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民办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管理机制构建初探

关于民办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管理机制构建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民办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管理机制构建初探

"

论文摘要:文章借助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把师生课外沟通的作用上升到保持教学的有序化、合作化,实现教学任务的高度;借助吉登斯的“结构——行为理论”说明了良好的沟通制度对沟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沟通机制建设的内容上,从文化建设到学校章程建设、课程设置、沟通职能、团队建设、激励措施等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师生沟通;管理机制;交往行为;民办高职院校

根据倪春丽等人设计的《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师生沟通障碍因素调查问卷》,在广东地区8所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正式对象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沟通文化因子是妨碍师生课外沟通的5个障碍因素之一。沟通文化障碍因素,指学校鼓励师生沟通的价值观不明显,缺少沟通氛围,管理制度欠缺,未能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等。良好沟通管理机制或平台的形成,能促进有效沟通行动,并且能为克服其他妨碍师生沟通的障碍因素提供良好的基础。

沟通管理机制的建设就是要依据客观规律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合理性,为沟通架设桥梁,形成沟通行为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

沟通管理机制的缺失或者不完善,或者不能符合沟通实践的需求,就会成为沟通的障碍因素。要克服这种障碍因素,必须充分认识到师生课外沟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行系统细致地构建,让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成为促进师生沟通的积极因素。

一、师生课外沟通及其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沟通)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哈贝马斯的沟通行为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主体通过语言协调的互动而达成相互理解和一致的行动。他相信,人们能够通过沟通理性,找出共同的生活方式,并在和解的共同性中真诚地生活。这种理性交往行为的目的是达到主体间的理解和一致,并由此保持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通过沟通实现教育的目的有很大启示意义。理性沟通可以保持教学的有序化和合作化。目前一些师生关系的紧张化、淡漠化等不良现象就是缺乏理性有效沟通所致。有序化、合作化的教学过程一定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同时,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又能更好地提升教育实践的品质,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它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师生间理性沟通行动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紧密联系的。 大量的理性有效沟通会形成帮助有效沟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的清晰化、明确化、书面化又会促进有效沟通。因此沟通机制建设是沟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师生课外沟通机制的建设有助于沟通目标的实现

师生课外沟通,应放在师生关系的网络结构中进行考虑。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作为学校社会功能的定位是社会各方需求的反映。师生课外沟通的一个目标是为了更好实现学校的社会功能。学校社会功能的实现,涉及到各利益相关方,主要有学校董事会、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政府、社区、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学校功能的定位是这些相关方沟通的结果。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高校的社会功能是非常丰富的,既有显性的功能,如传授知识和技能、传递文化和精神、创新科学和技术等,也有潜在的功能,包括代表社会和家庭管理和控制学生、调节就业市场、筛选社会精英、对同龄群体进行情感和生活的社会化以及提供挑选婚姻伴侣的条件等。学校社会功能或者办学方向会随着各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只有通过各方沟通不断形成新的共识,才能达到更好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实践主体即师生对此类问题的沟通,对于准确把握教与学的方向,实现教学目标和社会功能目标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的第二个目标是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学生的需求不断变化。学校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合理需求。作为民办高校,有快速面向市场,敏锐应对需求变化的天然优势。通过有效沟通,确定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形式。师生的课外沟通,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的需求,因而需从机制上保证学生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沟通。 "

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的第三个目标是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师生关系,基本的含义是教和学的关系。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和学的形式都发生着变化。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习的社会资源也得到极大丰富。这种形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之间的直接交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果没有直接交往,没有言传身教,教育主体就难以使受教育主体得到主体性的更好培养和升华。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逐步由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即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师生间的对话,意味着师生的共同参与,意味着双方主体性的相互建构和提升,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主体性得到提高的过程。课外沟通的形式天然具有直接交往的性质。为了实现更好的师生直接交往,除了课堂教学模式要革新,教学形式,课堂和课外沟通的比例安排也要革新,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课外沟通的效果。

三、沟通机制建设内容

沟通机制必须通过行为规则、组织结构建设、资源配置来实现。其中规则的形成是机制建设的核心。这些规则一类是体现在柔性的组织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另一类是体现在刚性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柔性的组织文化建设和刚性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沟通文化建设

沟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形成学校各方共同认可的有关沟通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重视主体间沟通,形成共识,上升为主体间共同的价值观,坚定理性有效沟通实现教育目标,实现师生教学和生活质量提升的信念。

沟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学校管理最高层的大力提倡。管理最高层的身体力行成为理性有效沟通的典范,对组织全体成员必然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通过不断实践构建师生沟通的各种习俗、仪式。如教师的开放接待日;教师节假日邀请学生交流沟通;师生座谈会;导师制等。树立沟通的榜样,评选师生沟通优秀教师,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并通过经验交流,倡导理性有效沟通的氛围。

(二)沟通制度建设

高校师生沟通制度建设在校内的最高规范是学校的章程。由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章程必须写明学校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章程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健全教师、学生权益的救济机制,突出对教师、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明确其权利义务;明确学校受理教师、学生申诉的机构与程序。同时规定了制定和修订章程应当充分反映师生的意见。高等学校章程明确保障师生沟通的主体地位,就从学校“最高法”的层面保障了师生理性沟通的主体性条件。

师生课外沟通具体的制度建设,应充分考虑沟通过程的各种要素,引导和保证这些要素在沟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通过对师生课外沟通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的制度安排,以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制度的引导,对沟通主体进行培训和激励,提升师生课外沟通的积极性。有效的师生课外沟通背景和条件的建立及维护也必须靠制度来保障。

师生课外沟通还涉及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划分,这些需以制度的形式给以规范。师生课外沟通的内容广博,学校应该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结构。现有的师生课外沟通一般分为生活和教学两大主题。学生生活方面的沟通以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辅导员为主;教学方面的问题沟通以教务部门的专业教师为主。这种划分,主要是基于管理上专业分工的考虑,有利于把日常性、专门性的管理工作分离出来,进行比较有效率的管理。但是不能因此把专业教师言传身教,全方位与学生沟通的职能给剥离了。民办高职学校,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加要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而这些,必然要包括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熏陶,职业环境的渲染。这些职业化的教育需要师生全方位的沟通。

教师是整个群体作为承担和学生全面有效沟通任务的主体。实现这样的任务需进行教师间的团队协作。在沟通制度安排上应结合教师的专长和意愿进行适当的分工,既能保证团队总体任务的实现,又能发挥各位教师的专长,提高沟通效率。

师生课外沟通效果管理,也应是沟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课外沟通的目标,按目的价值取向有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主体意识、提高师生满意等各方面。按工具价值取向有加强师生自主管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满足教学潜在需求等各方面。目标实现情况可设置具体的指标进行监测。如师生沟通满意度、师生课外沟通的频度、师生课外沟通的平均时间、师生课外沟通解决问题的数量、质量等。

四、结语

对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师生课外沟通的作用和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益重要。通过适当的机制构建,既能反映人们渴望理性有效师生沟通的需求,又能促进有效沟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办学核心竞争力。当然,机制的构建过程本身就必须经过充分沟通,整体把握,形成系统;又要注重细节,各方达成共识,让制度具有可执行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吃哈根达斯
告别一年级
下跳棋
袖珍姑娘
读《一百个名人成才故事》
学国际象棋第一天
第一次鼓起勇气
笔袋
看成绩报告单感想
桃花落了
我也是宝贝
我的神奇朋友
金海滩
颜色的语言
小花洒
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与评述(1)论文
论国外虚拟团队现状及发展趋势(1)论文
论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1)论文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差距
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银行营业网点非现场风险审计初探
浅议代建制建设项目政府审计的应对措施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论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论文
论从实践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1)论文
谈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教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力感
论企业效率来源与组织形式(1)论文
论建设学习型企业(1)论文
法律视角下的政府审计质量控制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似水流年,乡情如歌──《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天净沙·秋思》简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
《天净沙·秋思》教学案例
三步读诗法──观蔡艳老师《观沧海》教学课后有感
《天净沙·秋思》简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杂谈
《观沧海》简案
《观沧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