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大学生“热点”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矫正与养成

试论大学生“热点”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矫正与养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9

试论大学生“热点”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矫正与养成

"

论文关键词:热点问题 人格信息 价值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借网络世界而迅速地产生、传播,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信息与人格教育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社会“热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教育价值,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互联网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很多人的一天都是从打开电脑,浏览当天的新闻要点,关注新的一天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热点”开始的。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笔记本、手机功能的日益优化使他们可以无时不刻的随时登陆网络世界,网络信息的飞速传播使任何人也无法预料下一刻哪一个角落里的人或事会顷刻之间“窜红”网络。

网络“热点”似乎已经引领了社会传媒的“热点”方向,教育应该紧跟时代,对社会“热点”问题避而不谈只会导致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只能让教育剩下空洞的外壳。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热点”问题带给教育的价值,并及时有效的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一、 社会“热点” 问题教育的价值分析 2.社会 “热点”问题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格信息。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着社会的价值导向,对人的价值选择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热点”问题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格信息,体现着道德、责任、意志的价值。例如,在“汶川”大地震后,江苏首善陈光标的义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捐出一天全部乞讨所得的乞丐也同样令无数人感动,他们行为都折射出了“同舟共济”、 “扶危助难”的社会责任感,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捐助者,在这一场自然灾害的牵动下,人类的善良、同情心、责任心,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彻底地表达。

社会“热点”蕴含的人格信息也常常是多面的。对于“6·30”和之后的多起“醉酒肇事”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的热议,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漠视他人生命行为的谴责。邓玉娇案表达了公众对强权、特权的憎恶,对弱小者善良、勇敢的支持,对社会公平、正义呼唤。而“艳照门”事件的疯狂扩展更是折射出了人类灵魂的阴暗面,当然,它同时也让很多人明白,人不仅要做到“自尊、自爱、自律”,人与人之间也要多一些“理解、宽容、尊重”。

对于诸多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必须要充分发掘热点背后的教育价值,做出正确的引导。

3.社会“热点”问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脱离生活,内容过于空洞,流于形式,常常就教育论教育,就管理论管理,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人生指导。教育应当具有时代性、具有开放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推陈出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必须要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社会“热点”通常反映的是社会中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重要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富有时代气息,有时候也会体现时代的争议。青年学生对社会热点感触敏锐,反应强烈,他们有知识,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也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性。同时又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诸多涌动的社会“热点”,面对“热点”背后所宣扬的价值导向,他们内心会产生焦虑与困惑,这个时候,需要教育的主动介入,需要教育的关怀与引导。对于一些非正确的“热点”价值导向,教育不应该视而不见、避而不谈,相反,主动地介入,坦然地面对并作出合理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将对“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内化为情感意志,这样的教育才会具有说服力。

二、社会 “热点”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矫正与养成

(一) 社会“热点”问题中人格信息的提炼与选择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与剖析来实现人格教育,首先必须选取合适的素材,什么样的“热点”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人格完善的积极作用。有人提出过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应当遵循的原则:第一,符合大学生的成才目标;第二,了解大学生的主体需求 ;第三,近期有影响的国内、外大事[2]。笔者认为,这三方面的原则符合社会“热点”问题教育中的一般要求,教育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标,教育必须切合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需要,能够为他们答疑解惑,发挥引导作用,同时,教育也承担着关注社会民生的责任。但是除了上述三原则之外,笔者认为,在深入进行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完善的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来选取“热点”问题。"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有:无聊、懒散,缺乏生活的目标与动力;偏狭、自我,为人心胸狭窄、挑剔、嫉妒,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自尊、过度优越,不懂得换位思考;虚荣心强,敏感脆弱;退缩、回避困难,缺乏勇气和信心;环境适应不良,不能妥善处理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关系,具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等等。以上这些人格发展不足归根结底都是个人缺乏对自身作出恰当、合理的认识与定位,不能及时调整个体的心态造成的。我们在教育矫正过程中,就可以挑选大学生普遍关注、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提炼当中的人格信息,以社会生活为素材,实现人格教育的完善与优化。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明星、官员为自己的不恰当或失职行为道歉的事例,相对于沉默、否认、辩解和推卸的行为方式,显然前者很快获得了公众的谅解,这些社会“热点”事件都传达了同样的信息,那就是:真诚、勇于担当责任、勇于承认错误、勇于面对才是积极正确的人格品质,同样这样的品质也会换来他人的宽容与支持,为自己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而刚愎自用、傲慢无礼、拒不认错,只会激起他人的反感与厌恶,莎朗斯通无疑是个最好的例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能够在平等的探讨中逐步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以社会“热点”问题教育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最终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探索恰当的方式方法。

1.要注意教育过程的隐蔽性、生活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沿袭的刻板枯燥的说教方式,使学生在经历了小学、中学阶段的忍耐体验后,不仅有了本能的抵制和排斥心理,并且自然地将课堂教育划归为知识,而不能自觉内化为个体的情感意志。这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形式导致了学生的知行分离,而目的鲜明的德育教育,常常又会造成让学生觉得假、大、空,很难从内心做出认同。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就是要让教育生活化,同时,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将教育隐蔽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是采取公开的方式要求学生怎么做, 如何做, 而是把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培养目标、道德准则等抽象的理论和敏感的社会问题, 通过载体的传递、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达到净化思想, 升华自我的教育效果[3]。

2.注重情感教育,由说服型教育向关怀型教育转变。社会“热点”问题教育贴近生活,就要以生活化的方法付诸实施。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并尽力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把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就会激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进而提升价值观,形成理想人格。每个人都具有希望得到关注、受到重视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教育的目的换一种角度传达出去,不是时时刻刻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做,而是时时刻刻表达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校园安全事件一经爆出,通常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校园火灾、校园杀人等等常常会引起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责问,这种时候,简单的严格要求与检查并不能得到学生理解,而从关心他们的人生、财产健康的角度多加提醒,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温暖与感动,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可以融入在日常教育与管理的任何阶段,能够在平等、和谐的生活中进行渗透,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堂,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教育要实现对人格的完善与提升,也必须在身边的一点一滴中做起。

参考文献: [2]徐国亮.大学生“热点”教育的过程选择与价值归正[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2).

[3]王晓宏,等.美国高校渗透式德育的途径、特征及对我们的启示[J].云南高教研究,2000,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喜欢的一个人
假如我有一支魔棒
好奇妙的鞋
捉鱼
去大连乘游艇
妈妈照亮我成长的路
滑草
一次数学考试
温馨的小卧室
假如我是宇宙探测员
难忘的一堂课
孩子.孩子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
黄山湖游记
这也算星期天吗?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试析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试析蓝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试论高校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初探
试论高职艺术设计类规模化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思考
关于道德教学哲学化与高职德育课教学
试论高职院校做好校友工作的思考
简析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试论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
试论政法类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思考
试论新课程标准下流行音乐进农村中学音乐课堂之我见
试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业务水平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杂谈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