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课中渗透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

简析课中渗透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5

简析课中渗透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

"

论文摘要: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积极研究概论课与民族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

论文关键词:概论课;民族教育;途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是指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历史观以及有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精神、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概论课教学中渗透民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和巩固。

一、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契合课程特点的需要

(二)是应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需要

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首先从国际上看,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目前世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蔓延、“泛突厥主义”等思想的活跃及境外三股不良势力的策动,使我国民族问题日益突出。这需要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不良民族思潮的免疫能力。其次从国内的具体国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而产生的民族矛盾也日益增多。民族问题的普遍化趋势要求我们必要通过特定课程对所有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民族教育。而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则满足了这一需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保持国家的长远稳定。

(三)是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贯彻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相关政策的要求。随着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冲突的日益复杂化,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国家多次颁令要求各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如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等学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因此在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落实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要求和举措。

二、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以民族史教育为基础

概论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渊源和近代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是民族教育的基础,只有知道历史才能创造未来。概论课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理论,这三章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近代以到当代的漫长历史。因此可是在这三章中可加强学生的民族史教育。其一,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尤其要重点讲述少数民族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业绩。如可补充红军长征时和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关系。其二,可对各个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历史和对各时期民族政策进行解读。长征时的《中央关于

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专门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中党的基本方针”。建国后毛泽东指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可对以上不同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影响进行重点介绍。 "

(二)以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教育为前提

了解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是当前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族问题的现状及其本质,在概论课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在各章中加以贯彻。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补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可选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案例,介绍我国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详细介绍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用,还可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汉族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其不足,探讨发展对策和建设;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可在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联运的联邦民族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补充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民族问题的理论水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下转第36页)(上接第34页)交政策”可从国际战略的角度分析“三股势力”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揭露他们分裂祖国的本质;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坚决维护党领导地位,共同创造团结统一的局面。

(三)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

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在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教育学生民族团结统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为此对学生进行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等;第十二章“祖国统一的构想”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等方面的教育;在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第一节要详细介绍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之一,加强民族间团结与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指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四)以民族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一个国家民族,有了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就有了全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因此在概论课中要加强民族教育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结合概论课第十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加强各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五)以民族宗教观教育为依托

对学生进行民族宗教观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依托,因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都是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不可少。概论课中第十四章虽有专门介绍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但内容略为单薄,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教育,论述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指出紧民族团结问题与民族宗教问题密不可分的基本现象,并重点分析当前宗教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三、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内容: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删减、扩充合并,并将之进行优化组合,做到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系统教育是指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民族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专题教学是指在概论课系统渗透民族教育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要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教学。通过系统和专题的讲授,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及相关问题,提高辨别能力。

(二)改革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前概论课中民族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教学内容单薄外,还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因此概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民族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概论课教师还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加强概论课教学中民族教育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发民族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共建基地、见习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一步活化民族教育的形式,增强民族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途径:学校教育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不仅仅是概论课教师一个人的义务和工作。还应该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不断拓宽民族教育的途径,创新民族教育的载体。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民族教育的氛围和文化,把民族教育融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同时家庭和社会各界都要加强对学校进行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只有全社会在民族教育上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使概论课中的民族教育产生实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旋风来了
读《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感
天才小八哥
我盼望天空变蓝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数学学习经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非典是毒物!!!!!!
我的金牌梦
九曲溪
我与海豚握手
“老山羊”,我恨你
白衣天使,我想说……
郑州夜景
后悔当初不应该
实验幼儿园托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幼儿园2009年上半年教研工作总结
学校调研处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学困生帮教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如何写好客服部门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中学2009年年终总务部门工作总结
初一语文组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2009年外国语学院学生会新闻通讯部年度工作总结
校体育教育工作总结
2009年学校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下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民进江油中学支部2009年度工作总结
对港口物流课程实践调查思索
物流立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释解
关于审计师变更市场反应的理论基础
基于民生审计导向的国家审计浅析
审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论审计学专业课程的契约属性
对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栽培思索
分析物流管理课程教育的革新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思考
浅议不合理工程签证的审计策略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电子物流优势障碍及推动策略
论物流管理体系设计与实践
施工企业管理七步法(5)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轻松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达纲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