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于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高职教育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制订授课计划要求,应用“导学”技巧,适应课程特点的有效教学法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加强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阐述职业技术院校中的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体会。

[论文关键词]卫生职业技术院校 病理学 课程 教学 改革

“职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就必须改革医学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是推行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几年来,我们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课改前我们首先在师生中进行了相关的调研,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普通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呈现方式呆板,课程内容不能联系专业实际,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等。因此,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对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修改,力求针对不同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特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指标体系。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根据毕业生将来岗位职业能力特点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系统编写了各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完善。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实用”为度,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原则,我们对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精减,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把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和目标,在改革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评估。本文就我院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并希望与同行分享,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更好的表现。

一、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1.强化基础课程服务与临床岗位实际需要。病理学是主干医学基础课程,它研究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为此,我们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淡化学科意识。从三年制高职高专专业人才规格培养目标要求和临床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现高职高专专业人才规格的特色。在内容编排上尽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加强与相关课程的协调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寓人文教育于专业基础病理教学中。医学技术手段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但是要使患者顺利康复,还需要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以正确的观念和健康的心态战胜疾病,因此,医学已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医学,而是集人文、社科、生物医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医护人员要具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慎独精神,辩证思维的品质,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等素质,以及高超的实践动手技能。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寓人文教育于专业基础病理教学中的教学特色,在疾病的原因中强化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疾病病因特点,形成完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

二、把好病理学授课计划制订关

1.课程标准是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依据。要规范课程授课计划,使课程授课计划与专业岗位培养目标相相适应。必须根据专业岗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授课计划。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的制订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执行。

2.课程授课计划要体现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卫生职业教育兼顾了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的特点。整个医学教育是以各门课程的教学来体现的,而医学的各门课程又是密切关联的整体,把握课程间的前后联系十分重要。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生理学等课程密切联系,又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是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间的桥梁学科,因此把握好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在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这种联系。

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指导学生课前回顾复习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如学习肝、肺淤血前,要指导学生回顾肝、肺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组织结构;病理学“缺氧”章节中“血氧指标”的变化是判断每一型缺氧的重要特征;“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和本质;心衰发生的机制与心肌正常的兴奋收缩过程密切相关等。在讲授以上章节内容时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前期基础课程知识,课堂上讲解这些章节内容时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新课的知识点。

2.以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逐渐导入新课。教师每次授课,不要急于讲授新内容,要用提问等方式,复习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过,相对比较熟悉,兴趣较高,较容易导人新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自行推导、阐明发病机制,说明病理变化,同时还要运用刚刚学过的病理学知识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扎实。 "

3.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课后复习。教师在每次授课完毕后,除要求学生预习外,还要引导学生用病理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小病例。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小病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在不断应用病理学知识解释、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巩固病理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知识,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深入临床搜集病例资料,积累临床知识和经验,查阅资料,了解最新医学动态和最新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发挥“导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更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就必须做到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全面素质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获取知识、终身学习及自我提高的能力教给学生。教师充分发挥“导学”技巧是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提高的一条途径,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根据病理学的特点,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导学技巧。如前面提到的指导学生课前回顾相关基础医学知识、预习下次课内容,通过预习知道薄弱环节,带着问题听课,并且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教师的课堂讲解相比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科联系为纽带,引导学生复习;以学习掌握共性内容为基础,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病理学的教学中表现为总论与各论之间的联系,使总论和各论两者有机结合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炎症是总论的内容,而肺炎、肝炎等是各论中的具体炎性疾病,学习这些炎性疾病时我们要抓住炎性疾病的病变性质,应用总论知识归纳总结。总之,灵活应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以助学活动为补充,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95%的学生都可能成为优等生。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校中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其原因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帮助和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改进班级教学,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应用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帮助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所谓的“差生”进步很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助人为乐的职业品德。

五、灵活运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医学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教学方法要适应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方法要突出基本技能和基础素质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注重融入医学新信息,拓展视野,紧密联系专业岗位实际应用,注重实验教学,引入临床新成果,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笔者认为必须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习内容有效地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病理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有:

1.回顾法。在病理教学中复习回顾相关基础学科知识,遵循温故而知新的思维发展迁移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媒体法。病理学是形态学科,比较适合运用媒体法来教学。如肿瘤细胞的分化不成熟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也是“肿瘤”章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们首先运用多媒体图片给学生复习展示动画文字图片分化概念,指出分化的特点是组织、细胞的形态不断地发生动态变化,然后展示胚胎学和组织学中的相关图片,如血细胞发育过程的镜下图片、肌体四肢发育过程演变大体图片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将细胞组织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大体结构不断演变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胚胎颜面部发育成熟过程大体图片”,提醒学生在胚胎早期人耳的部位;针对“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镜下图”,告诉学生成熟红细胞无核等,通过复习展示胚胎学和组织学的相关前期课程的图片引入“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的特性;展示肿瘤的组织学图片使学生理解“肿瘤异型性概念”、肿瘤恶性程度与异型性间的关系等。在教学中将疾病的病理变化用多种教学媒体表现出来,增强教学的生动直观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比较法。病理学中有许多名称相似而本质却完全不同的知识点,如肉芽肿和肉芽组织,我们将这些知识点加以比较,避免了概念的互相混淆。

4.归纳总结法。如以肉芽肿形成和在肠道形成溃疡为特征的疾病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将带有共性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案例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应用于教学,尝试“工学交替”的模式,将教室搬进病房、将病房当成教室。在病理教学中安排适当的临床见习,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深刻体会病理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将枯燥的理论与具体病例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很好地体现了病理教学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于临床岗位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使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教学中典型案例的运用也是我们的一大教学特色,病理学是一门桥梁性学科,是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学生后期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因此,针对病理学课程的特色,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我们在讲脱水时首先引入三个发病情景不同的腹泻案例,告诉学生三者虽然都是腹泻病例,但补液原则是不同的,腹泻处理原则并不一样,根据三个病例的特点,引出脱水的概念、类型、分型依据以及各型脱水的特征和处理原则,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能将理论应用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把数学变量关系引用到“酸碱平衡紊乱”等单元的教学中。

六、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我院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建设起点高、质量高,计算机配置高,八百五十余台教学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浏览条件。我院病理学课程组已将“病理学”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课改教材201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电子教材、授课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验教学指导、习题及参考答案、课程参考文献等全部上网,网上资源及网络课堂的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全天候自主学习的需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七、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利用

多年来,我们一直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医院等三甲、二甲医院保持良好的协作联系,这些医院为我院各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提高了临床兼职教师的带教能力和水平。以上是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卫生职业技术院校中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不足之处请指正。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无可比拟的乐趣》有感
他终于笑了
感悟失败
教训
妈妈笑了
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眼睛
我当了一天小管家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
小鸡
我最敬爱的人
我敢与老师争辩
啊,我的牙齿
爸爸“骗”我上盱外
丰碑
房子遥控器
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谈谈用法律制度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浅谈贵州草地畜牧业国际标准化体系经济核算的方法和作用
关于杭州竹业发展与竹业创新开发的研究
关于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以啤酒行业为例
浅论聊城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试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升级
浅析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浅谈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不同层次的优势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过程比较与模式
关于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行为研究
浅谈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路与对策
国内外逆向物流理论研究
我国农业企业化问题研究综述
浅论价值链理论的企业并购整合运作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三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二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蜜蜂》教学设计之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四
《找骆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找骆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一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五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二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三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之四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四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