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关于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渗透下,要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融合在一起,以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取得实效。文章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形式,以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调查为个案,从认知、冲突、行为三个变量上对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提供实证依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文化素质培养 实证研究

一、前言

从社会学的理论来看,态度是由知、情、意,即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intention)三部分组成。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大学生作为态度主体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知识、挂念、意向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情感或冲突成分指大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行为成分则指大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时的态度究竟如何,关系到高校工作者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机地相结合,以此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基于此,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组在武汉理工大学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把大学生对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认知、冲突、行为倾向作为基本变量,然后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从而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状况

课外了解传统文化途径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态度以及教育形式,那么,大学生在课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传统的纸质媒介如典籍和学术著作为主,还是依赖于网络媒介或者学生间的沟通以及专门的宣传部门如博物馆呢?课题组分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首先,就家庭居住层面而言大学生课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问卷设计中包括文史典籍和相关学术著作,根据问卷检测,表明文史典籍和相关学术著作在效度上差异较小,因此,两种途径都属于课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电视网络的选择受家庭所在地的影响较为微弱,也可以说,家庭所在地对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选择的电子媒介上是无关的。同时,也表明高校正在成为推动和提高我国大学生计算机和现代化信息知识的重要阵地,特别对来自农村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当然,这与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显著提高有很大关系。

其次,文理科学生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选择倾向上。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与理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在所列的课外选择途径中,选择率偏低。同时,也发现理科学生无论是课堂教学、文史典籍和电视网络三项途径的选择率都较高,文科学生则在课堂教学、学术著作、与他人交流和电视网络上选择率较高。同时,根据访谈得知,文科学生由于专业学习内容的原因,阅读经典文献是大部分文科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而且文科生的优势在于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信息,因此文科学生除理科学生通常选择的三种途径外,学术著作和与他人交流上对文科生了解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科学生的途径选择率较低表明文科学生在选择时通常以某种途径为主,也表明文科学生的多元化选择特征,需要通过进一步开阔文科学生的视野,来强化多元性这一特征。

再次,年级因素在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情况,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校工作经验与学习经验积累程度的不同。结合对不同专业、户籍的学生在途径上的选择来看,除课堂教学以外,文史典籍是学生们了解和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了解不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对指导当前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阅读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卡方系数为64.26,自由度df为12,在显著水平为0.0001的情况下,拒绝两者不相关的假设,即年级与大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是具有相关性的。通过对关联列表的观察,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基本不阅读”上的选择率下降。同时,在超过六本以上的选项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其选择频率不断下降。以上分析表明在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最佳时间应该选择在低年级。同时,学校可通过开设与解读传统文化典籍的相关讲座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在文史典籍的选择上,学校可采取推荐书目的形式,向大学生推荐一些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同时又能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古典文献。

三、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冲突状况

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对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具有紧密联系。大学生受教育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进行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大学生所处环境如家庭所在地(包括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限制。由于我国目前城乡差距较大,大学生对专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以及受教育的形式的选择可能具有一定差异,主要是根据当前城乡在物质基础设施上的差距给出的解释。围绕大学生受教育的形式这一维度,我们设计了“传统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传统文化教育采取的形式”这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大学生在教育的性质上可能具有的偏好,而后者则是针对大学生对教育形式的具体偏好,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

首先,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受到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模式不同。一般来说,在信息化较早的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大城市,学生们更多时间主要花费在课外的各类培训,如音乐培训、英语培训和艺术绘画培训。因此,“第一课堂”在大城市的基础教育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削弱。同时,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学生,则在当前高考制度影响下,更加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学习。那么,调查情况与我们的经验印象是否一致呢?根据调查的资料表明,来自于城市化水平越高地区的学生,对受教育形式多元性的要求就越加强烈。从获得数据来看,对“将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这类传统的教育形式,支持率由农村学生到城市学生不断下降。与此相对应地,“各种第二课堂”的支持率则是呈增长的趋势。结合卡方检验,可证明学生所处的地区发展水平对学生在课程形式上的选择是有影响的。当然,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在课程的教育形式选择上,还需考虑家庭居住地方面的影响。

其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受不同阶段制定的目标的影响,对年级因素与教育形式的调查,将有助于高校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与课程形式上的选择更加理性。因此,在调查中,涉及年级与不同教育间关系的考察。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涉及四种类型:有矛盾但可协调、没有影响只是促进、影响专业教育质量、不好确定。从数据分析可知,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对传统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紧张程度的认识上,趋于紧张。这表明随着年级因素的升高,对大学教育认同程度也随之增高,大学生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关系的紧张程度认识也是随之降低。

再次,前面已经提到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间即集中于低年级。怎样解决大学生认识程度与其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在坚持对低年级大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需对低年级大学生的文化理念进行重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选择不一样。可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选择为各年级的主要选择。也就是说,无论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大学生,在选择上,都在课程开设形式的多样化选择上具有较强的偏好。因此,结合文化理念的重塑,需要更多的教育形式进行开展,用以活泼课堂气氛,同时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存在和谐之处的理念深入低年级大学生的心中。

四、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行为状况

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态度反映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知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欧美文化也日益渗透到中国文化中,那么当代大学生是否能够理性看待中西文化的融合,即二者在冲突程度、西方文化是否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可以及西方节日内涵在中国人当中是否理解。

为此,针对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笔者通过对地域与对西方节日的态度的分析,发现两者并不存在相关关系,即二者为独立因素。根据卡方数据表明:一方面,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另一方面,两者的卡方系数为2.149,自由度为6,没有通过在0.01水平下的检验,假设虚拟假设为两者不存在关系,备择假设为两者有关系,说明两者不存在关系。同时在“将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的一项上,两者的相关性亦不存在,因此,表明当前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同时在支持传统假日的态度上是不存在差异的,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政策是相对成功的,能够使大学生拥有相对自主的价值理念体系。

五、结语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冲突指数以及行为倾向得分的测量,结合当前大学生在性别、专业和年级上的差异,使用均值分析,得出目前高校内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在认知水平、冲突指数以及态度得分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基本常识较为了解以及对待传统文化上比较热情;而在冲突指数方面,男女生则未显示出实际的差异。专业方面,由于搜集的资料所限,文理科生在三个方面的差异未能显示。年级上,态度得分呈现大一学生在认知正误方面的正确率最高。冲突指数方面,呈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冲突指数越高的趋势。大一学生认为两种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最大。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通过交叉表的分析,可知在态度最高得分上,具有年级升高,热情上升的特点,在三个测量值的相关关系中,冲突指数与行为倾向的关系呈弱的正相关。

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德育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根据调查资料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要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必须考虑学生在年级、专业和性别上的差异,还要注意在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处理好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避免因时间冲突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持较高热情的同时,却对学校开设的各种传统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另外,还要通过班集体和相关组织影响大学生个体,形成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并且要让大学生积极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使大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其自身提高素质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与创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贩毒贩子的一封信
建议书
电脑,我想对你说
给东方第一哨所的叔叔的一封信
给妹妹的一封信
把幸福告诉你——抓螃蟹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期待父爱
给美国朋友的一封信
写给小伙伴的信
给伙伴的一封信
家乡的变化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环保,点点滴滴也是开始——给全市人民的建议书
我把幸福告诉你
十佳大学生申请书
文体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农业财务核算组工作总结
酒店领班申请书范文
两地分居请调申请
团市委机关效能年活动上半年工作小结
贷款申请书
一级士官申请书
申请购置设备的报告
士官留队申请书范文两篇
“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总结
市人事局纪检监察人事工作总结
交通局上半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结
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申请书
司法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地方商业银行审计应注重特色
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行业会计制度下的年报审计调整
CPA防范风险的新举措
入世对我国审计的影响与风险防范
如何规范审计收缴处罚款项解缴入库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不足的原因及关键点例析
论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截止期测试在销售收入审计中的应用
走出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规避审计风险
博弈与现代审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给独立审计带来了什么?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不同点
债转股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诗两首》词语解释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诗两首》结构图示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