?与人体的组织有何不同?植物的组织是怎样形成的?请用表解的形式表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相关的信息资料,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进行解难释疑。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和谐的进行。可以说,转变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真正形成尊重和发展个性差异的自觉理念和意识,让学生富有特色地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随着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同时又不太懂得的新事物,这将大大激发好奇心,促使他们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产生浓厚兴趣。当学生对某事物有兴趣时,就乐于观察,记得也牢,就爱探索、爱思考。 "

(三)要结合实际生活,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在《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教学时,让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有关病毒的情况,并且说出是从哪儿得到这些知识的。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大家都很乐意把所知道的与同学交流。教师提出“病毒有哪些种类?”“病毒的结构与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病毒是怎样生活的?”“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享受学习的快乐。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中增设了许多生动易做又能吸引学生去观察、操作、思维的“看一看、想一想”、“动动脑”、“小实验”、“你知道吗”、“课外读”和“动动手”等栏目,为生物教学进行探究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想方设法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具有探讨性的研究课题。如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后,提出“酸雨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吗?”让学生去查资料,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生物科学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说,培养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

二、新型观念指导下的生物教学

那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如何在新型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激情和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呢?

(一)要挖掘生物知识中的趣味性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严密性、科学性、内在的逻辑性和趣味性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特性,从教材本身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努力思考问题,起到积极组织教学的作用。关于生物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这通过教材或教师将知识消化后精心设计的教案本身,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其趣味性和直观性等其它特性的体现。

(二)要适当利用感性知识

适时地利用感性知识,是师生之间在生物知识上产生“共鸣”的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贮入一定量的有关生物方面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适时地将教材内容与有关感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列举事例等方法,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使他们的感性知识与教师所讲授的理性知识之间因授击而产生“共鸣”。例如:在讲到根的渗透吸水原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给农作物上的肥多了会产生烧苗现象?为什么我们吃饭不能偏食、挑食?”等等。这样,会使学生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然而,在学生记忆的仓库中熟悉的感性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有许多生物或生命现象,学生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光靠语言的描述,将显得苍白无力。一个没有见过地衣或文昌鱼的学生,无论你怎样描述,他们都是不会感兴趣的,当然注意力也不会保持长久。这就需要将标本、模型、挂图等体现生物知识的直观教具呈现给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感性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采集和制作标本、模型,制作投影片,尽可能地发挥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用激情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同汤姆索亚全心投入地刷油漆才能换取小朋友的兴趣一样,教师如果对所讲授的知识没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没有激情的参与,而只有将所授知识平铺直叙,十分冷静地展示给学生,即使再有趣的教材内容也不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通过对教材的理解,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对真理的追求,便会产生强烈而深刻的情绪体验。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以高昂的热情,深刻的情绪体验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从而形成课堂上师生情绪的和谐,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事实证明,富有激情的讲述要比照授课本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对真理追求的热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融合生物知识的趣味、思考的乐趣、情绪体验这三方面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足球赛
续写《南郭先生》
续写《阳光很活泼》
《草船借箭》缩写
牧童(古诗变装)
小马蜂重建家园
改写《清平乐.村居》
纸团疑云
梦游蝴蝶谷
改写《寻隐者不遇》
琴声
《秋思》改写
春游风波
秋思
倡议书
发挥课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加强师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尝试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浅谈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浅谈开展全方位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
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探索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构建
浅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入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模式探索
浅析以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
关于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探析
浅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