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讨高等学校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探讨高等学校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探讨高等学校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书育人 素质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继承者、传播者、发展者和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本文对高校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李岚清副总理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个学校的水平和质量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素质。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产第一线,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当好一名教师,在学习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实践:

一、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具备的首要素质就是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惟有政治上坚持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教师方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才能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寓于教学之中,才能用真理的火炬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他们为国读书,为人类进步而求知奋进的精神。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然而能否教好书,育好人,这直接指向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此意。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才能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会对学生真诚爱护关怀备至。热爱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只有爱,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

二、业务技能素质

1、知识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讲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第二,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准确和精确,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若不努力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致力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广泛了解所教学科的教改动态,恐怕就难逃脱被“挂”在讲台上的尴尬。

2、能力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作为合格的素质型教师,除了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板书及设计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如果只会传授知识,只能算教书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由“唯传授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这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自身素质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从传统的“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角色转化。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不再充当教材大纲的“忠实的执行者”的角色,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育价值,要把教材看作“面粉”而不是现成的“面包”,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实践素质

“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课题。教师上好课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上好一节课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前提: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舵,如果教学目标把握不好,就会降低一节课的效率。

(2)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首先要说明的是激情不是表演而是全神贯注,即老师的思维在激活状态,不是讲教材而是在用教材。再者带着激情可以让我很好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去,而后去享受教学的快乐。

(3)善于设置和提出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谓“一个在问题中推进的课就是好课”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该如何让学生带着旧问题上课,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呢?这里有点建议:哪些问题是激发兴趣,哪些问题是导入新课,哪些问题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等等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那就是我们自己扎扎实实的功底了。

(4)正确处理课堂上的讲练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突破口。讲练关系不是时间概念,不是先学、讲后练,这概念是指一门课在一个学期中的统计与平均,即某节课可多讲而某一节课可少讲。那么如何练呢?不是靠题海战术,而是要艺术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5)即时点评是强化正确认识的重要手段。这是包括多方面的,比如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及如何艺术性地处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丰富的底蕴。

(6)拓展知识是创新教学的具体体现。创新教学不是看这一节课如何的花巧,而是要求我们如何把新旧知识的连接与拓展,及如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融合起来。

(7)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该用时不用一一不好;不该用时用一一不对”。课堂教学讲得是艺术。是三尺讲台,而不是都做课件。

诚然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但无论怎样的课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反思。反思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反思使我们锦上添花。所以上好一节课对于每一个老师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三、转变教育观念

面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显然已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先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首先,要转变教育价值观。其次要转变学生观。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教师是课堂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形式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给学生一定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学习过程,鼓励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而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出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

四、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来体现,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

对教师而言,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及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心声已成为教师新的基本功。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以真诚的爱心温暖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并且希望将来能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2]樊鹏武,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09,

(30):58-59 [4]董琳,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必要性,知识经济,2010,

(5):13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写给小伙伴的信
把幸福告诉你——抓螃蟹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我把幸福告诉你
给妹妹的一封信
环保,点点滴滴也是开始——给全市人民的建议书
建议书
给美国朋友的一封信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伙伴的一封信
家乡的变化
给东方第一哨所的叔叔的一封信
给贩毒贩子的一封信
期待父爱
电脑,我想对你说
申请购置设备的报告
士官留队申请书范文两篇
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申请书
一级士官申请书
农业财务核算组工作总结
两地分居请调申请
十佳大学生申请书
“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总结
贷款申请书
交通局上半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结
文体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司法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酒店领班申请书范文
团市委机关效能年活动上半年工作小结
市人事局纪检监察人事工作总结
论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博弈与现代审计制度
债转股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规避审计风险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不足的原因及关键点例析
《企业会计制度》给独立审计带来了什么?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不同点
走出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行业会计制度下的年报审计调整
地方商业银行审计应注重特色
入世对我国审计的影响与风险防范
截止期测试在销售收入审计中的应用
如何规范审计收缴处罚款项解缴入库
CPA防范风险的新举措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诗两首》结构图示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诗两首》词语解释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