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奈达等效论与官职“青衣”翻译分析

试论奈达等效论与官职“青衣”翻译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8

试论奈达等效论与官职“青衣”翻译分析

"

论文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英译本在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各项研究成果丰富。试图运用等效翻译理论,对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个译本中法律官职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翻译策略。

论文关键词:《红楼梦》;英译本;青衣;等效翻译

1 《红楼梦》译本

《红楼梦》霍译本成书于20世纪70年代,语言精确优美,紧扣原文,力保原味,直译兼意译,归化与异化相结合,曾被《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论为:“该译本在规模和质量上均足以同韦利翻译的《源氏物语》相比美。”杨译本则显得更本土化,忠实原文,偏好直译,以异化方式为主。

2 等效论

等效论是古今中外翻译家翻译的目的与原则,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中国古代翻译家玄奘,其“求真喻俗”的翻译指导原则既强调了翻译的准确性,又表达了对翻译效果的重视。

尤金•奈达在1964年发表的《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指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之间的关系上基本相同”。他将对等翻译分为两类,即“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其后,又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动态对等“换称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再次指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奈达提出,等效翻译的主要方法为”通达型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语义型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分别偏重于读者的等同理解和作者意图的准确传达。

精神主旨、事实形象和风格韵味是等效翻译的三大要素。其中,精神主旨是信息的核心,风格韵味是传递信息的艺术手段,当译文形式难以为读者接受时,便会对原文中的细节(即事实形象)加以调整,以求达到原文读者所获的阅读效果。

3 两个译本中的法律官职“青衣”的翻译

“青衣”在文中多次出现,其所指大相径庭,一指中国古代戏剧表演中的女性角色,本文对此分析略去不提;二指青色或黑色的衣服,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例如,《梁书•侯景传》有言:“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青衣亦引申为代指穿青衣或黑衣之人,其中也指役吏,差役。例如,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神取方版,命笔,不知何词,使青衣执之而去。”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中,贾府家奴旺儿被告,察院派遣青衣前往传讯。此处,“青衣”应指身穿青衣或是黑衣的都察院差役。

霍译本中“青衣”被译为blackcoat,而杨译本则选用了runner。

Blackcoat n.①(贬)牧师;②(美俗)殡丁馆人员,职员;③薪金者(区别於产业工人等体力劳动者)。

Runner n.①战争时期,前线传递情报的士兵;②赛跑者;③(棒球)跑垒者;(美足)带球进攻球员④跑腿的人,外勤人员;⑤(怠行等的)收款员,收帐员,推销员,兜售者;⑥送信人;⑦(英史)巡捕;⑧逃亡。

者“青衣”借指衙役,以标志性服饰代指专属职业之人,运用了提喻(synecdoche)的修辞手法。霍译本遵循这一语言现象,将“青衣”相对应的译为blackcoat,字面上似乎实现了对等,均以所传服饰指代所指之人,但在英语中blackcoat的三个常见释义,如上文所提,均不符合文中的意义,给读者,尤其是英语国家读者,造成了较大了的误解;反观杨译本,runner在英国历史上曾被用以指称巡捕,与文中承担传讯之职的“青衣”,虽职责不尽相同,但更为贴近。

此处的翻译,霍译本采用了归化的方法,是通达型翻译,旨在忠于读者,便于读者接受。但却因为中西法律制度的极大差异,没有较好功能对等词,虽然实现了形势上的对等,在读者接受效果及所产生的反应,显然没有达到译者想要的“功能对等”。

杨译本选用runner忠于原作者,如实传递原文意义,运用异化,进行了语义型翻译。他通过对中西方法律官职职责的比较,寻求了较好的对等词汇。Runner兼有送信人和巡捕之意,虽不能像英语母语读者完全准确地阐释“青衣”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却体现了文中其作为衙差,奉命传讯案件当事人,行使检察职责。

4 等效翻译策略

“翻译作品与原作完全相同是不可能,只能争取最大限度的同。”等效论在翻译过程中,对三个概念进行了强调,即:一是接受者的概念;二是效果的概念;三是等效的概念。一个译文,只有被读者所接受认可,其翻译才算完成;读者的接受和认可就是他们在阅读译文时接收到的信息,与阅读后所产生了反应,即效果;最后,若译文的信息反应与原文一致,那么翻译便成功完成,达到了等效的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仅仅形式上的对等可能带来截然相反的语用功能,因此,译者应同时追求两个对等的实现,尽量

做到两者兼顾。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读者接受能力的限制,常常需要对原文语义加以改变。

最常见的语义调整莫过于词汇的调整和句法结构的调整。在词汇方面,中英双语中存在“对等词汇”,即指代或表达同一事物或事件的词汇。但一味的偏信所谓的“对等词汇”,而不对上下文语境加以分析,很容易造成语义的偏差。例如上文所诉《红楼梦中》“青衣”霍译版本,将其译作blackcoat,虽在字面形式上似乎实现了绝妙的对等,却出现了信息的误传。在句法方面,汉语为“竹型结构”,前端开放,句子重心一般放在句子尾部;而“树型结构”的英语,则将重心置于句首,开放后端,其后可无限制添加信息。若没有充分考虑这一点,生搬硬套原句结构,极易产生“翻译腔”。

结合上文分析,语义准确传达,读者同等接受信息来看,杨译本的“青衣”译作runner,较之霍译本,略胜一筹。

5 结语

“等效原则首先要求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同时也要求译文具有与此相适应的风格韵味,在文学翻译中尤为如此。”本文选取《红楼梦》中法律官职“青衣”的翻译,以霍译本和杨译本为例,在等效论的翻译视角下,对其信息传达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霍译本按照字面形式,将“青衣”翻作blackcoat,以服饰指代官职人物,保留了原汉语中提喻的修辞手法,保持了“与此相适应的风格韵味”。但由于blackcoat在英语中的意义与汉语相差过远,反而没能正确有效地“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相较之下,杨译本虽然舍弃了原文的修辞手法,选用极其浅白的等效对应词汇-runner,但成功地使读者了解所指何人所谓何事,实现了传神的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峡谷漂流
我——小鲨鱼的遭遇
节约每一滴水
抱犊崮一游
寻找春的踪迹
绿色公交车
山林里的春天
习惯
秋游
四季
思念的梦
科学是什么
爱的思考——读《爱的教育》有感
库木塔格沙漠游记
那一棵榕树
试论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构建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
谈论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及实现
试论互动教学模式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探析
浅谈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探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
试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浅析民办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试析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强化练习
《故乡》习题精选
《故乡》课文评点
《故乡》写作背景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词义辨析
《故乡》写作特色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词语解释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