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探析高校大学生的素质现状及改进措施
"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数值观 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目前高校的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还存在有许多缺陷,必须加以改革。
1.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道德素质?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总体情况是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一些不良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化、应试化,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都渗透到大学校园,这不可避免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使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如有些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早恋与网恋日益加剧、超前消费和浪费现象严重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贯彻拓宽知识口径的教学方针,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也也存在着专业素质偏低、知识面较窄、人文素质欠缺、实际能力较差等问题。
1.3心理素质
现今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滞后于其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与障碍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造成了人格的扭曲。特别是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长的过分保护、溺爱让孩子养成依赖性。如有的学生离开父母来到大学后难以适应环境,不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关系处得很紧张甚至恶化,时间一久,就会导致不良的心理状况,并导致身心疾病。
1.4身体素质
在现代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天气稍有变化.就会感冒发烧,每年的新生军训,总有学生晕倒送医院的事发生。如在上海、成都、重庆三市的复旦大学等六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发展需要中大学生把发展体质放在第十位。有人对湖北省境内的理工类、文科类、医学类、财经类、师范类5所普通高校554名在校本科生(男298人,女256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素质进行了测定,把结果对照《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发现未达标者占群体的25%。
2.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措施
2.1改善高校的育人的物质环境
古人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的各种素质正在不断的发展中,很容易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学校良好的综合环境,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更新自己,以适应这样好的优良环境,自身的素质也会自然提高,相反就会有消极的结果。那么怎样创造好的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素质呢?
首先,创建优美自然的生态育人环境,凸现生态教育的无穷魅力。
现今许多校园,特别是大学校园都建有大面积的水泥硬化的广场或或门厅,如果改建成自然的绿色生态景观,如仿自然生态小山——小瀑布垂流,凹间小道蜿蜒,旁有溪流潺潺,鸟儿溪间飞翔,溪旁偶见仙台厅阁;仿自然水体——芦荷丛丛娃儿鸣,湿气升起负离子;仿乡土生态化的绿化模式——不同地域的自然符号,原生态的乡土…。校园掩映在这样一个自然生态化的景区之中,一方面使学生亲自感受乡土自然的气息和乡土生态文化及对生态化的直观认识和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是一个生态教育的绝好场所;另一方面优美自然的环境具有增进学生健康,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其次,建设符合学校特点的建筑和点缀艺术,让艺术或文学点缀合理的分布在学校不同的空间。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建筑风格应有不同的风格,并且用艺术或文学合理点缀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点缀。
2.2改善高校的育人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
首先高尚师德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应学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培育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才能形成先进带后进的风气,以带动整体师德的整体提升。同时,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
其次,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基。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要。重点硬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是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有高尚的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动力,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2]李宁.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5,
(3):88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井底之猫
- 那天,我真后悔
- 我当了一回盲人
- 我不再听话
- 奶奶学自行车
- 这件事真叫我生气
- 我失去的快乐
- 书——我真想嫁给你
- 老鼠捉猫
- 刘翔留给我,难忘的一瞬间
- 拜寿
- 当老师的感觉真好
- 我爱好养花
- 贪
- 当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
- 论网络信息环境的工业产权保护(1)论文
- 美的本质探讨 (1)
- 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义 (1)
- 谈《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机制完善的促进(1)论文
-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控指标的探讨
-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二) (1)
- 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1)
-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 (1)
- 跨国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法律问题及中国的对策(1)论文
- 试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 我国电子商务法律调整问题(1)论文
-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1)论文
- 构建电子商务信用机制的设想(1)论文
-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1)论文
- 论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综述(1)论文
- 谁丢了尾巴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萤火虫的尾巴为什么会发光?
- 动物尾巴的妙用
- 两只尾巴打结的老鼠
- 动物尾巴的功能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杂谈
- 三只公山羊
- 动物尾巴的作用
- 我与新基础同行──《比尾巴》教学感悟
- 动物换尾巴
- 狗什么时候摇尾巴
- 《阳光》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