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析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错位式发展战略研究

探析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错位式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0

探析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错位式发展战略研究

"

论文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新建本科院校 错位式发展战略 特色办学

论文摘要:错位式发展战略,实质上就是高等学校的差异化发展战略。错位式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做到科学分类,准确定位;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民族优势,凸显民族特色。

“战略决定成败”,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诞生于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世纪之交,必须选择一种有助于自身获得生存和发展机遇的战略方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它就是错位式发展战略。

一、错位式发展战略

要准确把握错位式发展战略的内涵,首先需要对错位与错位发展等概念做出清晰界定。

1. 错位与错位发展

“错位”一词古已有之,古汉语中写作“错立”(立读wèi,古字“立”通今字“位”),意指“移动位置,离开本体”①。时至今日,“错位”一词已经有了新的用法,即表示事物在体位关系上求异性的变动趋向,如错位经营、错位发展等等。从这一意义上说,“错位”乃是为了实现正确生存和健康发展的积极方式。

伴随“错位”一词的广泛应用,错位发展也逐渐成为一个应用频繁的术语。“错位发展”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条件,有意识地选择一种与众不同但却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和路径来谋求发展。从本质上讲,错位发展体现了一种求异思维和差异化战略思想,是一种典型的竞争性战略。

2. 错位式发展战略

错位式发展战略,是建立在核心能力战略理论基础上,借鉴了产业竞争分析理论之差异化和专一化两大通用战略思想创新出来的一种新的战略类型。实际上,错位式竞争的实践古已有之。23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很值得借鉴。在孙膑的指点下,田忌以“己下马对彼上马、己中马对彼下马、己上马对彼中马”的策略,三局两胜赢了齐威王。由此可见,错位式竞争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弱势群体赢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

高等学校的“错位式发展”战略,是指高等学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选择一种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式,另辟蹊径,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实质上就是高等学校的差异化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共有2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层次、类型、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同位竞争的现象比较普遍,其结果是千校一面,毫无特色可言。这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因此,推进高校错位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选择错位式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错位式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错位式发展战略,首先,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已经全方位地融入到现代生活,大学已经完成了从封闭的“象牙塔”向开放的“服务站”的转变。“沸腾”的社会生活要求高等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其次,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世界高等教育演进的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一所成功的大学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没有自身特色的大学,必然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基础,更谈不上知名度和美誉度。错位式发展可以培养学校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可以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可以避免与其他高校的同质竞争。因此,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初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错位式发展之路,既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2. 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错位式发展的现实可行性

三、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错位式发展战略的对策

1. 科学分类,准确定位

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错位式发展要依据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当前乃至未来社会的多元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现状,科学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进而瞄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目前,世界上关于高等学校分类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在我国,许多学者对高等学校分类进行过研究,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华中科技大学的刘献君教授认为,国家除了要建设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外,还应建设一批教学服务型大学,并撰文专门论述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他认为,所谓“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以本科教学为主,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度进行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③。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多数由专科院校发展而来,办学历史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建设水平不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以本科教育为主;地处西部民族地区,且多为所在地唯一一所大学,承载着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使命,其教学和研究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为主;财政来源以地市级政府拨款为主,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关系紧密,已经与地方形成共生关系,应建立起为地方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体系。从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各种特征来看,它应该归类于教学服务型大学。

2. 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突出区域特色

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地处西部民族地区,其办学必须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其生存之基石、发展之根本,把突出区域特色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依据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科专业结构,为当地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同时人才培养的规格又决定着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对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无论是其学科专业构建,还是其人才培养,都应该重点考虑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状况,抓好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经济结构。同时,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还要依据西部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的特殊实际,确定应用型人才和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的“需—产—销”机制,从而培养出既能适应又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

其次,依据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社会服务体系。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应当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和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着手,突出科研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点。一方面要关注地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西部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有着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开展科学研究是其科研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关注基础研究的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应用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转化,推动地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地方关于社会进步、科技开发、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第三,引领当地文化建设。大学在推动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当地为数不多或唯一的本科院校,对当地文化建设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化传承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护、传承这些优秀文化并不断使其发扬光大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文化交流方面,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地处地市中心城市,通过专家讲学、学术会议、志愿者服务、文化下乡、推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式承担着当地文化交流的责任。在文化创新方面,大学本身就是知识创新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创新的场所。对于一个地市中心城市而言,除顺应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以外,往往还会拥有适合本地“土壤”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根基深厚,但又常常是零散而不系统,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对此负有挖掘、整理、发展、提升的责任,从而使其成为当地社会文化创新的主力军。

3. 发挥民族优势,凸显民族特色

在新的历史时期,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始终坚持为西部地区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方针,发挥民族优势,凸显民族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真正把学校建成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咨询基地,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首先,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宗旨上要凸显民族性。1979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民族学院工作基本总结和今后方针任务的报告》指出:“现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学院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决执行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任务,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几十年来,民族院校乃至民族地区的非民族院校始终都在按照这些要求,坚持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并将办学宗旨落实到学校的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毕业生就业等各个办学过程和环节之中,以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应当坚持为西部少数民族和西部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从而在办学宗旨上确立错位式发展的思想,走出一条差异化、个性化却又满足特定需求的道路。

其次,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凸显民族性。在专业设置方面,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增设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专业,如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民族建筑、民族旅游等。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所设置的这类特色专业,都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弘扬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下大力气把这些专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凸显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民族特色。同时,为了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好传统民族特色专业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常规专业。

第三,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凸显民族性。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置身于民族地区,其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性,民族语言、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宗教信仰、民族服饰、民族艺术都汇集于校园文化中,“这使民族院校的重大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的凝聚机制得以展现。形象地说,就是使‘—体多元’的中华文化中的‘多元’,不仅展示‘你我’各自的风采,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继承、弘扬和创新。”④尤其是在推行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富有魅力的校园文化就越加显得独特和珍贵,—方面,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西部地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积极促成西部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共享。

注释:

①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第11卷)[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②周远清. 周远清教育文集

(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③刘献君.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 教育研究,2007,

(7).

④杨胜才. 中国民族院校特色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阳光中的校园
春雨
我爱春天
我看到你了 春
冬雪
我心中的雪
春天来了
洁白的冬天
春天的足迹
我的家乡
浅析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评价观的反思
交汇与融合——试论《中国文化概况》课讲授探索与体会
简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策略
浅析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的合理性探讨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浅论高校音乐活动的理论意义和主要实践途径
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论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教学困境与突破
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
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试析高校教师薪酬设计探析
关于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案例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