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思考

试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5

试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思考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了科学而强大的理论基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从总体上来看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对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解决对策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带来一定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政治信仰不仅影响个人成长和人生态度,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信仰及政治信仰的科学内涵

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及某种主张、思想的信服和尊崇,包含着知、情、意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最根本、起决定作用的是与人们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念。信仰有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或一种执着的认识,认为信仰是超科学的,是超自然和社会的,如各种宗教信仰。科学信仰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和确信,如马克思主义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模式,在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的政治行为指南。构建政治信仰体系可培养合格公民,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科学的信仰,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它指导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三代领导人在关于青年政治信仰教育问题上,都作出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如:毛泽东同志提出“青年学生们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邓小平同志提出“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些论述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问题及表现

(一)对政治理论认识肤浅

当今社会,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多元化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信仰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弱化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甚至存在宗教信仰现象。很多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薄弱,认识肤浅,对党的指导思想缺乏深刻理解,片面认为马克思主义某些结论难以匹配和解释当下的某些实际情况,因此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指导思想抱有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

(二)政治责任意识淡漠

大学生政治责任意识淡漠、政治观念模糊,体现在学习、交往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世俗和实惠;在奉献和索取之间更加强调索取;在理想问题上,抬高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而淡化社会理想;在政治取向上表现出实用性,把参加政治学习、向党组织靠拢以及参加各项团队活动当作一种实现个人利益和目的的手段。他们更关注现实物质问题,注重实际技能的学习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信仰迷茫。

(三)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往往盲目地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艰难性,但有些大学生用消极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曲折,悲观地分析收入差距、下岗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象,片面地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党内存在的索贿受贿,贪赃舞弊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不能客观地评价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

(四)入党动机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多数的大学生能客观实际地评价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党的组织理念及先进性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并不是所有要求入党的大学生都具有端正的入党动机。部分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表现在有的学生为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如找到好工作、考公务员;有的是为了评优、谋取个人好处;有的是随波逐流;有的是为了完成家人的精神寄托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面对现实社会有一定趋利性。 "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原因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人们生活水平飞速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达,中国人的视野逐渐开阔,中西文化交流在不断加强,大量西方文化涌入,其中也包括少数敌对势力乘机进行和平演变的思想。中国年轻一代的传统价值观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各种迷信思想、邪教活动的巨大冲击。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对比之下,少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给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社会转型期的变革包含着弊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自主、求利、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自立、自强和求真务实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强烈的趋利性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期的民主法制、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相对滞后,形成许多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存在“权利商品化”、“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社会现象,对党领导的正确性和政治权力的人民性本质造成严重消蚀。虽然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了很多政治教育活动,但缺乏长期、系统的计划和运行机制,没能牢固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

(三)高校政治信仰教育存在着问题

(四)大学生自身不够成熟造成的阻碍

四、解决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对策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二)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场恶战
诗选
迷人的春天
今天我来当老师
劳动才会有“财富”-----读《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感
小白兔
家庭歇后语比赛
读《弃婴》有感
陈村美景
第一次当主持
打保龄球
星空中,我要成为最亮的那一颗--从小志大勤耕耘,科海展翅翱长空
“胖墩”背书
我爱梅花
缤纷夏日(日记8.25-9.2)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总务工作总结
2012年度中学退管会工作总结
镇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工作总结
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
2012年秋八年级组工作总结
小学暑期全员聘任工作总结
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总务处工作总结
2012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2010-2011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中学教务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中学2010—2011学年阶段性工作总结
高级中学2012年高三工作总结
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中学2010-2011教务处工作总结
烟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政府费用支出审计浅析
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现实选择
对第四方物流发展综述
对飞机制造物流管理发展阻碍与探索
施工企业管理文化理念
林企职工社保现状研讨
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
在家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电厂节能指标评价系统建构
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审计费用角度的审计意见购买研究综述
国家审计职业能力的特性分析
论如何开展EPC工程项目内部审计
发审委关系导致了IPO审计费用溢价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