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

论文关键词:大众化 学风建设 对策

论文摘要:高校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抓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成为众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着重进行了探索。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学校里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它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学校独有的文化内涵。

二、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面临的问题 第二,教育目标与学生能力之间存在差距。我国已经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是教育目标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仍沿用精英时代的教育目标,从而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已经努力学习,可还是无法通过考试,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影响身边的同学,引发不良风气。

第三,教师的教学态度出现偏差。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上课马马虎虎,课堂纪律松懈。教师的教风不正,势必会对学习的学风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影响高校学风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 这是产生不良学风的主要原因。考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认为大学不需要在学习上多下工夫,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上忽视学习,对大学生活没有规划,学习处于迷惘状态,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第二,学生不具备优良的学习品质,是产生不良学风的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入学门槛降低,相对于以往的精英教育而言,部分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这些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一遇到学习方面的挫折就会放弃。这也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因素

第一,管理制度不合理。高校自身教育管理和教学体制改革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高校教育资源匮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部分学校教学资源的扩充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教风的不良影响。大众化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多,这就导致教师要上更多的课,带更多的学生。这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去钻研教学内容,教学知识不能随学科的发展而更新,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改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

(三)社会因素

第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在不断摸索中,市场手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直接或间接折射到高校中来, 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社会舆论的影响。当前,校内外的各种诱惑和刺激使一部分学生心浮气躁,难以树立远大理想。短信文化、网络依赖等很容易令学生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再加上有些媒体的负面舆论引导,使得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倾向。

第三,就业压力过大。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难使高校对某些学生的吸引力降低,也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心态错位,心理失衡,这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树立良好学习风气的对策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良好的学风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只有找到其根源,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校风气。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应该更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学风建设提供内在动力。

(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确立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现在学生的接受水平;应该从生源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出发,制定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应该偏向应用性,从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应该形成的能力和素质结构;从市场的需求出发,配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同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

好的教师可以以身作则,让学生懂得和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教授知识的可信度与吸引力。如果缺乏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学风,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四)加强平时的教育指导

一般来说,学习目的越明确具体,越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就越能刻苦学习,不断追求上进。针对很多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不了解,缺乏长远的学习计划和将来的人生目标,进行教育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相关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多和学生沟通,告知学生以后的专业方向,让学生在校时期就做好相应的准备。

(五)加强就业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业素质不能只在毕业之前强化,而应该在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形成。因此,各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贯穿到大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提前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意识到将来工作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和能力,可以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推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当然,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深化教学改革、因材施教的同时,需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架构,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长期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潘懋元,《大众化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最爱
我的朋友------闹钟
我的玩具小狗
书包的自述
我爱家乡的乌蓬船
小企鹅台灯
我的机器人玩具
一张贺卡
我的“小伙伴”
拖把的自述
我是一部手机
铅笔刨
小兔子闹钟
一双保暖鞋
我是一部手机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面向研究型幼儿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反思与创新构想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策略探析
浅谈共和国6O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对大学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理工科)要面向需求进行改革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失当分析及激励体制构建
浅谈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试论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试论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
试论社会需求导向的法学人才培养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改进高校德育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