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女性学课程建设样本的本土经验与解读

简析女性学课程建设样本的本土经验与解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1

简析女性学课程建设样本的本土经验与解读

"

[论文摘要]本文以上海政法学院女性课程为样本,对女性学课程建设进行解读,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发展脉络、师资队伍建设、知识传授与价值认同等三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女性学 课程建设 社会性别 女性

随着女性(妇女)问题研究、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高校新开设的课程中,女性学类课程(包括社会性别学类课程)开始得到关注。近二十年来,开设女性社会学相关课程的高校日益增多,以其“女性内容、女性视角、社会性别视角”等三大特征,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女性社会学正在成长之中。“到2003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开设与女性社会学相关的本科生课程和设立硕士生专业方向的大专院校已达十六所左右”(王金玲)。现在的统计,将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女性学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由课程的开设期发展到建设期。那么,如何进行女性学课程建设,使女性学课程主流化、具有生命力,是每个开设女性学课程者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仅以女性学课程一个样本的本土经验,即笔者所开设的女性学课程为例,对女性学课程建设予以解读和思考。

一、从女性到社会性别

(一)开设一门讲女性的课程

每一个从事社会性别研究的人都知道行动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开设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传播知识理念。那么,女性学课程讲什么,在女性研究边缘化的背景下,既是一个内容框架问题,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更是一个课程自身发展的过程。同许多高校一样,我们的女性学课程也是以讲“女性是什么,女性什么样,女性怎么样,女性如何发展”为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的“女性学概论”为起点。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定位于:掌握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性别敏感,主要是一种女性的性别敏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人的生存与发展、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从法律、政策和制度等多层面解决现实中的女性问题。教学内容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女性”为指向,力求“使学生知道女性由于共同的生理特征,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社会演进中又面临着共同的议题;了解女性社会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与意义;认识女性的本质与特征,掌握研究女性社会学的方法,并探寻女性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性,展望女性的未来与发展”。这样的课程内容给大学讲坛带来了“新鲜”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初期,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带着疑惑和好奇来听课的。授课中,虽然也涉及社会性别,但仅仅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回头看,当时讲得还很肤浅,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而且是开创性的一步。

(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与方法

随着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的深入,特别是笔者参加了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社会性别博士课程班的学习,系统学习了社会性别理论方法,社会性别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社会性别的自觉在逐渐养成,使女性学课程具有了社会性别意识。授课的关注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社会性别意识的培养和社会性别理论方法的传授。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关于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社会性别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个人经验,阅读,理解、分析和反思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反思和批判社会中社会性别现象,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社会性别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使课程对学生具有普适性,具有吸引力,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课程中来,在开设两轮“女性学”之后,将课程名称改为“女性与城市发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和分析社会性别,了解社会性别的基本方法、社会性别的基本理论;从身体和认同的角度分析社会性别构建的过程,分析社会性别视角中的性别问题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定位于: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视角,并能运用社会性别的方法和视角认识女性,观察和思考城市社会、城市发展;了解和认识女性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了解和认识女性在城市发展中的状况、作用、地位以及面临的问题;能够运用社会性别的理论和视角分析和阐释女性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能够反映在城市发展中“女性群体”的特征和具有典型性、规律性的事件;能够将与课程讲授所涉及领域的最新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随之带来的效果是,不仅是学生的听课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听课学生的性别比也发生很大变化,从男生寥寥无几,到男女生基本持平。另外,人数有了翻倍增长,从最初的三四十人,到现在的近二百人,来自学校多个专业,获得了普遍认同。

从讲女性到引入社会性别的理论与方法,不仅仅是内容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一种跨越,找到了女性学支撑的根基与本质、根本价值取向与意义。 "

二、从个人到团队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三大要素,其中,课程建设是前提,教材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关键,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女性学亦然。特别是对于女性学这样一个非“应用”性的、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加强学科建设、整合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课程建设,需要一个课程群的支撑,而这个课程群的后面是一群人,是一个团队,需要有足够的人在讲这门课,一批人进入这个领域。悉数那些成熟、发展的课程,都有一个团队在支撑和经营,全国女性学课程建设发展的实践也是如此。女性学课程开设过程不仅仅是女性知识传播过程,更是女性学的探索创新过程,其中包括课程团队的建设,女性学课程建设需要团队的力量去推动。

从宏观上讲,一方面女性学团队建设应是跨国界的学科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女性学课程的发展已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是本土团队的构建,省际、校际间的合作,组织、形成合力进行整体推进。当然所有这些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学校之中。如前所述,由于女性学还是一个新兴专业,在学科目录中还没有被列入,女性学师资还寥寥无几,要建设女性学的课程团队,需要加强校内各专业间的资源整合。

笔者做法是,首先在2003年初成立了“女性研究中心”。当时我校还是一个单一法学专业的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缺少专业学科基础,通过组建女性研究中心,将我校热心于女性研究的人员组织起来,通过开展讲座、课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进行社会性别的熏陶和培训,形成了我校最早的女性研究骨干队伍,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做了铺垫。在成立女性研究中心之初,就将“女性研究的团队建设,推动女性学学科建设”作为本中心的一个主旨。不久,便申请开设了“女性学”公共选修课。当时讲授这门课的只有我一个人,女性学在校园中的知者也为寥寥。随着我校社会学系的建立,使女性研究队伍得到了扩大,形成了以社会学专业为依托的女性研究中心。为了使更多的教师进入女性学课程中,使女性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容纳性特点,将原“女性学”课程名称改为“女性与城市发展”。这样,一个以社会学系教师为主,包括城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犯罪学等多种专业背景构成的课程团队基本形成。课程以专题的形式,以女性、城市发展为主题、为链接,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讲授和探讨女性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各具特色的专题产生了:“城市女性发展新空间”、“大众传媒构建中的城市女性”、“海派文化中的城市女性”、“城市女性心理调适”、“城市女性犯罪问题研究”、“西方女性与城市发展”、“女性成才与女性发展”等,讲授这些课程的都是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是各个专业中的精英。在发挥每个人优势和特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在每一个专题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把自己最有研究的部分在“女性与城市社会”这个主题下展现出来,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高,视野开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同。在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中声誉极佳,也使授课教师备受鼓舞。

目前,这门课程日趋成熟,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高质量的女性学教学团队。

三、从知识传授到价值认同

女性学学科建设是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对学科理念、方法的接受和认同。因为女性学的理论本质最终归结是社会性别,充满着对传统思维、方法的质疑、批判、颠覆,即使是自以为观念很现代的人,在社会性别观念面前,往往一不小心就陷入传统社会性别的窠臼之中。女性学的课程、教材和队伍建设伴随着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包括知识结构、制度及政策的转变和变化)而发展,将其内化为自觉行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女性学或者说社会性别,作为边缘性学科的批判性、质疑性、颠覆性恰恰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经验分享、审视探讨,既能体现女性学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特质,又能展示师生之间精神追求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同时,也将授课过程作为价值认同的过程。教师间的互相交流、积极探讨,推动了科研的发展。另外,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批热心于女性研究的骨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正如有学生所言,社会性别视角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窗户”。

从大学教学理念的变迁来看,女性学教育者也应树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并重的观念。随着社会性别理论与教学的发展,女性学课程体系需要做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正如王金玲所言:“建设和发展具有本学科特征和本土特征的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在学科领域展现一种自我的存在与价值,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中国大陆的学科建设经验,已成为摆在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此外,“妇女研究会曾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根本影响,这种影响深入到大学的方方面面……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关于课程的改变,反映了妇女研究会的最根本的目标:发展妇女的潜能,展示她们先天具有的力量”。美国的经验对于中国不仅具有启发和示范作用,而且正在成为中国的本土经验与实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你真美!
快乐野餐
我和小花比童年
基地之行展现我的风采
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课
我的犟奶奶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五一节挖笋
奇异的磁铁
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未来的我与生活
好样的,老拐头
读《木乃伊的悲哀》有感
汤姆的选择
一个女孩
2012年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党支部2012年年终工作总结
纪检部文明督察大队上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2年学生会主席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建设公司安全工作总结
中学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2012年度上半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2012年中学学生会工作总结报告
2012年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总结
学校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学生会心理咨询室工作总结
秋季学生会工作总结
学校“规范管理年”期间保卫综治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范文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彰显6大看点
银行内部审计
认真学习 真正掌握 广泛宣传 切实执行审计法实施条例
强化审计工作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浅议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论审计组长与主审在审计项目中的职责及关系
对深化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的探析
关于公允价值审计的探讨
审计职业判断对教学的启示
陕西地方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现状与改进刍议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作用分析
浅谈社会主义审计价值观
关于交易安全的物权法保护(1)论文
风险导向理论下公允价值审计的思考
《海燕》词义辨析
《海燕》主题思想
《海燕》语法修辞
《海燕》写作特色
燕子
《海燕》写作特点
《海燕》重难点讲解
《海燕》知识延伸
海燕
鹰之歌(摘录)
《海燕》问题探究
燕子
《海燕》结构分析
《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