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1
试析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四个维度”及其基本原则
"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所应包括的四个维度及其坚持的基本原则,即课程维度:继承、借鉴与创新;教材维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维度:发现问题的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维度: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
[论文关键词]本科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维度 教材维度 教法维度 学生维度
一、课程维度:继承、借鉴与创新
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应当把握的第一个维度是课程,即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改革者(主要是一线教师)一定要从观念上明确该课程的国内继承、国外借鉴及自主创新间的辩证关系。准确地讲,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没有直接参与国家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而且大多数本科院校也没有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课程的具体实施尤其是课堂层次上的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主要是基于高校教师个人的课程理念及决策意识来独自完成的,尽管这是对课程的二次设计、二次开发,但教师课程决策意识上的观念差异却导致了其对该课程具体实施方案上的实践差异。因此,不同的教师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针对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及学生个性得不到关注的现状,我们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而挖掘学生个性潜能的根本与前提又在于高校教师自身个性潜能的挖掘与发挥。须知,没有个性化的教师就难以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所以我们鼓励高校教师大胆探索新的课程决策理念、探究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从我国高等教育法的宗旨及本科与专科开设课程的区别来看,本科不仅应该比专科在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有比较大的拓展性,而且更应该培养本科生一定程度上的科研意识及学术研究能力。这是课程维度上对本科生的基本要求。如教育系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首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教育研究的概念、意义、具体方法及过程,也应该引导学生梳理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对我们的现实启示,这就是继承;其次应该概述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轨迹、现状及启示,这就是借鉴;最后还应该综合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乃至于教师本人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感悟、理解、困惑、反思及探究做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方向上的预测工作,这就是创新。
就目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现状在课程维度上的问题来说,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处理好这门课程的继承、借鉴及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课程设计与编写理念上忽视国内教育遗产要照搬国外经验的负面影响。无论翻阅哪个版本的教育研究方法教材,几乎找不到对我国古代、近代甚至于现代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继承”,充斥于其中的“借鉴”随处可见。正如有人所言:“教育的比较已经进行上百年了,在回顾过去时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究竟是从外面得到了更多,还是从自己身上失去了更多?”一个颇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比较?为何总要把别国教育举之于天,把本国教育踩于脚下?”
二、教材维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的书面载体形式,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教材观,而且从深层次上还影响着他们的课程观及教学方法观念。从理论上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在教材维度上就是,高校教师应该在其课程维度的基础上,辩证、客观、科学、发展地对待所选用的教材,即做好教材的“二次设计、开发及实施”(指教案),而不是“照本宣科”,即要求高校教师按照继承、借鉴及创新的课程原则积极做好所用教材的“纠正”与“弥补”工作。因此,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在教材维度上的原则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但是。从目前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来看,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并没有守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维度原则。反过来“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倒成为许多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难以推进的制约因素。一项本科教学情况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重复教材的内容,学生只练习书本上的内容,考试也只考课本的内容。
就教育研究方法所选用的教材来说,无论哪个版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几乎都没有明确提到我国古代教育研究所用的类比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加大备课力度,做好教材的挖掘、整理、补充工作。事实上,类比法在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随处都有体现。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等。而且2000多年后的夸美纽斯就是把人类受教育过程类比成大自然中万物的进化发展过程而写出名著《大教学论》的。 "
三、教法维度:发现问题的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21世纪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世纪。而创新型人才与“工具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区别上,即创新型人才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发现与提出问题,“工具型”人才则更多的只是能解决问题。对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轻重,爱因斯坦曾经有着明确的定论: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因为发现问题更能预示着创新,而要创新就必定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此外,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上看,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没有问题的发现,那又何谈问题的解决?由此看来,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法维度上的原则即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创新能力。
对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指出:“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疑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教师一时答不出来了),算最好的课。”但依据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教法维度的原则来看,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能算是最为根本的要求。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而且“学生们所最需要看到的并不是书本上已有的结论,而是教授们带有原汁原味的思想及其过程”。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在论述大学教育时曾经对大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着这样的定位:“大学教育的特点,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变化,即前者不是为后者而存在的。在大学,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并不是一件主要的工作。教师讲授的并非人人皆可以从书本中或教科书上得来的现成知识,教师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兴趣才是他讲授的中心。洪堡甚至要求大学教师将每一次讲授都变为自由地阐述他在某一课题研究前沿所获得的最新见解与最新发现,并鼓励学生对此做出评判。”
目前本科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践;课堂管理以控制代替激励,用“一作两考”(指作业、考试、考勤)作为牢牢控制学生的课程成绩与学分的法宝;把学生的目光高度聚焦于考试能否过关上,而忽视了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关注;教学内容以传授既成知识为主}教学过程被简化为老师讲授备课内容的过程;教学评价方面,高度关注教师的教案是否认真、板书是否有条理、教态是否自然、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次数、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的同时,缺失了对老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要求与评价。就教育研究方法来说,教师存在着严重的“照本宣科”现象。大学生被动地“聆听”、“笔记”、“考试”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后,却苦于在实际教育问题及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选择上的“束手无策”,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仅有20%能用上,剩下的80%则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学到。因此,对于大学生深入实践并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事实上。高校教师教学生“学问”无非就是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四、学生维度:主体性地位的确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指出,人一生的教育必定是由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而成,但人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来逐步提升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显然,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应该以自我教育为主,即大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处于主体性的地位。这是基于学生维度对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所应当着重把握的原则。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是一个应激起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得令人可怕”。目前的基础教育都在竭力突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中无视学生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试行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兴趣等统统调动起来,此举就在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值得深思与质疑的是,我们的本科教育却大多仍旧在进行着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教师辛辛苦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讲好课上,却忽视了大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探索、批判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学生是有强烈自主意识的。据一项对全国高校本科生学习需求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有明确的自主学习权利意识和实现自主学习的愿望,认为自己有权对教学安排提出建议或做出决定。难怪有人认为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本科教育中的两大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应该发起一场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主讲市场营销课程10多年的侯铁珊教授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靠死读书本、靠课堂有限的案例分析都难以适应摘市场、搞推销,应变能力强的课程特点。尽管多年来,他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式不断进行着求实求新,但最终在4年前,他还是把课堂搬出教室,搬到企业中去。教学方式灵活了、实践性强了,带来的是学生们敢想了、会想了甚至于给企业带来创新的实际效果。”侯教授搞课改得以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与确立。
就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而言,我们认为高校教师务必在其课程教材教法三个维度及其基本原则的要求下,进行大胆的教学模式改革。首先以一定的课时进行理论讲解;其次以一定的课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教育问题研究;最后以一定的课时进行研究成果的反馈、交流及讨论。因为这能有效地关注到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凸显的四个基本特征,即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而一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真正树立起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那势必能处理好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中所难以处理的几种基本关系与矛盾,即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与矛盾、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及矛盾,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关系及矛盾、教师与学生主体性之争的关系与矛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矛盾、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与矛盾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熊猫
- 国庆节放假中的一件事
- 云
- 江南冬雨
- 可怕的小狗
- 脚印
- 牙膏和牙刷的故事
- 鸟儿的“哭泣”
- 蒙山之行
- 鼻子、耳朵和眼镜
- 我们走在大街上
- 马路上的早晨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她真行
- 转呼啦圈
- 大学生银行实习报告
- 酒店毕业实习报告
- 大学生政府工作实习报告
-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 电脑销售实习报告
- 电子商务实习报告
- 电话销售实习报告
- 酒店实习报告范文
- 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实习报告
- 服装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 销售实习报告范文
- 大学生工厂实习报告
- 师范专业大学生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 关于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 关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探究
- 关于通识教育背景下广西独立学院教师的培养策略
- 浅谈高额奖助学金增大情势下大学生利益观教育途径探讨
-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 关于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探索
- 浅谈数学物理综合班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探析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
- 浅谈现代教育理念下对辅导员工作的新认识
- 浅谈基于绿色化学观在化学教学中应用与渗透的研究
- 浅谈高校辅导员培养的“唯专业化”和“新专业化”
- 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途径探索
- 试论继续教育的施教特征与创新途径
-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 关于学习型社会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翠鸟》素质教育新学案
- 《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