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互动教学模式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互动教学模式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互动教学模式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论文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 汉语口语教学 互动

论文摘 要:本文以互动教学理论为指导,考察了汉语口语课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其必要性。从互动发生的场所和对象出发,阐述了汉语口语课互动教学的表现形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汉语口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教学对策。

一、引言

“互动”(interactive)这一概念源于社会心理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在其著名的“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中最早阐述了“互动”的内涵及方式。他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1937年,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发展了米德的理论,创造了符号互动论术语,他认为“互动是个人与他人和群体之间意义理解和角色扮演的持续过程。”可见,“互动”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而符号是双方相互作用与影响不可或缺的媒介。这里的“符号”具有广泛的意义,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都归属于“符号”的范畴。而语言无疑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最有效表达意义的符号。显然,“符号互动论”对于语言学及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的语言教学研究都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互动”概念被运用到语言教学领域后,包括Long、Rivers、Lantolf和Brown在内的许多语言学家曾研究过互动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的表现形式及应用等问题。其中Brown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观点。他认为,“互动是在真实交际或者类似真实交际中让语言学习者创造和表达目的意图、学会运用语言的最好方式之一”。由此可见,“互动”在语言教学尤其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汉语口语课为研究对象,拟对互动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中的应用问题加以讨论。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汉语口语课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互动理论被引入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后,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就互动教学模式做过一些研究。卢娅(2003)以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为着眼点,阐释了其与互动式教学的关系;陈岩、赵宏(2005)以汉语综合课为对象,研究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指导原则等问题;邹晓青(2007)讨论了汉语听力课的互动教学模式;孙冬惠、李勉东(2009)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为指导,讨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构原则。总体来讲,近几年互动教学的理念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重要性已被汉语教学界广泛认可,但到目前为止研究成果数量还较少,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对欠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尚不能满足一线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教学中的很多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汉语口语课的必要性

汉语口语课是一门语言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语交际能力,即“说”的能力。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训练中,“听”和“读”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输入信息的理解能力;而“说”和“写”培养的是在理解输入信息基础上的口头和书面反馈能力。就“说”的技能来讲,能正确解读他人的话语并恰当地口头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想法,是汉语口语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因此,汉语口语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输入、输出信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其输出的信息是在教学目标指导下精心备课的结果,意在作为一种有效的言语刺激作用于学生,使他们就此作出言语反馈,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反馈作出评价或改正,学生在这种汉语言语输入和输出的练习和积累中,把掌握的具体言语表达方法组合起来逐渐内化为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使言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汉语口语课的特点、教学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其是最能体现教学互动关系的一门课,将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到汉语口语教学中十分必要。

四、汉语口语课的互动教学表现形式

根据互动发生的场所,汉语口语课的互动表现形式可分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根据互动发生的对象可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一)课内互动

课堂内的教学活动是口语课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互动的参与者。教材、教具等硬件设施作为辅助材料为互动提供了外部环境。课内互动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设计课内互动的形式和内容,并在课堂这一稳定环境中加以实施。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喜好、学习难点以及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等情况,从而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另外,教材作为课内互动及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其编写具有从易到难、知识点排序合理的特点,符合一般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教师在教材的指引下组织课内互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地、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并循序渐进地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课内互动的缺点是口语教学的交际环境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性;教学内容涉及的层面单一,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不同生活背景和交际背景学习者的切实需求;课内参与者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交际者身份单一。

(二)课外互动

课外互动是课内教学互动的补充形式。它包括学校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参观、社会调查等,同时还包括学习者在课堂外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主动学习的过程。学校组织的课外互动课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仍然不可或缺。课外互动的环境真实多样,交流的对象也形形色色,学习者口语课堂上学习的表达方法和言语功能在实践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学习者会感觉学有所用,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大大加强。学习者个人与他人的交流虽然也是学习练习的过程,但是这种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学到的内容也不一定准确,无法替代正规的课堂学习。由此可见,课堂内外的口语教学也存在互动关系,以课内互动为主,课外互动为辅,内外结合互补的口语互动教学方式最有利于学习者口语水平的提高。

(三)师生互动

在汉语口语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小组以及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主要表现为问答,包括教师问学生答和学生问教师答。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就某个话题分组讨论的过程。教师分配好讨论任务后,要给每个小组加以协调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任务中遇到的语言点及汉语表达方面的困难。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经常运用于知识点的复习、非思考性基础问题的掌握等方面。处理好这三种师生互动的关系至关重要。三种形式各司其职,得以综合运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偏颇于一对一师生互动会使班里其他同学缺少练习机会,以致班级整体口语水平发展不平衡。如果只侧重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则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致无法做出宏观的教学规划。 "

(四)生生互动

课堂内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作用,教师也不可忽视,应该合理利用。由于汉语水平相当,学习目标相近,学生间往往存在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竞争的互动关系。课堂上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有益补充。生生合作完成对话、互问互答、情景表演等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五、汉语口语课互动教学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羞于开口

兴奋与焦虑是学习者在口语课上情绪表现的两大特点。口语表达是信息输出的过程,与听力、阅读等信息接收过程相比有明显的主动性。说话者没有时间反复推敲话语意义,必须迅速灵活地作出反应。因此,口语课上学习者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习一门外语,是否可以流利地口头表达是鉴定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学习者往往很在意自己在口语课上的表现。过高的期望使他们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情绪焦虑,害怕说不好而出丑,羞于开口。这很不利于开展课堂互动活动和口语水平的提高。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减压,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出错是每个外语学习者必然经历的过程,出错不代表出丑;其次,为学生创造积极而轻松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回答对的多加肯定,回答有误的,教师可以用商讨的语气讲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回答和想法。完全否定学生的意见,是对他们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极大伤害。另外,教师有时无意间偏向表达能力强、爱说话的学生,而忽视了不爱说、说得慢、害羞的学生,形成课堂上一半滔滔不绝,一半沉默不语的局面。时间久了,受到忽视的学生会对口语课完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对于比较害羞的学生还要多加鼓励。

(二)个别学生过于兴奋,滔滔不绝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对教学过程必须有总体规划和把握,尤其在互动活动占主体的口语课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极强,很积极地争取表达机会,得到机会后便滔滔不绝,还常常跑题,其他学生失去了表达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发挥调控作用,适时调节课堂节奏,做到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其他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安排座位时,教师要适当考虑这个因素,可以让表达欲望强的学生和比较害羞、不爱讲话的学生邻座,这样二者可以相互调和补充。

(三)课堂环境不够真实,表达受限

前文讲过,课内互动的一大缺点就是表达环境不够真实。经常有学生跟老师抱怨:“上课时老师讲的我都明白,我说的大家也都明白,怎么出了教室就都不明白了呢?”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互动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比如做买东西这样的情景练习,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在自由市场、小商店、超市等购物场所的视频资料,还可以自带一些实物道具,例如食品、水果等。这样可以给学生以真实感,一定程度上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创造相对真实的课内互动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娅.汉语口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与互动式教学[J].职业教育研

究,2003,

(12).

[2]陈岩,赵宏.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的互动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05,

(8).

[3]邹晓青.对外汉语听力互动式教学初探[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

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

[4]孙冬惠,李勉东.对外汉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J].

汉语学习,2009,

(6).

[5]李燕,贾放.“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

[J].语言文字应用,2007,(S1).

[6]时丽莉.“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

[7]林清书.关于教学语言互动的两个问题[J].修辞学习,2005,

(1).

[8]韩炜.多元互动习得模式研究与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四川

外语学院学报,2004,

(5).

[9]林大津,谢朝群.互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J].现代外

语,2003,

(4). [11]Charles W.Morris.Mind,Self,& Society[M].Chicago:the [12]Rivers M.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3]Lantolf J.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4]Brown H.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欢度“十
我爱峙山公园
游峙山公园
盼望春天
参观世纪花幼儿园
有趣的校运会
游吼山
在我的记忆里
我是一个小导游
我爱家乡的河姆渡遗址
看赵家池
大自然之旅
参观上海科技馆
我爱家乡的剡园
游海洋世界
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关于传统“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浅论“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关于有关我国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措施的探讨
浅析将市场营销战略引入教学设计中的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浅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浅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思考
浅析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恶之花,还是良药——论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试论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说明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