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淘汰机制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淘汰机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1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淘汰机制

" 【论文关键词】 淘汰机制 培养模式 培养过程 评价体系

【论文摘要】 2006年南开大学突破坚冰,首先打破了博士生“零淘汰率”。当时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2009年夏天,南开大学又有33名博士生不幸被淘汰。我国的淘汰率深受我国二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及现在“严进宽出”的大背景的影响,使我国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自然面临着教育质量下降的危险与质疑。为此,应当树立正确的淘汰评价观念,加强淘汰机制在各个环节的作用。

一、影响我国淘汰机制的原因

我国的淘汰率深受我国二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我国现在“严进宽出”的大背景也是影响淘汰率的因素。

(一)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我国二千多年的文化发展中儒家的思想慢慢成为主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观,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倡导“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这种思想对于淘汰制的实施有较大的影响。导致研究生导师、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都存仁厚之心不忍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另一方面,公众把教育和学校过于理想化了,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有成就者会被神圣到光宗耀祖,被淘汰者会认为失败到一败涂地,这是一种“病态”的期待。学校因管理需要而让一些学生“淘汰”或者退出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公众所能接受和承载的限度,因此,“淘汰”在我国不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我国“严进宽出”教育大背景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的“低淘汰率”是和大学准入机制的“高淘汰率”相对应的,在高考时已经淘汰了大批不合格的学生,这个考核非常严格,而且是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公众会认为,通过了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多数都是好学生,因此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应该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通过艰苦努力进入大学后往往心情放松要求松懈,60分万岁心理占据主导。这一点是我国高等教育 “低淘汰”最根本的原因。

二、我国高等教育淘汰机制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考试机制给高考、考研和考博都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在学习过程和评价标准上却相对要求宽松,容易拿到相应的学位。

(一)培养模式缺乏淘汰机制

淘汰制的践行,体现在研究生招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几个阶段对研究生培养的实行淘汰的环节上,研究生导师、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普遍都存仁厚之心,即使在某个培养环节遇到了不适合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但在处理时,往往网开一面,不愿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研究生接受教育或获得学位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的不到位,这些直接实施淘汰制的相关人员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被淘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培养过程缺乏淘汰机制

目前我国博士生仍然采用的入学考试制度,淘汰机制前置,入学后不再有规定的淘汰率,只要学习成绩达到较低地规定要求就准于过关,缺乏竞争性,不能完全体现高端人才培养的特征,制约了大学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引入博士生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的办学和科研水平,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将淘汰机制后置使博士生考试成为规避功利、潜心学术指挥棒的关键步骤。

(三)评价体系缺乏淘汰机制

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 评价的程序方法不规范。绝大部分高校对博士生科研能力评价采用规定发表论文篇数的方式进行。这样简单的、机械式的评价标准, 现实中不仅不能客观综合地反映博士生的科研能力, 而且造成了博士生为完成论文指标而弄虚作假、滥竿充数的现象。

三、我国高等教育淘汰机制的改革措施

我国的淘汰制一直主要强调准入机制,集中在入学淘汰。使我们的高等教育自然面临着教育质量下降的危险与质疑。为此,应当树立正确的淘汰评价观念,加强淘汰机制各个环节的作用。在入学淘汰环节,对于研究生选拔,应加大学校自主权,加大复试的比重;同时完善监督体制、分权体制。在课程学习淘汰方面,一方面要严格课程考核,防止“营养学分”出现;另一方面要进行综合考试鉴定的淘汰,将平时学习与年度性的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博士生招生制度也要健全合理的淘汰机制。目前我们的入学考试制度过分注重对硕士课程掌握情况的考察, 尤其是对外语能力的考察, 很难评估考生的能力平台以及考生对今后研究领域的理解能力和对某一学科的研究潜力, 势必影响博士生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 更无法体现高端人才培养初衷, 最终将限制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 不利于向中国前沿和基础科研领域输送真正的合格高端人才。这种淘汰机制应当以宽口径的选择博士生资格考试参与者为起点, 立足我国目前教育资源、教育制度环境, 强化博士生资格考试对考生在跨学科、跨国界、甚至是跨文化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潜力的筛选。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严格的、系统的、完整的研究生培养的申请制度、考核制度、评审制度、淘汰制度及监督制度。还要拥有灵活的、弹性的、配套的管理模式和实施淘汰机制的善后措施。

结论: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淘汰机制进行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淘汰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样,是为提高教育的质量。高校是培养人的机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适应不同的发展路径。淘汰也可能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的发展路径。相信建立畅通的渠道和完善的淘汰善后措施后,终有一天,“淘汰”将不意味着失败,而是自然的退出,是人生重新选择的开始。

参考文献 2 Report of the Centennial Commission, http:/ /www.utexas.edu/ its/ work/ comm125/ CENTENIA.PDF.

3 Academicperformance.http://web.mit.edu/odge/gpp/registration/performance.html.20100317.

4 薛天祥. 研究生教育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文章发表了
家长会
可恨的骗子
不抛弃,不放弃
学会体谅父母
妈妈学乐器
参观王河庙
一堂课
上数学课
遭遇坏锁
除夕之夜
由小食品想到的
班级投稿风
我学会了喝咖啡
骂的滋味
浅谈把跨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浅谈在高师分析化学实验中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试论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在教学与教改的道路上求索
浅谈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关于利用行为科学理论打造高职院校班集体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与综合英语教学
浅析教育伦理视角下的教师批评权
关于对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重建的普遍条件的思考
浅谈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问题探析
浅论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育
浅谈高等中医药院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议高校管理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高校师资管理的启示
随课文识字——以《乌鸦喝水》的字词教学为例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理解
初读 品读 美读──《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个案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荷叶圆圆》教学导入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改写《乌鸦喝水》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八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六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五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七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