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

[论文摘要]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迷失、理想淡化、思想空虚、政治热情丧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色彩浓厚等思想道德素质弱化的现象,这种情形令人十分担忧。为此,探究利用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具有深远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 道德素质

当今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部分学生存在忽视传统文化的倾向。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弱化。这种状况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因此,探讨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弱化的影响及其解决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弱化的影响

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正面临着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考验。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文化发展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这种情况反映在高校中,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弱化:

1.对传统文化中“立志”与“志向”认识的缺乏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较普遍的精神空虚与颓废现象。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传统文化强调人要立志高远,如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的“志不强者智不达”。多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淡化,人文教育不被重视,一些大学生信仰迷失,理想淡化,缺乏应有的修养和情操,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心理浓厚,重“自我设计”,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欠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的自觉,缺乏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这样的大学生容易在现实中迷失方向,难以担当振兴中华之重任。

2.对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缺乏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较普遍的承受“挫折”能力低和心理脆弱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为主导的,它铸就了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学生处于自我心理发展时期,他们中不少人存在着心理敏感、自卑或自大的情况,很难正确面对自己成长中的欠缺与不足。此外,一些大学生面对各种竞争压力时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结果导致心理失衡、失常,乃至轻生。

3.对传统文化中“谦让”和“宽恕”知识的缺乏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较普遍的“以自我为中心”和人际紧张现象。谦让就是“谦虚、礼让”,我国传统文化素来就以谦让为美,以谦让为品德标准。宽恕有两层含义,一是宽大仁恕,二是饶恕、原谅。传统文化把宽恕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强调宽恕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文化转型时期,东西方文化交融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日趋复杂,其人格特点与传统文化有许多不和谐的方面。加上当代大学生不断强化自我意识、私人空间等原因,他们在社会交往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出现了交往偏执、社交恐惧等人际交往失调现象。此外,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温恭谦让、宽恕等做人准则被个人利益至上、自由主义等思想所侵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部分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不能把自己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去,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故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4.对传统文化中“礼仪”知识的缺乏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行为举止礼貌欠缺的现象。“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能使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们相互尊重爱护,和谐相处。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大学生基本素质较差,如不遵守公共秩序、随意损坏公共财物、动辄吵架与故意伤人、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目无师长、举止轻浮等,高校中不乏各种违法违纪的事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和青年教育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优秀的学业成绩,但缺乏合作精神,待人接物缺少文明礼貌”。

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正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大学生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出现内心迷茫和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反传统甚至反道德。因此,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关于人生理想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首先,传统文化强调立志对人生的作用,这一点可以启迪我们教育学生要胸怀天下,为造福人类而立志成才。立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2005年8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大学调研时勉励大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学习做人。学生们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这就是作为天下的人,要想着天下的事”。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立志,还要立大志,要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立为人类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大志。其次,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可以为我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深刻的启迪。孟子说“大丈夫”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正是孟子所宣传的理想人格的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意味着必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但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来说,又不可避免地形成自发盲目的力量,这需要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以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充分利用和挖掘传统文化关于人生理想的宝贵资源,会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

2.发扬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刚健自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人文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自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始至终倡导的人格品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千百年来激励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积极进取。传说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等故事,其核心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不息精神。当代大学生生逢盛世,虽然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学习的压力、考试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情感的压力等像洪水一样,冲击着大学生们的心理。而且有好多同学已经倒在了它的强压之下,在自己心理的阴影里画圈圈,痛苦不堪。自强不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坚强的意志力,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 3.承继传统文化中仁人君子的做人处事原则,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一世必须交际。今天常常把一个人人际关系的状态称为人脉,人脉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人脉的形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不仅在漫长封建社会而且在激烈竞争的今天,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传统文化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提供了人际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方法论原则。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要“推己及人”,要关心他人,也就是要“爱人”。作为孔子伦理思想核心的“仁”,其核心要求是“仁者,爱人也”。而爱人不只是爱亲属,还要爱别人,要做到与人为善。当前部分大学生感到人际关系难处,存在着社交恐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仁人君子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找到克服恐惧的方法。

4.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关于礼仪礼节的宝贵资源,提升学校的人文风气。基于人有不同的德性,如果人人率性而为,随意行动,社会秩序就会难以保证有序化。于是传统文化注意用礼仪来统一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规范化。礼仪、礼节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有维护管理秩序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提倡赋予现代意义的礼仪观、礼治观,这些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校应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措施来制约学生的言行,如规定上课下课学生应该起立向授课教师致礼,学生见到老师应该问好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场所张贴一些有关礼仪礼节的知识和常识,开设关于礼仪礼节问题的讲座或论坛,使礼仪礼貌的知识和常识深入人心,形成人人讲礼貌、和谐有序的校园风气。

三、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举措

利用和借鉴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只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对于优良传统的继承。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和切实落实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办法和途径。

1.让学生多读古典书籍。我国古代众多的文人大都有着高尚的人格品节,他们的作品都是自己崇高的人格思想的真实流露。司马迁正直不阿、受辱不屈、发愤著书的执著精神,陶渊明淡泊明志、弃官归隐、追求人身自由的品格操守,屈原疾恶如仇、修身洁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都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过程中,去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人格精神,使这种人格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各高校可以从大学新生踏入校园伊始,统一向各新班班主任布置学生在大学四年应该读的古典文化书籍,并开设有关书籍和经典解读的选修课或讲座,还应该通过思政课、寝室文化、班集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来熏陶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涵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与道德境界。

2.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当前高校相关课程设置普遍在通识课程中设有传统文化课程,但是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某一部分给予学生系统的讲解,还是处于泛泛而谈的阶段,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依托有关专家学者、出版部门联合编写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另一方面,必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相关课程的设置。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课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课程范围应包括古代哲学、道德、教育等领域的思想,以弘扬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发扬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为重要内容。

3.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必须运用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形式(如校刊校报、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力。学校可以规定某一期黑板报或者校报的某一版必须是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并组织评比活动;可以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征文活动。通过这些举措,调动大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此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多开设一些选修课,这是高校应该做到的,也是有能力做到的。

4.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起表率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由此,要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首先必须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加强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重视“言教”与“身教”合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具有身教示范的人格力量。在传统文化中,孔子主张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孟子说“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强调领导者的示范形象作用。为此,要注意发挥高校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5.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制定的行为规范能够培养和提高成员的礼仪修养;成员间的互帮、互学、互爱,可以培养成员的“仁爱”意识和有助于成员的身心和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弘扬传统文化,使社团成为高校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正视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弱化的问题,找到其中的原因并积极探寻解决的对策。毋庸置疑,利用和借鉴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笼中小鸟
我发现了辨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我是漫画迷
难忘老城小巷
灯之美人之灵
同桌专栏
考试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水的自述
白色的联想
我是一个小小的男孩
假如我是环境卫士
我们与周围的世界
我克服坏习惯的故事
瞧我们这一“家”
减肥的辅导老师
区人民政府XX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总结
广播电台XX年半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人事编制劳动保障工作半年工作总结及打算
高速公路管理处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市委老干部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市体育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XX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半年工作总结
XX年供电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县安监局XX年半年工作总结及今后打算
生活管理站后勤保障半年工作总结
市政府采购中心XX年半年工作总结
XX年司法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房地产业协会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物业管理分公司半年工作总结
建设局妇委会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审计法律制度情况如何
澳大利亚内部审计经验介绍
更新审计执业理念,推行风险导向审计
英国商业银行内审的特点分析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的分析
国有企业行业性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刍议
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西方内部审计十大发展趋势
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十大难点
略谈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审计的协调
地方审计统计实践工作探索创新
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杂谈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