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

试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5

试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

"

[论文摘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人文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高等医学院校应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论文关键词]医学教育 人文精神

一、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和科学教育相融合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l世纪的医学模式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主张从整体性上来认识人、理解人,也就是不仅仅把人当做生物体来看待,而是要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来全面分析和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这就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医生,只见疾病,不见患病的人,只重视人的生物学属性,把病人看成没有血性的生物学个体,而忽视人的社会学属性,不能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多视角看待病人、看待病症。这种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意愿不相符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也由过去的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因此,我国的医学教育应积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相互交融。

3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和科学教育相融合是医学工作者职业属性的内在要求。首先,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科技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医学科学本身无法解决的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但是,这些医学高科技犹如一柄双刃剑,既能为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使人类遭受巨大灾祸。在研究和应用它们的时候,如果没有高度的医学人文精神来引领,医学就很难保证完全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其次,医生以人为服务对象,担负着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职业的崇商陛要求医务人员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人,否则,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会因人文精神的缺乏而化为空谈。

二、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功利主义教育观妨碍了医学院校推进人文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相融合。教育理念是办学模式的灵魂,一定的办学模式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生动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则导致急功近利成为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反映在大学教育中就是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大学教育几乎成为清一色的职业培训机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化的思想从各个方面对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形成强烈冲击。一方面,由于激烈的竞争和社会上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学院校必须把办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上,存在着重视医学技术教育、轻视人文社科素质教育的倾向。另一方面,医学生也同样存在着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技能的学习、轻视人文社科课程学习的问题,认为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助于自己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助于自己今后在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而人文社科知识的多少、人文素养的高低似乎并不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以及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放松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2 片面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构阻滞了医学院校推进人文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相融合。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偏差,当今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有着明显的缺陷。本科生的人文社科类课程除了公共政治理论课和医学伦理学作为必修课开设外,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均为选修课,而选修课基本上是依据教师的个人兴趣开设的,缺乏学科的整体性规划。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呈现出设置偏少、学时偏少、投入偏少的“三少”现状,各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而在国外,医学院校开设人文社科课程非常普遍。西方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大致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类组成,其中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成为人文医学课程的主干课程。可见,人文社科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相结合是世界医学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 "

3 高素质师资的匮乏限制了医学院校推进人文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相融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学科范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承担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对医学基础、临床治疗、医学科研知之不多,即使是从事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教师,情况也并不乐观,而医学课程的教师则缺乏比较深厚的人文素养,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同时,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师缺少通晓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公关学、医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通才,视野比较狭隘和局限,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素质的“单向度”成为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推进医学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优化融合的对策

1 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理念,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实施素质教育。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相互融合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这要求我们在教育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将提高人文修养和增强科学精神有机融合起来。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不仅与人的生理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仅仅从生物学的视角来认识和看待疾病是很不充分的,还必须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以及三者的结合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医学教育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彻底摒弃过去单一的医学专业教育观,大力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既培养其科学精神,又培养其人文精神,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交融,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医学院校要采取必要措施,大力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攻读学位、外出进修、短期培训、做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将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有机结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绝不仅仅是人文课程及相关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医学学科本身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学科专业中涵盖的人文精神,如通过讲述古今中外有重大影响的医学大师、名师的成长故事,鼓舞和激励医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哲学思辨能力和医学职业素质。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氛围。一是医学院校应定期举办有关人文社科专题讲座,开展人文社科讲坛、时政论坛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营造积极向上、富有品味的校园文化,促进医学生拓展人文知识,开阔学术视野,陶冶情操、健康成长。二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热心指导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开办书画、摄影、艺术展,主办主题征文、演讲、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医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求知和合作,学会做事和做人。三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营造人文氛围。要通过雕塑、碑墙、长廊、亭台、广场等建筑标志物渲染医学人文精神;通过唱校歌、传校训、颂名师、学典范等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通过设立校史展览馆、医学史展览馆、医学标本陈列馆、名医事迹展等,引导医学生认真学习人类医学文化的文明成果,感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医学发展全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男子汉
先辈的故事
我为姥姥捶肩
嗨,我真后悔
“三八”节的礼物
我爱家乡的凤凰山
我爱家乡的柿子
第一次独自乘公交车
秋天观感
“甜甜”的诱惑
春的自述
这样的生活
登西岳华山
游瓜渚湖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安全工作总结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学生会纪检部工作总结
学生会纪检部期末工作总结
学校学生会办公室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学生会信息督查部干事工作总结
2011-2012第二学期学生会文娱部工作总结
策宣部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学生会体育部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工作总结
电子部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保卫处副处长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学校文明督察队工作总结
学校总务安全工作总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论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思考
浅议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农业银行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新国家审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建筑工程结算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于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的研究
烟草行业内部财务审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有效的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现阶段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与审计重点
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审计中重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下农村审计变化
房地行业审计风险探析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说课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