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向度”

简析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向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1

简析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向度”

"

[论文摘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低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边缘化、国内国际发展的证伪性等四个向度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因此,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 影响因素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党中央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高校系统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但是,目前的大学生、任课教师、领导干部、社会场域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破坏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基。因此,探讨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对寻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群体向度: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化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跨越,规模巨大且思想观念处在不断解构与整合过程中的大学生群体,其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共存状态,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 主体意识的个性化。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正因为人的主体性,人类的本质才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在当今社会,文明与落后、高尚与平凡、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等相互矛盾的观念共存共生,这就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个性化提供了社会基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意味着他们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强调个性化,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导以及书本的条条框框,而是敢于开拓创新,彰显自己的个性。但是,部分大学生过度追求张扬个性,同时也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淡漠。

2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于2l世纪的大学生来说,抽象、统

一、远大而宏伟的理想追求已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吸引力,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不愿局限于某种单一的理想光环,不想去思考那些难以解答的人生终极目标,而宁愿选择更为现实、更为具体、更能体现个性的目标,宁愿采取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来面对现实生活,尤其对能满足自身利益、自身欲望的目标更感兴趣。在处理社会理想与个人目标的关系时,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将两者结合,且更偏向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在知识的学习与吸收过程中,他们更注重理论的实用性。他们认为,以传授知识、开发智力为目的的专业课,可以使人拥有立足于社会的敲门砖;而以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德、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则缺乏实用性,自然而然遭学生冷遇。过度“注重实用”的直接后果是,他们的政治信仰、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越来越淡薄;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抵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则不断滋长。

3 信仰的非理性化。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显著增强,一些大学生在精神追求上出现了空虚和迷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也产生了动摇,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把握上存在着认同度的差异。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的认识上,有5.5%的学生认为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本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有3.7%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对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是否会趋同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会,有13.5%的学生说不清楚。这说明,大学生对“两个必然”的认识还是较为复杂、模糊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挣怀疑态度。在是否还应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有78.4%的学生认为应该继续坚持,而有16.4%的学生认为,四项基本原则已是必须抛弃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16.4%的被调查者说不清楚,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性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心中已毫无吸引力。

二、任课教师向度: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低效性

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庄严使命。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思想困惑及思维方式,促使理论宣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但是,当前高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宣传教育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1 “虚化”宣传抹杀了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毋庸置疑,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很大突破,高校“三进”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由于受社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不仅地位低、待遇差,而且授课难度大,从而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性不高。他们不注重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此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教书不育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和沟通。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 "

2 “僵化”宣传窒息了马克思主义。高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僵化为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枯燥的理论说教,体现为无处不见的“假”“大”“空”话语说教方式。尽管恩格斯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但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问题上,高校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者只注重理论认知,忽视思想的塑造与改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大多局限于课堂,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重在把理论强制性地灌输给受教育者。重于传播,而轻于实践,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了教条。此外,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者仅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条条框框之中为大学生的困惑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根据,而不是从实际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不仅无法凸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而丧失了其应有的科学性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变成了某种与其本性格格不入的僵化教条”。因此,也导致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作为一种科学学说的本质,成为表面开放实质封闭的终极体系。

此外,有些专业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及其教师存在明显的偏见。在专业课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认识:似乎西方的一切,包括科学、技术、文化都是“先进”的,我们的一切都是落后的。专业课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力,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却对专业课及专业课教师的影响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领导干部向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教育的边缘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教育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的地位有被削弱之势,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边缘化。目前,党中央非常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的通知、意见、指示等,这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大众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部分高校领导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普遍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他们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存在“表面上重视,实际上忽视”的现象;有的高校领导甚至把理论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找各种借口逃避,理论学习很难落实在行动上,很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自觉行动;高校部分领导干部自身对理论学习活动要求不严,很难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也就很难要求广大教职工认真对待学习活动,从而也就削弱了广大教职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性。

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边缘化。在部分高校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时数经常面临被考虑削减的问题,而且大多数院校普遍存在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合成几百人的大班,这种教学客体倍增的情境,不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秩序,求知主体被关注的时间份额减少,也难以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劳动价值被贬值和贬低,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复课的系数打折便是例证。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普遍存在着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待遇偏低、社会实践环节经费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处于非学科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容易被忽略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以改观。

四、社会场域向度:国内国际发展的证伪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建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话语系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但社会生态的负面性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西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不断渗透。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最终会代替资本主义。但是,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是无法和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这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私有制所许可的范围内,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内,对其具体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并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许多改革,由此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种种新变化的出现。在生产力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改革,推进了其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新经济”,从而使资本主义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在上层建筑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让工人组织工会,建构劳资之间的谈判、协商和妥协机制;在产品分配方面,实行高工资、高消费政策;在产品的再分配方面,则实行名目繁多、其支出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这种新变化并没有终结,而是还在不断地发展着。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文化趋同化、普世价值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文化和思潮中的话语系统正逐渐渗透和解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西方资本主义新变化使得作为大学生生活最重要场域的高校失去了原有的作为“文化实验室”的条件,高校作为文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想国”环境的功能逐渐削弱。

高校作为国家的人才高地和思想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认清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童年的乐章
真情
傲立的小草
我想对您说
我哭了
夜来香
我不愿意再看到……
看图:假文盲
班级流行风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我爱柳树
再见了,老师
父母给与的财富--教育
月球之旅
学生会生活部10月份工作总结
小学读书活动总结
医院检验科员工的实习总结
市环保局创建十佳文明机关汇报材料
2011年地税局档案工作总结
四项监督制度总结
大二班级工作总结
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排查工作总结
酒店前厅部2011年工作总结
当兵年度总结
业务员十月份工作总结
创建优质服务病区总结
地质技术员工作总结
安监站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审计效率及有效性与新审计准则
略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改进
试论防范与控制政府审计风险
将企业价值观引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价值探析
试论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内在关系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在小规模企业中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探讨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法及审计
内部审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
如何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及其审计对策
试论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粗浅看法
找准定位 强化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愚公移山》有关资料
《愚公移山》资料汇编
《愚公移山》简析
解读《愚公移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杂谈
《愚公移山》的“对举”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愚公形象新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后记
点燃兴趣,寓实于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
《愚公移山》鉴赏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