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引进

试析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引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试析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引进

"

[论文摘要]文章以3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成功引进优秀师资的实例为基础,分别从用人标准、聘任程序以及聘后教师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引进的启示:追求人才的适切性、开发校内的各种人才资源、注重高品质学术团队。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师资引进 师资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要提升质量实现快速发展,师资水平尤为关键,这已成为大学发展中的共识。当今各行各业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才引进成为师资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让许多国内大学感到困扰的是,花费了很大的人力、财力,却没有引来真正力促学校大发展的人才,或者外来的人才聘用后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3所成功的研究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沃里克大学和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在人才标准、招聘程序以及聘后管理几个方面所显示出的独到之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会聚英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人才标准

(一)共同追求人才的异质性,强调师资的“远缘杂交”

(二)遵循院校特点吸引特色人才

一是强调文化认同和高成就动机。香港科大在创业初期,短短几年就会聚了一大批一流人才。这些主将的共同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们在国外学习工作过,踌躇满志希望回国为祖国的大学发展做贡献,而香港科大的成立正好是个难得的契机。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就是,科大在90年代初为人文学院历经曲折最终找到丁邦新院士,从而奠定了人文学院今日的辉煌。二是开放宽容、注重潜力。沃里克大学创办30年之后就发展成英国最好的十所研究性大学之一。在招揽人才方面,它避开牛津剑桥等老牌大学的优势,将重点瞄准在老牌大学里受压制而渴望新的自由发展空间的年轻学者,致力于打造一支创新、有活力、年轻和热情的教师队伍。三是思想开放、充满活力、多元学术背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唯一可以与哈佛和耶鲁等著名私立大学相抗衡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由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纳各种尖端人才,伯克利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他们较少思想束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充满活力而又训练有素。这样的科研队伍不仅能给大学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而且为大学带来了多彩的文化和多元的思维模式。

二、招聘程序

(一)公开发布招聘广告

信息公开意味着人才来源广泛且质量优异的可能性。国外高校利用人才市场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发布招聘信息,如在专业会议或自己学院的庆祝会上进行宣传、专业杂志刊登、网络发布、教授推荐、委托猎头公司等。比较常用的发布信息的方式有四种:在报纸或专业杂志上刊登招聘广告,通知有关大学的研究生院,通知所有能提供候选人的高校或专业机构,在有关专业会议上公开招聘。

(二)进行审查和面试

审查过程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是这几所大学的共同特征。根据申请人的材料,大学的招聘委员会首先决定给部分申请人发面试通知。香港科大一般会在所有应聘者中挑选出五六个申请者,然后对这些申请人进行面试,采用与聘任委员会人员进行座谈、作学术报告、与学生自由交流等形式,以测查申请人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主要目的。最后确定出两三个人,委员会对他们进行无记名投票,然后聘任委员会将投票结果递交系主任。投票结果和系主任的意见上交学院,由学院录用委员会复议,再由院长签署意见,再上报校级讨论、批准。

(三)作出是否聘任的决定

在多级聘任委员会制度中,各方力量要达到有效制衡,招聘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至关重要。科大校董会明文规定:助理教授由各院院长聘任,副教授由学术副校长聘任,正教授则由学术副校长推荐再由校长聘任。只有这些院长、副校长或校长同时认可了委员会的意见,招聘决定才能正式生效,这就使得权力在分散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集中。 "

三、聘后的教师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进行严格的学术考核

“三级一界”的学术评审制度是香港科大“留人”和“走人”制度的核心。“三级”是指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要经过系、院、校三级评审。每一层级都包括两部分:行政主管和相应的学术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接到某位教师的晋升申请后,将这个申请转给系级的评审委员会。通过之后再转到院,以至校级委员会。“一界”,是指选择和本校没有人事关系的外部学术界中人士作为匿名评审。这个“三级”加“一界”的考核制度,就为教师的晋升设置了非常健全又极为严格的门槛。不足的是,科大对教学能力考查相对不足。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评价标准更为全面,包括教学、研究与创造性工作、专业能力与活动和为大学与公共机构服务四个方面,并且有相应的严格标准。

(二)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充分发挥“学术大师”效应

沃里克大学在1994年就投入巨资在全球招募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并为其许诺极具吸引人的工作条件:为期六年的职位(高出牛津初级研究员奖金的时间的两倍);教学任务不超过正常要求的1/3;如果工作出色,如树立了国际领袖形象,则可在聘任期结束之时成为终身教授。这项计划使得沃里克的年轻研究员普遍得到激励,并通过年轻研究员接替退休教授,从而改善了教师的整体结构。

(三)人才资源利用最大化

优秀的大学懂得吸引短期来访人才的重要性。如国内外的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合同制研究人员等。香港科大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是访问性质的,他们要想进入常任教师系列,则可通过公开招聘来实现。同样在伯克利,更是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访问学者,每年有两千多人。他们或是在讲台上用不同的文化传统启迪学生,或是在图书馆或实验室里从事自己的研究,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成了加州大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四、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引进的启示

(一)招聘中追求人才的适切性,重视有潜力的年轻学者

一所大学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确定自己的用人原则,避免在引进高端人才上趋同化。香港科大将重点放在有意归国的中国留学生;沃里克作为新兴大学,将眼光瞄准老牌大学里受到压制有意另寻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的人才;而伯克利则借助美国大学人才蓄水池较为充盈的优势,能够吸引到一些充满活力、思想活跃的人才。此外,他们都选择避免与老牌大学直接竞争,因此教师选聘中都特别关注具有学术潜力的年轻学者。作为公立大学,伯克利将重心从已成名的“明星教授”身上转向具有潜力的年青学者,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以比例惊人的终身教职向他们许诺可靠的发展前景。该举措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培养自己的大师,更重要的是这种激励机制使全体教师都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教学与科研,持续不断地发展学问、创造成果,从而使学校充满生机。为了鼓励年轻教师冒尖,伯克利的年轻教师执教后必须带研究生已经成为不成文的校规,该校规还规定新教师不得与老教授合作搞科研、写论文,以保护年轻教师独特的学术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此外也没有硬性规定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比例,只要符合晋升职位的学术标准和考核要求,就有晋升机会。对我国大学来说,也应该改变各家竭尽全力地抢挖“院士”“长江学者”等极为有限人才资源的现状,更多地可以去争取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来充实大学的人才队伍,使他们的潜力尽快转化为实力,发挥大学的后发优势。

(二)管理中善于开发校内的各种人才资源,尤其是访问学者资源

优秀的大学懂得吸引短期来访人才的重要性。在美国大学,校方力图降低人力成本,招聘全职教员比例越来越小,他们尽可能地利用和发挥临时的智力资源,而大批来校临时访问考察的学者、实验员恰恰为校内的研究和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我国很多大学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在我国人事制度还比较僵化,高校经费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招贤新策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将有助于更多高校共享一些稀缺的高层次人才资源。

(三)发挥“鲶鱼效应”,提升学术团队的凝聚力

大学组织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在于拥有一大批能力卓越的学术大师,还需要拥有一批目标明确,具有蓬勃向上精神和凝聚力的学术团队。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在短期内崛起,并不是单靠一两位顶尖级的学术大师就能奏效的,而是因为这些学术大师及其周围形成的学者群体和学术团队带动了大学组织整体事业的发展。我国大学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越发小型化、边缘化、分散化,教师们热衷于“单抢独干”,将大量的研究精力投向短期效益的应用开发项目上,而这种“短、平、快”的研究很难做出对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成果。真正有凝聚力的学术团队具有共同的学术目标,有高度的责任感,更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凝聚力。高效的学术团队里,团队成员具有高度的承诺感和合作的强烈意愿,同时彼此尊敬和鼓励个体差异,他们对自己的学术团队忠诚,对取得的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和困境感到忧虑。因此,如何提升我国大学的系、所和中心等教学与研究部门的团队凝聚力,以学术发展为生命线,发挥团体智力资源的优势,是当前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老师
老师的目光
我和孙老师
我们的班主任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人——我的李老师
我最爱的老师
有爱心的陆老师
我拥有一位好老师
我的新老师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封信
我的老师
浅谈教师职业价值观——学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突破口
从经济管理看档案信息资源
对国际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分析(1)论文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
关于国际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分析(1)论文
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实现
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试论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关于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谈计算机网络教学培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探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1)论文
中国大中城市地价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论析教师专业成长视野中的人文素养
谈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1)论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调好学生情感这根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随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读中悟情    以情动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高洪波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录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