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析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

探析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5

探析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

"

[论文关键词] 大学语文 生命教育 审美实践

[论文摘要] 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因此深刻挖掘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平台开展生命教育,在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感恩、相互关爱,这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生存、就业、心理、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大学生网络成瘾、无视生命、自杀、他杀、伤害他人生命等高校恶性事件频发,凸显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薄弱和高校生命教育的欠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因此,深刻挖掘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平台开展生命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与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一、在大学语文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为基础上,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维护生命、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全面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生命教育的主旨在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培养、生存能力训练、生命价值感悟,从而促进大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课题。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在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我国,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十分明显,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一直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特别是生命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对生命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将“生命教育”纳入到部分课程如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中,但是在课程内容上比重较少,切偏重政治、道德说教,较为抽象,缺少人文、情感性的东西,缺乏生命教育的实际内容。而具有连贯性,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是一门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本质上是“融美于心灵的审美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几乎每一堂大学语文课都渗透着生命意识。其字里行间流淌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映射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因此,探讨大学语文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命、品味人生、是我们高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我们却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即以掌握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为核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应从大学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文化修养”。使得语文教学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与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生命教育的学科优势

(一)大学语文不是单纯的语言工具,其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语文是一门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大学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观,承载着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与思考。不管是中国诗词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的赞美,还是美国作家克伦·沃生命意识是她的灵魂。还是对《生命生命》中,对那只一次次受到戕害,依旧努力顽强拼搏以摆脱困厄的小蜜蜂的描写,都表现表现了天人融合的生命绽放。

(二)大学语文教学极易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内容涉及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为一文一书、或一个老师的课或某几节课的影响而改变人生选择或人生命运的例子。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一段让人铭心刻骨的语言,让人们在对生命的无知、迷茫中,深刻地感悟生命,这是语文的意义,也是语文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对生命的关注的语文教学,才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

语文教学中只有关注了人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才能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漠视人的生命体验,忽略人的生命需求的语文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极大扭曲。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

三、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

(一)通过大学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要求教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文学作品的作者有很多都是命运多舛而又矢志不移、具有崇高品格的人。因此,在讲授相关篇目的时候,可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让学生体会这些作者在颠沛流离或贫困潦倒或疾病交加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直面人生,并留下不朽的传世之作。

(二)积极编写蕴涵丰富生命意识的大学语文教材,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现有教材,广泛收集和编写蕴涵丰富生命意识的文学作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充满真情与智慧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体味圣贤生命情感、走进他们生命世界的同时,引领学生多层次地认识生命之本质、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阅读第一”的意识,不断引导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读的过程,就是思的过程,就是丰富人生体验,丰富人生教养的过程。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阅读的方向,潜在的需求,鼓舞他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语文教师始终不渝的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学会带着学生分享阅读的体悟,形成情感的互动,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以生命激情为引领,以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渴望为最大的期待,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自由之路的起点。

(四)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在大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自己的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如没有命题要求的随笔能给学生足够大的自我空间,更多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写作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也就是我们要从我们能够做的、能够改变的、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如主题讨论,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对该主题进行深入而理性的思考。

四、结语

生命教育,就是要学生懂得生命价值,尊重生命、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大学生学习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做人,要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会思想,让学生学会快乐。

参考文献 [2]杨雄.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

(1)

[3]金绪泽,宋军丽.关于用儒家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

(3)

[4]樊立

三.生命关怀视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刍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由小食品想到的
除夕之夜
学会体谅父母
班级投稿风
参观王河庙
我学会了喝咖啡
不抛弃,不放弃
骂的滋味
家长会
妈妈学乐器
一堂课
可恨的骗子
遭遇坏锁
我的文章发表了
上数学课
浅谈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与综合英语教学
在教学与教改的道路上求索
试论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浅谈把跨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浅析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关于对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重建的普遍条件的思考
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高校师资管理的启示
浅谈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问题探析
浅谈在高师分析化学实验中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浅析教育伦理视角下的教师批评权
浅谈高等中医药院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议高校管理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论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育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五
《两只小狮子》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小谈《棉花姑娘》的教学
《司马光》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四
解读《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五花八门巧识字——《称象》识字教学课例
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评析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六
巧设情境 读悟仿说——《小壁虎借尾巴 》案例分析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七
《称象》教案片断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八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