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2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

[论文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将它运用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既能满足社团成员的归属感,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又能培养社团班子的责任意识,增强领导核心的战斗力,使社团更团结;同时,还能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促进社团成员身心健康成长,形成和睦、奋进的社团组织。

[论文关键词]学生社团 团体心理辅导 建设

在高等教育日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社团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员大批增加,再加上社团成员是以相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的群众性组织,使社团自身组织建设带来新的问题。一些社团出现社团班子涣散、管理松散、人心不齐、整体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对学生社团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正确地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和目前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效避免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大学生社团一般是高校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自愿性的组织,具备以下的特点:

第一,自主性。高校学生社团的最大特点是其自主权较大,它不像其他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在学校团委直接领导下运作),学校权力机关对它限制小,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相关章程下自主开展学生活动。这种自主权还明显体现在大学生进入各社团几乎没有门槛限制,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交纳少许会费,即可成为某社团成员。

第二,群众性。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内容方面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在形式方面自由度较强,充满创新色彩,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团招新季节,社团老会员就会积极主动地向新生介绍各自社团特色。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憧憬的新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易加入社团中来。社团成员分布也极其广泛,有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的学生。

第三,随意性。高校学生社团很少受到学校严格的制度限制,部分社团组织纪律松散,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组织形式上社团与其成员之间的维系仅凭兴趣爱好,出入自由,流动性大。学生社团成员参加社团活动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2.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团种类繁多,各类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社团建设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运行不规范。一方面,团委作为社团的领导部门,不少学校没有制定详细、完善、系统的社团管理制度,缺乏对学生社团发展方面宏观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社团内部管理体制不顺,致使社团运作不规范,会员流动性过大,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的约束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制约了社团的良性发展。

第二,社团建设指导力量不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学生社团工作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和规范管理。目前,大多数社团都有指导老师,但都是兼职的非专业指导老师,对社团的指导作用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活动的品位与格调。

第三,社团建设物质条件欠缺,资源不足。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团经费不足。高校学生社团经费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会员加入时所缴纳的会员费,这部分钱很少;二是学校资助,由于主管部门本身经费有限,最后能拨付给社团的经费也十分有限;三是社会赞助。另外,学生社团的活动场所和办公场所也十分匮乏。这些制约因素不仅阻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社团活动质量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中可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1.有利于培养社团理事的责任意识,使社团班子更具战斗力。通过团体心理咨询,使社团理事在温暖、信任的环境中学习或改变行为,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震撼而产生团体动力,进而形成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等良好作风的领导核心集体。同时,活动中社团理事成员的互动性交流,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改进社团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增强社团领导核心的战斗力,从而增强社团管理的有效性。

2.有利于满足社团成员的归属感,使社团更具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扩大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社团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使社团成员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和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进而满足社团成员的归属感,使社团更具有凝聚力。 "

3.有利于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促进社团成员身心健康成长。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的功能。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与同学生活、学习在一起,这种空间距离的接近、交往的频繁、心理的接近性等因素为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心理素质、沟通技术和助人技巧,从而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通过培训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分散在各个社团中,较容易发现同学在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异常,及时干预,以便提供心理帮助或向相关咨询教师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心理咨询师资不足的现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模式探索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由一位或两位咨询员主持,多名成员参加。团体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课题。团体的规模因咨询目标的不同而不等,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通过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活动,参加成员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分享。团体心理咨询为参加者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1.在增强社团班子建设方面的团体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团体名称:团结就是力量。团体目标:加强社团班子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社团管理的有效性。活动对象:社团理事(包括社团会长、副会长及所有理事)。活动时间:每年社团理事换届后开展活动,活动分四次进行,每次活动时间为两个小时。活动形式:将社团理事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具体单位,完成所有活动。活动过程:整个活动分成四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都有目标,单元的具体活动都是围绕目标进行设计的。第一单元,进行热身活动,通过播放音乐、连环自我介绍、个性名片、循环沟通等相互交流形式,增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形成温暖信任的气氛;第二单元,通过我的核桃、天生我才、爱在指间、优点轰炸、自我肯定练习、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成员认识自我个性特点和他人的特点,增强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的能力;第三单元,通过图画接力、同舟共济、竞赛活动、脑力激荡、讨论分析等行为训练,促进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四单元,通过回首来时路、礼包大派送、大团圆等活动形式,体验成员之间的肯定与支持,相互鼓励继续成长。

2.在加强社团成员凝聚力方面的团体活动设计与实施。团体名称:相亲相爱一家人。团体目标: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社团的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活动对象:社团成员。活动时间:每年社团招纳新会员后开展活动,活动分四次进行,每次活动时间为两个小时。活动形式:将社团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具体单位,完成所有活动。活动过程:整个活动分成四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都有目标,单元的具体活动都是围绕目标进行设计的。第一单元,进行热身活动,通过播放音乐、小小动物园、制作名片、滚雪球、自由交谈等相互交流形式,创设轻松的环境,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进社团成员相互认识,形成温暖信任气氛,并建立团队规范;第二单元,通过无家可归、同舟共济、信任之旅、自我探索、团体计量等形式,促使社团成员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增强社团凝聚力;第三单元,通过领袖风采、竞赛活动、头脑风暴、讨论分析等行为训练,帮助社团成员树立积极的主人翁态度,增强集体意识;第四单元,通过祝福留言卡、写活动感想、大团圆等活动形式,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鼓励成员继续成长。

3.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方面的团体活动设计与实施。团体名称:相伴同行。团体目标:引导成员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与同学进行沟通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同理、倾听、表达等助人技术,把团体中的经验应用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活动对象:在各学生社团中认真选拔一些热爱心理学、心理素质好、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的学生骨干参加(要保证每个社团都有人参与)。活动时间:团体活动设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两个小时,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形式:将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具体单位,完成所有活动。活动过程:第一单元,进行热身活动,通过微型演说、制作名片、滚雪球、团体答疑等相互交流形式,促进成员相互了解,形成温暖信任气氛;第二单元,通过友情传递、我的核桃、人际关系中的我、欣赏与赞扬、循环沟通等形式,促使成员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第三单元,通过我说你画、头脑风暴(倾听技巧)、秘密红帐、沟通技巧检测等活动形式,帮助成员学习体察,运用倾听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了解掌握倾听、表达等助人技术;第四单元,通过同理心的故事、同理心沟通练习、情景表演、头脑风暴等行为训练,引导成员体悟同理心的内涵及意义,帮助成员学会换位思考;第五单元,通过播放音乐、回首来时路、祝福留言卡、大团圆等活动形式,分享参加团体的心得与感受,体验团体成员之间的肯定与支持,鼓励继续成长;促进成员把团体中的经验应用到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尊重
多么想见到你
贺年片
时间
感谢您,爸爸
晨曦
童年
童年的生活
冬雪
感恩的心
哭泣的夜空
生活。朋友
母爱
试析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主体心里机制探析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试论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浅析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
试论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新方法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新平台
浅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浅析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浅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分析
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风建设论析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朗读感悟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失物招领》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