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4
浅议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生命教育 紧迫性
论文摘 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走上社会的青少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所以,青少年生命教育亟需得到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人们普遍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意志的影响。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学业为主,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实,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由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社会后,却不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压力的增大,更使得他们面对困难茫然四顾,遭遇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今年以来的富士康“连跳”事件足以震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就在《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谈到,中学生每 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1]因此,只有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知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悲剧才不会重演。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同等条件下,其心志的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所以,生命教育亟需得到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对于生命教育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一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青少年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近年来港台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的生命健康教育都是属于后一种。2005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3]这是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定义,当然也是对生命教育的狭义界定,本文生命教育也取其狭义之意。
(二)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1.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青少年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人才,只有自己拥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才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2.青少年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这个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3.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青少年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正视青少年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在学校,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上,生命教育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而社会,作为生命教育的大环境,必须越来越承认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统一性教育,给孩子一个清洁宽松的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2]刘卫平,武秋林,刘卫红.安阳市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现状与教育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5
(2)
[3]靳建华.关注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卫生职业教育,2007
(15)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堂写作课
-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老师就像园丁
- 读《伤仲永》有感
- 写作课向我们走来
- 春天悄悄来了
- 学捉七
- 一条鱼儿的旅行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第一天上学
- 打工记
- 《水浒传》观后感
- 电风扇和取暖器
- 游响石山风景区
- 火警演习
- 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
- 审计新问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内容及方法
- 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及其规避
- 整合审计资源—扩展审计功效的战略举措
- 当前效益审计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论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
- 新审计文化的塑造与国家审计的发展
- 确立舞弊审计的研究
- 目前审计工作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
- 中国审计市场动力转换分析
- 谈谈我国银行会计报表审计的几个要点
- 试论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
-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中的九种违规形式及审计对策研究
-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走向选择
- 会计估计存在的问题与审计对策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说课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说课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说课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