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对策初探

浅析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对策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7

浅析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对策初探

"

论文关键词 教育过程 优化运行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人在教育实践中被不断的异化。教育成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以培养标准化人材为目标。人类对科学的崇拜导致了功利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 无视了教育与生命的交流。本文从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寻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的基本对策。

教育过程是通过影响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价值直接导致现实教育结果的教育活动,它并不是教育目标与教育结果之间的中介或形式,因而,教育过程的优化运行需要撰弃对教育过程结构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强调和对某一局部过程的特定突出,需要对各要素关系动态的分析,寻求各因素和各局部过程之间一种新的互促关系,最终建立教育过程优化运行的动力机制。

1 现代化进程下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的教育活动,也便有了教育过程。①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又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离开了过程就无法理解教育活动,更无法实现教育目标,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应试教育之所以受到批判,就是因为它忽视乃至无视教育的过程价值,以追求功利为目标。教育机构变成了加工厂,教育过程被简化为工厂操作的生产流程,所有的人被视为加工所需的原料,被制造成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教育就是为学生开设统一的课程,采用统一的灌输式教学,而不考虑如何使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课程内容被人为化的分割,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删去,学生在被动中获得知识,被塑造为理性化、知识化、单一化、规格化、标准化及集体化倾向的个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人类只看重如何运用手段来实现目的,却忽视甚至无视所实现目的的本身其价值是否符合人类的终极价值。一切教育目的都渗透着功利思想,人类的精神价值和情感遭到漠视。教育把人视为“物”,成为了“见物不见人”的教育,人被当做“工具”来培养,被当做“人力”来“生产”。教育的长度和广度得了增长,可是却以失去深度为代价;一切的教育活动只剩下了目的而没有了过程,成为了目的的奴隶。

2 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对策分析

教育过程的优化运行,讲究的是要联系具体的教育内容和真实的教育情境,不能以谋求“功利结果”为目的,要时刻关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整合,要在“真理”与“幸福”之间谋平衡。②需要反对割裂的、片面的、机械的、功利的教育目的,而应当崇尚的是教育过程整体价值。

2.1 教育过程应以追求人的终极价值为目标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还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力,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认识水平非常低,由于梦和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出现,于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关于灵肉分离以及神创世界等观念,接着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图腾崇拜,这是最初的原始宗教的反映。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后期,人们的研究开始走向自然、人本身乃至宇宙的时候,宗教体系和哲学思维渐渐融入了原始宗教,从而出现了以探寻人类生命意义与生命存在的价值体系。本体论就是古代哲学最早开始探讨的问题之一,本体是一种存在,是融合了世界运行的规律、最伟大的力量,人生意义及万物产生的最初原因等因素的存在。 教育的原初含义为“引出”。 柏拉图认为,现实中的教育不可能像某些人宣称的那样,能把灵魂里没有的知识通过各种手段灌输到灵魂中去,就好像瞎子的眼里永远不可能被植入视力一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关爱人的灵魂”,“使人的心灵和谐并达到完善”。③真正的、好的教育无法对人的灵魂进行植入,只能促使灵魂转向。生成性思维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不是仅仅通过知识的量的累积来实现的知识的获得过程,也需要达成接受、理解、内化和意义升华的整合,因此,知识是重要的,但绝对不是唯一重要的。

2.2 打破教育过程中的时空划分

海德格尔认为,人必须要继承过去的遗产,只要充分认识到“过去”对人类的发展意义与教育意义,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是在对话中获得的,这种对话指的是个体与自己的过去乃至整个人类的过去的交往。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承认自己的过去,并将过去纳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④教育同样如此,要对过去的生命进行解释,将其纳入到教育系统中,并吸收到现在的生命中。将来内隐于现在,如果只注重过去,而割断了现在去将来的联系,现在也失去了自身的内容而走向崩溃。⑤

同样,任何教育活动的运行永远不可能只存在于一个教育空间内,而是在多个空间中进行转换,任意一个空间的形态都会对教育本身的进程与实践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某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空间的转换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更为关键的是,会对整个人类生存系统产生影响。在教育空间转换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进程的整体构架就会发生变化,一旦人类的生存空间发生变化,就预示着人本身也会产生变化,空间不同就意味着世界不同,社会的发生、发展不同,这种差异会对世界的“存在”产生影响,而改变了“存在”就等于改变了人本身。

2.3 教育过程回归生活过程

人的存在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真实的人存在的目的就是这些个人的现实生活以及为了生活的劳动,而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能动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看来,人、生活、历史、存在、社会等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是由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产生的,因而,他从实践活动、劳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存在, 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实践活动或者是一种劳动。而这种实践活动是以社会历史为基础条件和实质,因为,社会历史不是抽象的、非现实的,因而还须从人的角度把握历史。教育不是抽象化的、自存的世界,不是外在于人的、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处于当下历史进程中的、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生成与改变着的活动领域。教育是一个由特定历史发展条件下的具体个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的世界,而不是与人无关的活动。教育是人类在理想的维度上追求自我保护、自我发展从而增加更多的生存机遇的一种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生命活动选择了教育活动。教育的内涵随时代发展又因教育学者的理论旨趣不同而不同,但从教育的使命来说,它总是或应该是关注人类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它总是应该与人的发展、人的未来和人的解放这一理想联结在一起的。教育是人的生活需要,教育在人的生活中,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建构的一种生活样式。

3 结语

正如,《学记》开篇所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过程,是在人文关怀指引下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可以真正享受生活的愉悦,探寻生活的真谪,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只有坚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重于智力、人性优于物性”的人文禀赋,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才能实现完美的契合。

注释

①柳海民.教育过程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6.

②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5

(9) .

③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1.

④[德]O.F.博尔诺夫著.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

⑤[英]A.N.怀特海著.观念的冒险[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22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机器人玩具
拖把的自述
铅笔刨
我是一部手机
我的最爱
书包的自述
小企鹅台灯
我爱家乡的乌蓬船
我的“小伙伴”
我是一部手机
一张贺卡
我的朋友------闹钟
小兔子闹钟
一双保暖鞋
我的玩具小狗
浅谈共和国6O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
试论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
浅谈对大学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面向研究型幼儿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改进高校德育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理工科)要面向需求进行改革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反思与创新构想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策略探析
浅谈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试论社会需求导向的法学人才培养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失当分析及激励体制构建
试论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