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短缺,高等教育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高考招生制度不完善、城乡和贫富差异造成入学机会不均等等不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现象。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完善教育立法,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主要由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构成。教育的不公有可能会导致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势必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近年来,教育公平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层出不穷,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已十分突出,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那么构建和谐社会便无从谈起。

一、和谐社会视野下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高等教育资源时应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主要由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两方面构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是指任何人不受其民族、性别、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都可平等地享有进入高校接受教育的权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是指在高等教育资源不太丰富,还不能满足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需求时,应有制度和规则保障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均等机会。高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担负着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任。美国著名政治家贺拉斯·曼认为,教育在实现人类平等的过程中其作用不可替代,它能给人类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能够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能够大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1]高等教育更是如此。

高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的“公平正义”就包括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本身具有选拔和分配社会成员的功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必然会激发城乡、区域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平和社会成员的心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二、和谐社会视野下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社会和教育本身都把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理想。但目前高等教育公平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高校高考招生制度不公平 2.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首先,高校教育资源投入失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还不太丰富,因此,在教育资源配置上采取了向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无论是经费、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还是师资状况方面,重点大学都优越于一般性大学。这样势必会加剧高等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状况,导致一般大学与重点大学的学生即使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也无法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其次,高校教育资源地区分布失衡。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在我国,由于东、中、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失衡。由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为高等教育提供较多的经费,因此,我国重点高校大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而西部和中小城市却分布得很少。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分布失衡,直接导致了各地入学机会的不均等。"

3.贫富差异造成的入学机会不公平

三、和谐社会视野下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和谐社会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又能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针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民主和法制,同样,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因此,我们要大力完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教育法规体系,打击教育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高等教育在招生计划、收费条例、金额等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我国目前正在修订完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也在忙于起草制定《学校法》、《教育投入法》等法律法规。此外,教育部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同时,应加强教育法制和行政廉政建设,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监督与管理,彻底铲除教育腐败,真正实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努力做到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以确保考生在入学机会上的平等。

2.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既有总量投入上的不足,也有财政投入上的区域性失衡。而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区域之间、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键。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总量投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高等院校办学的质量。我们要让教育的发展跟上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扩大教育供给,增加教育投入,尽快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以上,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其次,国家要平衡协调区域之间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由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西部高校、地方高校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重点院校对非重点院校的对口支援措施,在资金、师资、设备、科研项目等各方面给予一般院校大力帮助,缩小各类高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保障高校的平衡发展。[4]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

3.改革创新高等教育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完善和谐的高等教育制度应该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符合民众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而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完善,因此,我们要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制度。首先,要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通过改革,要让所有人享有同等的被选拔的机会,要解决各地区之间录取名额以及分数线的差异,真正实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利用高科技加强录取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其次,对弱势群体建立一套完善的“奖、贷、助、补、减 ”资助体系,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加大扶持力度,保障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高校的机会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去。各高校还要采取减免学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措施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要通过制度创新改革教育,促使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所有贫困大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从而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高等教育公平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只是相对条件下的机会均等和公平。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教育立法,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革创新高等教育体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2]陈昭华,郑景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3]金双华.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收入分配[J].财贸经济,2003,

(1).

[4]张斌.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J].继续教育研究,2009,

(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谦让之美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有感
读《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读《生的喜悦》有感
重男轻女的思想何时消
感想
和时间赛跑
读《让自己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有感
我读《神探福尔摩斯》
顽强的女孩
读《汲取消化运用》有感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读《烽火昭平》有感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感
2012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关于成立ERP选型实施领导小组的请示
环保局2011年工作总结
商务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监察局2011年工作总结
汽配优秀班组申报材料
镇农业工作站2011年工作总结
社会公德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学区研训员年度工作总结
副处级后备干部考察材料
志愿者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五好乡镇党委事迹申报材料
2012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大学校极优秀团员申报材料
事业单位预算政府采购申请报告
通过远程审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作用
管理审计初探
刍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电子计算机审计
关于乡镇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加入WTO国家审计面临的局势和对策
谈基建项目追踪审计
民间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审计法律制度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环节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准则建设的历程
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电算化系统审计
把握新形势
《〈诗经〉两首》教学杂谈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实录
《关雎》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