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

浅谈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谈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

"

【论文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双师型” 教师 队伍建设

【论文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本校优势;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教师参与实践和科技开发;开展院校师资培训合作;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有计划的派遣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国外学习或研修。

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更多的偏重于实践性教学。高职(高专)的教师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都应具有“双师”素质和能力。

一、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历史沿革

高职教育发展方面,早年我们学习前苏联的“双轨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利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融通与互补,致使“双轨制”中的职业教育一轨不仅始终薄弱,而且受到多方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发现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虽然在部分国家促进职业教育的效果十分明显,但却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产业制度、人事制度、投入制度等难以契合。因此,我们在研究今天高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时,不可忽视这些历史因素。 就内因而言,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又可分为准师、单师、双师、人师四个阶段。

“准师”阶段是为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进行的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育科学知识,进行了教师职业技能初步训练,但仅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层次上,没有形成灵活运用能力。“单师”阶段,具备了“双师型”教师各单项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学术理论、生产经验和教学艺术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贫乏,对学生缺乏控制和管理方法。“双师”阶段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深入理解,能开拓性的把学术理论与生产实践融合在一起,并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多样。“人师”阶段是以学生个体的成长为己任,不仅教书,更注重育人,在长期工作中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任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分析

1、政策倾斜不够

在现行高职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下,高职(高专)院校依然存在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实践的现象,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少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工作杠杆。

2、管理机制不全

(1)考核激励机制缺失。由于高职教育考核评价的观念、内容、方法落后,评价结论无法说明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及被评价教师的素质实况,其效度和信度较差。

(2)继续教育机制缺失。因培训所需的经费、时间不足,培训力度不够,致使中青年教师不稳定和“双师型”教师的单向流动。

(3)人事管理难度较大。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师一旦拥有了高学历、高职称,掌握了实践知识,具备了应用能力,就会成为普通高校和大型企业的挖掘对象。同时,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不同,也使得“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高专)学校间向发达地区流动。

(4)资格标准不明确。由于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的不统

一、内涵把握的不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和研究学者制定或提出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

三、建立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解决途径

优良的师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在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来说,要积极创造其能力在某一方面的迅速提高,可以是理论教学能力的某一个细小方面,也可以是实践能力的某一细节,由此形成“双师型”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原始诱因,促使其整体能力和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

1、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密合作关系

一方面,高职(高专)的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或挂职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聘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知名专家、教授到校兼职,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及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创业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知名专家的参与,不仅能增强办学的针对性,降低办学成本,还能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声誉度。

2、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本校优势

通过岗前培训、专项培训、科研培训和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相互取长补短,进行传帮带。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新教师对岗位、教育教学常规、过程的熟悉与适应期,同时也促进新、老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和研究。尤其对有一定理论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加速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是一条有针对性、效果显著的捷径。

3、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是高职(高专)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增加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实践者,确保他们能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以便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4、开展院校师资培训合作

一方面在高职师范院校或师资、技术、设备强的高校建立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改革现有职教师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使社会有志于从事高职教育的人才多一份选择,也为高职(高专)院校多提供一条师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重点骨干示范职校可以帮助其他职校培训教师,或具有重点建设骨干示范专业的职校帮助该专业相对薄弱的职校培训专业教师,强化理论知识传授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重点骨干示范”的功能优势。

5、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

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培训考试,使高职(高专)的教师能全方位参与专业教学活动,除获得相关技术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专业工种高级工或更高水平外,还能积极、主动的根据行业需求标准、职教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6、有计划的派遣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或研修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长期合作办学,有计划的派遣部分优秀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或研修。

影响“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并非总是正向积极的成长过程,有停止、有低潮,甚至表现出职业倦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现象。只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正确设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才能使之在祖国教育百花园中竞相绽放。

【参考文献】 [2] 贺文瑾.“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资格认定研究[J].职教论坛,2010

(4).

[3] 余群英,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其转型[J],高教探索,2006

(4).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5] 薛喜民.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问题[A].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27.

[6] 姜振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去宝墨圆观光
坐大轮渡
盛世水晶
难忘的春游
国庆节我去了朱家尖
我和大海有个约会
日本迪士尼
游蟹岛
快乐北仑行
云南之旅
游恭王府花园
游海底世界
草原之旅
喜怒哀乐的校园生活
游雁荡山
浅析复式教学在边疆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包装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双语教学
浅谈开放教学资源环境下教师作为课程管理者的职责
浅谈抗战时期内迁高校与西南边疆教育的发展
关于案例教学在信用证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及对策
轻工特色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途径的探讨
试论外籍教师绩效与文化管理探析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
试论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教育质量
试论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措施
浅谈大学公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试论《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教学体会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网络化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