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2
探讨《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
"
论文关键词: 《会计学原理》 教学模式 会计工作过程 导向
论文摘 要: 本文分别从课程教学体系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的模式,同时配合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案例和会计技能方法有机融合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授课主要围绕会计要素、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等专业理论知识及抽象的专业技能进行课堂灌输。这显然有悖于“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的高职教育理念。本文围绕《会计学原理》教学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推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践行“以过程知识为主;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的高职教育理念,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案例和会计技能方法有机融合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
一、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会计职业教育的必然
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内容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实践技能的训练,但这种技能是独立于工作过程之外的抽象技能,与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分离,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另外,独立于会计工作过程以外的课堂教学,在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会计工作工程的真实情景,从而造成会计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脱离于会计的工作实际,乃至学生毕业时不能完成他所学职业的工作任务。比如:刚毕业的学生到新建单位不知道什么是建账。
二、设计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
当代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状况要求会计学生毕业上岗的零对接,这就对学生未出校门身先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会计学原理》授课必须要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的要求重新设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一)课程教学体系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大凡初学会计学原理的人对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都有一种共识:概念零碎、抽象困扰、操作繁琐、入门艰难。得此共识,主要源于理论教学过程脱离会计工作步骤的实际。基于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不断改革尝试,我认为如果在课程教学体系上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定能改变上述看法,从而使《会计学原理》的理论教学更趋理想。
首先,在“会计”概述中,用实例引入“会计岗位分工”、“会计工作步骤”、“会计核算的意义”、“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等最基本的会计理论,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和职业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认识、有一种自豪感、优越感和责任感,从而激起对今后内容学习的兴趣。
其次,讲述会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即:借贷复式记账法,以及借贷复式记账法必然涉及的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并以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中常见的经济业务为实例,再现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以及借贷复式记账法在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应用情况。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关会计事项进行分析的思路、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各种会计数据传递、衔接的环节。该阶段的教学主要目标是结合实际熟练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而为下一步教学完成正确会计信息的积累。
再次,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结合前期讲述内容边讲边做,依次完成建账→会计事项分析→编制会计凭证→登记有关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期末调账和编制工作底稿→对账和结账→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等业务技能的训练。该阶段的教学更应彰显实际操作的魅力,让一张张凭证、账页、表格都变成学生手中精美的作品。
(二)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
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将会计工作过程所必需的设置账簿、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理论上十分抽象的理论内容,与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例如:
1. 建账与设置账簿。课堂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设置账簿的说法,而在实际工作中建账是企业在成立之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确定账簿种类、格式、内容及登记方法的一种实务操作过程。而且不同的企业在初建和年初建账时所需要购置的账簿是不相同的,总体讲要依企业规模、经济业务的繁简程度、会计人员多少,采用的核算形式及电子化程度来确定。由此看来,建账与设置账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必须的,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具体的技能还需在反复训练中得以提高。"
2. 记账凭证与会计分录。课堂教学中的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记账方法标明其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分录则表现为会计凭证,具体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
3. 会计账簿与“T”型账户。为了教学方便,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T”型账户,而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使用“T”型账户作必要的工作底稿外,一般不用“T”型账户而直接使用会计账簿,具体表现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
4. 登记账簿与过账。二者看起来是一回事,其实也有一定的差别。登记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对经济业务序时地、分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去。而过账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了登记账簿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防止重登漏登账簿的措施的做法。
诸如以上问题,如果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不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对初学的学生就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从而对会计工作无从下手。
(三)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设置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
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关注财务法规条文的规定性以及课堂抽象的操作练习,其后果必然是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脱节。如何从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工作的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会计工作过程情景的能力,设置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可以把教室模拟布置的像会计工作室一样,大家分成几组、各组成员分别扮演“购买材料”业务工作过程中的某一角色,如供应商、业务员、会计员、出纳员、保管员等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工作任务。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对学生形成基本工作经验,培养职业工作能力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就必须要建立起课程教学体系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会计实务为依托的模式。同时配合会计岗位角色情景模拟,实现“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的高职教育理念,将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践案例和会计技能方法有机融合于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
参考文献: [2] 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
(3):3.
[3] 倪筱楠.基于仿真教学法的会计实践实验教学有效实施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
(1
7).
[4]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DJA0701
3
8),主持人:徐涵.[R].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奶奶的一封信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四川灾区小朋友的封信
- 给灾区儿童的一封信
- 致外婆的一封信
- 致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 千里之外的问候
- 小雪,我想对你说
-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给乡村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四川汶川灾区同学的一封信
- 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 关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问题研究
- 探析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论小组课外学习
- 关于1998年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综述
-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初探
-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观点、新途径的探索
- 浅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
-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沿革
- 简析传播视角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思考
-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繁荣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六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六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五
- 《称象》教学设计之四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九
- 《称象》随文识字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七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八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五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