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

试析“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5

试析“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

"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一些困境,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章拟对“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反思,并深入分析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性地运用这一方法,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忆苦思甜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性运用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一、“忆苦思甜”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运用

“忆苦思甜”在当今生活中并不多见,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言,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因为他们大多数亲身经历过“忆苦思甜”的相关活动。在学术界,针对忆苦思甜的研究亦不多见。目前对忆苦思甜的解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的成语解释,例如,“忆苦思甜”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有如下解释:回忆过去生活的艰苦,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军事大辞海》对忆苦思甜的解释是:回忆过去苦,思念今日甜。另一类是从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阶级教育的角度给予的解释,例如《新语词大词典》对忆苦思甜的解释是:阶级教育的一种方式。即忆旧社会的苦,思新社会的甜;忆民族苦,思翻身得解放的甜。通过讲阶级史,讲翻身史,进行新旧社会对比教育,讲苦、思甜、追源,这种做法可以使青年了解旧社会的黑暗,更加热爱新社会。通过分析和梳理,笔者试着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角度给“忆苦思甜”下了如下定义:指我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今昔比较的教育方法和感受体验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国情观、历史观、发展观、生活观和价值观。

“忆苦思甜”这一教育方法萌芽于我党成立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在革命战争年代被充分地运用于土地改革和军队整训中,并为建国大业的奠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建国初期,“忆苦思甜”的方法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它长期被用作提高人们的阶级觉悟,增强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深厚感情,在我国解放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经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常用常新的教育内容,根据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指导思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以“忆苦思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抓住了部分党员干部错误的思想本质,使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忆苦思甜”的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在抗美援朝、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忆苦思甜”就走向了它的反面,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建设,削弱了党和党的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忆苦思甜”的必要性

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思想,胸怀理想,独立自强,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在当前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政治意识淡薄,不关心时事,社会责任感下降;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疾患;对个人前途感到迷惘,对未来缺少科学的规划,缺乏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在高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进步,但面对社会形势的变革和高校学生群体思想观念的转变,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如:教育方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多数沦为理论知识的强制性灌输;教学目标不明确,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效果甚微;对知识点缺少科学的剖析和诊断,滋长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气,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朝气;传统教育中的社会本位、个人服从集体等观念没有根据时代的变迁重新获得解释,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

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在总体良好的态势下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在新形势下存在一些弊端,因而高校亟须通过丰富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忆苦思甜”是历史上我党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近年来我党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日益重视并加以运用的思想教育方法。高校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积极对“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方法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高校通过创新运用“忆苦思甜”这一方法,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的传统,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

其次,“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忆苦思甜”在历史上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但对高校学生而言却是一种新鲜的方法。这种新鲜感与好奇心,有助于高校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忆苦思甜”这一方法本身的宣传性和感染力又将进一步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积极性,真正达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效果。

此外,“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有助于大学生端正行为作风。通过“忆苦思甜”,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温历史,在对比过去艰苦岁月的过程中,理解先辈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所作的努力与牺牲,感受当前生活的幸福与不易,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观念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极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自觉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三、“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

“忆苦思甜”这一教育方法在历史上曾被广泛运用,并在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方法自“文革”中受到歪解和误用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在一些活动中可以看到“忆苦思甜”的影子,但是并未得到推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属罕见。因此,如何科学地创新“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方法,并将其正确地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性运用“忆苦思甜”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大力宣传革命精神。当今的大学生生长在繁荣稳定的和平年代,成长过程中缺少历练,缺乏艰苦奋斗与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身处逆境往往意志消沉,不能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宣讲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历史,回顾艰苦岁月,体味先辈的贫苦生活,感受自身的幸福生活,在对比中振奋精神,增长斗志。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教育,由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经典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回顾历史,感受过去生活的艰辛;或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橱窗、图片展览、播放教育意义影片等方式,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邀请老战士和老教师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使学生在与亲历者的交流中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与记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活动,如举办红色歌咏比赛、邀请校外演出单位入校开展红色演出、开展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论文竞赛等活动。总之,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方式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历史典故和革命精神,通过宣传与活动来帮助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大学生在学习革命精神的过程中,端正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2.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常是重大革命事件的遗址或著名革命先辈的纪念场馆,是宝贵的历史资源,对于回溯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与所在地区及周边地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合作,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同时,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的常规化。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南京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周恩来梅园新村纪念馆、总统府、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南京各大高校可以选取距离校区较近的一个或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开展合作,作为本校思想教育的实践基地,定期或选择重要的纪念日带领学生前去参观,鼓励学生结合参观内容及时抒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也可依照活动主题,开展学生论文竞赛等活动。总之,通过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历史,生动地体会过去生活的动荡与贫苦,感受先辈们在国家建设中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3.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当今大学生的服务意识较弱,奉献精神普遍缺失,高校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服务和奉献意识。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从贫困地区选取一所合适的学校作为兄弟院校,开展帮扶合作,组织本校学生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短期的交流互换,或安排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体验贫困地区的生活。通过与贫困地区的学校交流合作,一方面为经济富裕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体验贫苦生活的机会,使其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培养他们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为经济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体验小康生活的机会,使他们真实感受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在贫富生活的对比中,坚定努力学习、创造幸福生活的志向,为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而奋发进取。

4.鼓励学生进行红色旅游。旅游是当代大学生假期闲时的主要活动内容,高校可以对学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提供指引,鼓励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观光。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游客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高校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利用假期时间带领一些同学赴井冈山、瑞金、兴国、延安、西柏坡等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参观革命纪念地和纪念物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体验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同时,组织参观学习归来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巡回报告会,以生动的语言和切身的体会,感染更多的学生,使大家在接受红色文化知识,感受红色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进行忆苦思甜,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高尚品德,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快乐乐地做游戏 ——集体下军棋
让太空留下中国的足迹
做早餐
第一次做“百花汤”
救香樟树
我是开车来的
千亩枣园采摘记
“丰富多彩”的输液室
快乐其实很简单
铁面无私的“小包公”
特殊的电话
几句歌词助我成功
不安宁的晚上
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打针记
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90例临床观察
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探讨
浅析小儿肾病综合症临床诊断与治疗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诱发因素探讨
浅谈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
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体会
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体会
五十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
浅析生长激素内分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体会
心房颤动(AF)的临床抗血栓治疗
救治创伤性休克的体会
护理程序在学生带教中的应用
规范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手术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品读优美语句──《草原》教学片断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实录
及时反思,享受教学的精彩──《草原》一课教学片断及反思
《草原》一课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一课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朗读需要情感参与──《草原》教学片段与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动态美的课文与动态美的课堂──《草原》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草原》教学实录
《草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