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探究

试论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1

试论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探究

"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情况,系统分析了造成就业与所学专业关联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专业关联性 原因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初始、最重要的一环,在促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能否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对口或提高就业与专业的关联性,直接关系到国力的科学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始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过渡,国家也开始施行“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就业开始以市场为基础,实行自主择业。由于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国家所能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没有显著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困难。一些专业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的毕业生为及时实现就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择业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已不仅仅是学用一致了,其结果是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日渐减弱。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关联现状

2.大学生兼职、实习岗位与其专业的关联度较低,选择学用一致的机会和空间不大。兼职、实习是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通道,也是大学生就业的“热身赛”。因此,选择与本专业一致或相关的岗位进行兼职、实习是在校大学生的“理想”选择。但现实中,大学生的兼职、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的关联度较低,兼职、实习难以学以致用。据国内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网对全国1800家提供的2007年暑期兼职机会的企业和10663名参加2007年暑期兼职和实习的大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1800家企业提供了7578个兼职实习机会,明确学历要求的不足5%,对专业或资历作出要求的仅有2.7%。对于10663位参加暑期兼职、实习的大学生中只有153位运用到专业学科知识,占1.4%,涉及专业的前三位依次是设计、计算机编程和教育类专业。由此可见,大学生兼职、实习的机会日益增多和透明,但岗位与其专业关联度很低,毕业生兼职、实习通道中,选择学用一致的机会和空间不大。

3.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学非所用的比例相对较大。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毕业生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和生活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高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高校都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倾注了全力,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实现了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毕业生学非所用、人不能尽其才的比例相当大。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全国“现在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后,80%从事的都不是原专业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全国每年毕业的几百万本科毕业生中,仅有20%的已就业本科毕业生实现了学用一致。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的原因

2.历届毕业生未能按时就业总量逐年增加,给应届毕业生以沉重的心理压力,专业对口就业成为理想。2003~2007年这5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而全国就业率每年基本维持在71%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约30%的应届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随着每年毕业生总量的大幅度提高,致使每年未能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如2006年未按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突破百万大关,2007届毕业生截至9月1日就业统计,尚有144万毕业生未按时实现就业。面对每年遗留下的如此巨大的待就业毕业生和每年都要走出“象牙塔”的巨量应届毕业生,大多毕业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只好“慌不择食”地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的想法被暂时抛到九霄云外了。据对广西某艺术院校170名2004届、340名2005届艺术类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明,面对越来越多的师兄、师姐无法顺利实现就业的现状,毕业生已不追求专业与工作的对口,逐步接受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数据显示,2004届和2005届毕业生择业时,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工作的人数远大于完全一致的人数,两者幅差分别为32.05%和41.11%。 "

3.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大量毕业生扎堆就业,给毕业生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增加了难度。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其突出原因就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表现为东中西部区域性就业矛盾、城乡就业矛盾、客观需求与现实编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毕业生就业过分集中在岗位有限的东部和大中城市,集中在需求人数日益减少的国家公务员岗位竞岗,毕业生在此就业环境下实现专业对口就业,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有着巨大就业潜力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基层,却很难吸引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毕业生,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面对结构性就业矛盾,毕业生要实现专业对口就业难度相当大的。

4.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与就业市场紧密对接的机制,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错位。当前,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的关联度不高,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错位,有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采取“因师资设置专业”“发展容易上马的专业”,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甚至赶时髦,一哄而上,设置了一些不强不特、趋同趋热的专业,导致大学生就业的总量矛盾和专业矛盾并存,就业市场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比如,一些文史类和管理类师资限制少、投资低,成为最易办的专业,一些高校便在近几年的学科调整中,争先恐后设立了许多文史类、管理类专业;不少工科高校开设文秘、新闻、管理类的“小文科”专业,医科院校开设普通外语专业等。其结果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需求却渐趋饱和,造成就业紧张,找工作都特别困难,何谈实现专业对口就业。

<> 5.部分高校毕业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2006年,据对广西柳州市、南宁市200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表明,83.42%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不能马上为企业带来效益,所学知识与岗位需要脱节,所学不能致用。再据同期沈阳人才市场调查显示: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且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与此同时,30%被调查毕业生反映其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认为所学知识陈旧,要想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看书、到企业实习、听讲座等方式来补充。

三、提升就业与专业关联度的办法和措施

1.成立“经济发展和专业设置委员会”,探索适应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建议成立由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专家组成的“经济发展和专业设置委员会”并长期发挥作用,瞄准地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科学地分析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要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加强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人才的近期、中期、远期需求趋势分析预测,指导高校调整专业课程及前瞻性地设置专业,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毕业生专业与就业关联度的提高。

2.校企紧密合作,订单式定向培养,实现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校企紧密合作,订单式定向培养”就是高校与企业以协议形式,确定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至少提前一年进行角色定位,高校按企业对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强化企业的实用课程,以实现高校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目标。在这方面,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作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各高校要在保持原有就业渠道的基础上,为解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的多样性和学校培养人才模式的单一性的矛盾,应加快实施“就业基地化,实行订单式定向人才培养”战略,进一步推动学校就业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保证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建立和健全大学毕业生非公经济实体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毕业生到非公经济实体专业对口就业。非公经济实体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支新生力量和重要渠道,毕业生面向非公经济实体就业人数和比例将逐年提高。但由于非公经济实体福利、劳动保障等政策仍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毕业生担心非公有经济实体用工不规范,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现实问题,非公经济实体即使有专业对口适宜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仍坚持“首选进政府,无奈去国企,实在不行到私企”的择业理念。因此,只有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实体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大学毕业生到非公经济实体就业的相应保障措施,才会使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专业对口的非公经济实体就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童年的梦
续写《凡卡》
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刻
一件怪事
书我的最爱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我心中的绿色网吧
二十年再相聚
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
多关心老人,让世界充满爱!
我和老师
做水果拼盘
座位
我永远忘不了
三春晖
村卫生室2011年工作总结
学校迎检工作总结
2011年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电信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
行政助理月工作总结
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
晋升实职副局个人鉴定材料
争创文明班级小结
特种设备先进集体材料
学校健康卫生工作总结
全国申报中学教师一级职称评审条件
运动会班级总结
优秀思研会申报材料
教师职位申请书
公安个人嘉奖报请材料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做好效益审计的思考
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财务报表舞弊与审计对策
审计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可行性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后的思考和建议
试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投资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及对策
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经验探讨
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探讨
提高常规内审的质量
失业保险基金审计的特点浅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究审计动因
《愚公移山》教学杂谈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说课设计
美哉,《蒹葭》!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教学──《愚公移山》教学体会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蒹葭》的朦胧之诗美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的爱情
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