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5
浅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科学精神 培养路径
论文摘要: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是项相对艰巨的工作,本文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从实践环节中培养科学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等途径,为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风貌提出建议。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求善”,而“求善”的基础是求真,不真便无以谈善。故,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何谓科学精神?胡适先生说:“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①但不仅在于求真理,他在《少年中国之精神》一文中提到少年中国的人生观:“第一须有批评的精神,第二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第三须有社会协进的观念。”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将“科学精神”总结为三个方面:①不盲从,不附和,以理智为依归。②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③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从这两位教育家对科学精神内涵的理解,可以看出科学精神大致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
1.求真务实、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
“求知是人类天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最大要求。……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同时“真理是深藏在事物之中的;你不去寻求探讨,他决不会露面。”①如何探索?这需要求真务实、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不能单凭直觉,需要在科学活动中保持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以系统、严格的观察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对于易陷入于偏见、武断和盲目接受传统与权威的陷井存有戒心和疑惧”,合理的存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也是批判精神的先导,没有合理的存疑,就没有科学客观的批判;批评则是在合理质疑的基础上去重新估定,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3.相互协作、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
任何一项伟大科学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众多人相互协作、努力拼搏和敢于付出的结果。因此,良好的团队意识也是科学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4.不畏艰苦、勤奋不息的进取意识
创新促使科学不断进步发展,创新的动力依赖于不畏艰苦、勤奋不息的进取意识。奋发向上、勤奋不息地开拓创新,充分体现了人类运用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灵魂。
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独立学院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但基于其起步晚,办学基础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导致独立学院学生的科学精神缺失情况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其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大学生若仅是掌握专业知识,而缺少以科学的态度、观点和方法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独立人格,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不可能在面对权威时不盲从,不附和,更谈不上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二,全国三百多所独立学院起步都较晚,办学基础先天不足,要想在与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仅是硬件设施上的较量,更是软实力的竞争,即大学精神打造上的比拼。所以,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紧迫。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外在表现
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科学精神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纯洁的求真精神
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有噱头的科研项目就争着研究研究,没有噱头便不屑一顾。再加之社会各行业准入门槛都是各式各样的专业资质证书,而不看个人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扼杀了大学生追求科学知识的纯洁初衷,让他们在盲目地为文凭和学历急功近利的同时,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与热忱。
2.缺乏敢于批判质疑的意识
有质疑批判的精神才能有所创新,而部分学生恰巧缺乏这样的科学精神。他们学习主动性不强,有的甚至处于纯粹被动地位,没有独立思考习惯,考试时将完整的知识体系肢解和割裂为一串串条条框框,进行机械式记忆和背诵,对所学的知识、成见和结论从不提出疑问。
3.缺乏包容合作的团队精神
“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有包涵、容忍的态度才能客观,才能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从容以对,虚怀若谷,才会有所进步。部分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刚好相反,缺乏大局观,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少才能互补、齐心协力的态度,更没有理解团队协作、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科学真谛。虽然他们具备了某些科学知识,却因不善于与人合作沟通,最终使自己在求知途中走了更多的弯路。"
4.缺乏不畏艰难、深入研究的进取态度
部分学生“拿来主义”思想严重,缺少实验取证的实践态度,投机取巧,浮于表面。遇到难题不思考如何解决,而是绕道而行或浅尝则止。平时作业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甚至在科研论文上任意剽窃、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及结果。
四、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路径建议
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科学精神的培养就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讲:一方面,学校在硬件建设上应注意优化育人环境。如,在校园内打造“文化墙”,为充分展示大学生的智慧和想象力提供平台;增设刻有科学家们名言警句的碑牌;修建学生益智活动中心,等等。另一方面,学校在制度体系建设中,让大学生参与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制度的制定,使学校制度不仅反映大学生要求,而且发挥学校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主动性,抵制和摆脱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各方面、全方位地发挥学校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调控作用,以求学校精神品格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熏陶功效。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言行举止、治学态度、思想意识和科学作风等,都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另一重要前提。首先,教师应主动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无论课上还是课后,都应走近学生,真诚的关爱才能架起通往众生心灵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进而引导他们修正对待学习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增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模式、探索模式、互动模式和研讨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和团队协作来分析、解决问题,从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求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
3.重视从实践环节中培养科学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重视高校实践教育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知识论坛、专业学术讲座和创业教育讲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勤于动手、永于探索的能力。
4.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种精神特质,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的树立起着积极的推动效应。在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塑造主要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两课”教学来进行,从而辅助大学生在接受和运用人类科学和文化过程中,建立起关于对人的存在、人的价值的思考和道德行为的精神气质。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两课”教学的宗旨亦在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怀疑批判、不畏艰难、相互协作的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故,独立学院应重视“两课”教学,让它更好地配合专业课教学,保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开辟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适.胡适文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青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分析[N].光明日报,2007-06-16.
[3]汤洪高.让科学文化鼓起先进文化的风帆[J].求是,2002,
(1
8).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母亲的热粥
- 升旗手演讲稿
- 诚信价高
- 喊一声妈妈我泪流满面
- 童年的趣事
- 童年趣事
- 丰收的秋天
- 难忘的课
- 小蚂蚁之死
- 哭泣的孩子
- 友爱的微笑
- 可恨的老师
- 家有两女趣事多
- 第一次滑雪
- 镇党委书记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 2012年度校长述职述廉报告
- 在保健品专卖店的社会实践报告
- 乡镇党政办公室述职述廉报告
- 2011年金融专业会计处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 2011年旅游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 大学生山区助教社会实践报告
- 市府机关党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
- 大学生培训机构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 学生服装店导购员社会实践报告
- 教育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
- 2012年度兽医站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 高中生在工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 火车站义务服务的社会实践报告
- 党委领导班子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 浅谈高校管理中的超理性决策解析
-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下《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
- 浅析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 试论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小学教育的性别应视
- 关于朱熹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自律教育的启示
- 试论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
- 试论PBL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 关于高数项目化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 关于加强校际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
- 浅析运用形象比喻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 浅析提高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 浅谈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问题分析
- 试论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
- 《七月的天山》教学建议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语文活动课教学
- 积累——语文课不可关闭的窗口——《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板书设计之一
- 《桂林山水》板书创意
- 《万年牢》教学建议
- 突出略读课文特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 《万年牢》学习指导
- 《中彩那天》学习指导
- 《尊严》预习解析
- 多方诱导 潜心品味——《桂林山水》教学述评
- 感知 积累 顿悟——《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给予学生成功机会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中彩那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 层层剖析 领悟内涵——《桂林山水》句子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