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论文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论文摘 要:本文在概述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高职对接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视角,为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对接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近年来,我国职教改革方向之一是铺设中高职教育“立交桥”,使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之外还可以升学。为了使“立交桥”更通畅,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不同中、高职学制结构及其衔接模式,大致可分三大类:

(一)一贯制模式

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该模式有四年、五年和六年三种。“四年制”是指在中职课程学习一年,高职学习三年。 “五年制”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即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3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六年制”是指中职3年,高职3年。

(二)“3+2”套办模式

这种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二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这两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再学习三年,完成高职大专学业。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大专毕业文凭;未升入专科的学生,继续按中专教学计划再学习一年或二年,毕业时发给中专文凭。

(三)普通模式

中、高职学校既无合作关系,也无业务往来。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中职毕业生通过升学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模式。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同时面向中职和普通高招生。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衔接问题

职业教育的招生录取考试的理想模式应该是“文化课+专业技能”的综合考评。例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在《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和《旅游时事热点》等课程中有选择地进行考核,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试导游模拟现场口试的内容,全方位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最后,将文化课识考试、专业理论考试、专业技能测试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并进行录取时。而目前的高职招生考试几乎等同于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没有突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二字。

(二)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

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服务型初中级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注重对学生导游、餐厅服务、客房服务等技能的传授,整个教学围绕学生就业而进行,不同程度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倾向,有时候只是培养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就业技能或单项服务能力;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等专门人才,专业设置更多的是针对岗位群,人才培养的面相对较宽,因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了课程等支撑体系的不衔接。而且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很多院校仍是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这两者的不匹配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影响很大。

(三)教学过程和课程的衔接问题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载体,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中高职贯通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在实践中也未解决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专业课内容重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造成一些专业课程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第二,公共基础课脱节。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计算机、英语等课程,这显然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倾向有关,这实际上反映出中高职在课程结构设计指导思想上的差异。

(四)实训室建设和实训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上和内涵上的差异,然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拥有具备一定水准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形体训练室等实训场所,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少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较少,缺乏积淀,无论教学设备上还是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甚至还不如中职学校,造成中高职实训教学的“倒挂”现象。"

三、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对策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首先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在基本技能、基本专业知识及素质方面相近,但高职比中职在管理知识与能力、综合知识、创新能力、整体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高职实质上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扩展、职业能力上的提高及专业技术上的提升。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而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着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包括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

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既要具有连续性,又要体现发展性。高职院校必须研究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研究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应有的课程支撑体系,以使中高职课程更好地衔接。具体来讲,主要体系在2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应将中高职的课程视为一个整体,在这个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都应服从课程设置所要实现的总体培养目标。要认真界定每一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合理安排教学实施方案,删除重复陈旧的课程内容。

2.课程设置的市场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知识储备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加强旅游策划、旅游营销和旅游电子商务等等相关课程以及会展旅游、高尔夫旅游、热带雨林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渠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改革方面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阶段,建议所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都应该围绕职业技术、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三条主线进行归口分类。每一条主线都应将归口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课程”。以供不同背景的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组合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以便使学习内容在课程编排上沿主线分层推进。明确其前导和后继的关系。使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意识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都能随着课程的教学进程,沿主线一环套一环地向上拓展和升华、过渡和接轨。

(四)教学管理方面

高职教育需兼顾不同生源的素质差异,以有效解决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建议改变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学校根据生源知识结构特点,对于专业课、文化课、技能课的学分要求要体现一定的差异。普高生源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而文化基础较扎实,而中职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基础较好。因此,普高生源的专业课程的学分要高于中职生源,文化课的学分要低于中职生源。这样,可以使普高生源的专业课程学习得到加强,文化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职生源文化基础得到强化,专业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这样便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最终目标。

(五)学生管理方面

从中职已经升入高职的学生来看, 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出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对学生要求不严、疏于管理造成的。究其原因, 中职从领导到教师大多认为:中职生只要学会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就业门路。学校没有必要严格管理, 狠抓教学质量,有些中职学校还认为自己只是“3+2”的中转站, 最终学生质量与自己关系不大。要解决此问题, 关键是中职学校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在中职形成的不良习惯, 会直接影响高职阶段的学习,影响学生就业, 反过来影响中职的招生。中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坚持职业定向、能力本位的同时, 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文化基础教学, 提升人文精神。

四、结语

构建完整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要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中职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初、中级专业劳动人才,一部分中职毕业生要通过就业,走向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另一部分要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学习。为此,中职要把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和为高职输送合格生源作为中职的两大培养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要以中职为基础,深刻了解并牢牢把握中职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在不干扰和影响中职教育以职业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赢得就业优势为重要目标的办学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衔接,才能使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构建完整的职教体系,做到中高职相互衔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2]付传思.中、高职衔接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4期。

[3]方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内客与途径分析,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

(3)。

[4]苏志刚,陈蓉,任君庆.中高职衔接的理论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班会
我的同班同学
妈妈,您真好
二(8)班的宝贝们
我的爸爸
我的奶奶
爸爸给我掏耳朵
我的爷爷
二(8)班的宝贝们
我的朋友
我的好朋友
二(8)班的宝贝们
雨中送伞
我的一家
新朋友
美术融入旅游市场的策略透析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谈旅游管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关键问题研究
审计委员会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对我国国家审计计划编制工作的一些思考
谈基于TQM的旅游规划法规体系优化
对做好企业效益审计的“抛砖引玉”之议
关于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谈我国养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审计风险浅析
旅游管理中美育教育
探讨地方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之策略
论旅游管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关键问题研究
民间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及对策
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工作
让思维迸放火花──《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
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鸟的天堂》教学片段的反思
巧用中心句,理解全文──我在《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设想
《鸟的天堂》教后记
遗憾之处细思量──《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
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叙事《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