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

"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实用性培养特征,要求教师只有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与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

目前,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通过培养满足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打造独特的市场优势。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要素。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作用与影响力分析

(一)在专业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离不开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一流的双师素质教师能够敏锐地洞察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了解岗位信息,准确把握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双师素质教师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于市场实际需求,使课程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二)在技能培养方面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打造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很多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同时获取毕业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才能准许毕业。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有夯实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能和企业合作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而双师素质教师正符合这样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理论、技能双重优势,承担理论教育的名师和实践行家的双重角色,切实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在教师发展方面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技能和教学科研能力方面从浅入深的发展历程。高职教育能否快速发展决定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达到双师素质的综合水平,学院才能有条件实现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才能发展。双师素质教师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现状及成因分析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不断从各种途径引进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的教师是基于这种情况,直接从学校招聘而来,被称之为“门到门”教师。这些从学校毕业直接就到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进校前参加专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很少甚至没有,进校后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项目少等原因而导致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很少。从而造成教师缺少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匮乏。一少部分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由于工作的转型也难以维持与企业的联系,所以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素质出现退化,甚至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

为了引进满足高职院校培养特色的双师素质教师,学院要不断拓宽教师的引进渠道。盲目引进行业的高级工程师来转岗任教,虽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技能水平非常高,但是他们没有教学经验,缺少对高职教学的了解。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只能通过进一步的高职教育培训才能完全传授给学生。而有些高职院校不重岗位培训,录用即上岗的做法亦导致双师素质教师质量有所下降。 "

三、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

(一)强化教育素质培养

1、经常开展校内外的专业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加强校企之间、校校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能力都得到促进和补充,大大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素质。专业经验交流活动通常有校内交流和校外交流两种方式。校内专业交流活动主要是以同行交流为主要形式。专业教师彼此之间由于在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方面优劣不一,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可以互相扬长避短,共同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师资队伍素质;校外交流主要有校校交流和校企交流两种形式。校校交流活动是指高职院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它主要是采取参观学习、专业研讨等方式使同类院校的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专业建设等方面问题,从而共同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主要是以每学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会员通常是由教师和相关的业务人员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使教师实用性理论教学水平和技能性实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2、定期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培训。高职院校为了满足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不断从社会引进教师。引进的教师一部分是学校毕业生和直接来自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的执教水平和高职教育相关理论都十分欠缺。通过邀请教育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可以使教师更为准确地了解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工作技能,为加强双师素质队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1、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锻炼。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项实践训练。通过教师轮流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实践锻炼,使教师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技术,熟悉新流程,理解新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在外训中懂得自己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掌握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实践锻炼岗位的知识结构,教师将锻炼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及前沿技术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给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定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应该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使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培训,经过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并通过最终鉴定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针对理论水平基本满足高职院校的“够用”标准,而实践经验又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个别的指导,使他们快速掌握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并且让其参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3、对“门对门”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高职院校的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这部分教师虽然理论水平基本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但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较好的途径,教师的岗前培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前,首先进行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并相应地到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定期实践锻炼。

4、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应全面推行“双证书制”。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能将课堂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十分必要的。使专业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又能培养技能水平,胜任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辅导工作,从而达到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素质标准。

5、推行“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机制。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要任务。“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机制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以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技能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办学机制。通过产学的结合,使高职院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和科研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有效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及科研单位建立高职院校的“产学”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基地实践。使教师能不断的了解前沿技术,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掌控企业和社会对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不断丰富和改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

(三)推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双师素质教师是专业教师的追求目标和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已经被各个高职院校纳入学院发展的长远规划中。根据专业教师的经历、学历和教学水平等相关因素,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制度和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双师素质教师评价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是激励教师提高双师素质的必然条件。通过精神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式,鼓励专业教师通过提高学历、挂职锻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来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昨夜下了一场雨
我最熟悉的人
可爱的“小黄豆”
游西塘
今天我当家
玩海
阳光总在风雨后
《血迹》读后感
秋游
玩橡皮泥
我是魔术师
特殊的三、八妇女节
我是“小馋猫”
仙人掌
《爱心树》读后感
韩国国际私法的回顾与展望(下)(1)论文
浅论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
浅谈语感与文化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关于学术期刊时效性探析——以学术期刊稿件时滞问题为例
教育为何——试论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美国强权和国际法(1)论文
试论人格商化中成人教育功利主义的危机
关于大学课堂学生资源荒废现象研究
中国有企业业怎样提起反倾销申诉(1)论文
浅议汉语文化因素导入与专业英语教学
论在国际法视角之下构建国际和谐社会(1)论文
试谈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
从国际条约的执行看加拿大联邦宪法问题(1)论文
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1)论文
试析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8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练习题
《笋芽儿》教学设计7
《笋芽儿》教学设计2
《笋芽儿》教学活动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1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笋芽儿》教学设计6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笋芽儿》教学设计4
《笋芽儿》教学案例
《笋芽儿》快乐练习: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