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浅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_浅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浅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1

浅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面对当今财经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高等院校必须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功能,采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参观文化古迹、重视传统节目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财经类院校主要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院校,其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性、实用性、工具性、功利性、近期效益,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财经院校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相对单薄。但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财经人才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仅专业上要精,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如整体意识、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等等。财经院校应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正确的方向。那么财经院校应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试图加以阐释,以期对财经院校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

(一)面向财经类学生开设《大学语文》

(二)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 我们对广西财经学院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相关课程的课时偏少,应该增加课时。”可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抱有极大兴趣的。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广西财经学院也开设了许多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比如《中国经济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国民族器乐欣赏》、《古典诗词欣赏》、《中国经典小说欣赏》、《书法》、《旅游与中国文化》等等,这些选修课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课程数量看,可谓不少,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总让人觉着少了点儿什么:一是没有一门直指学生精神层面的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的基础课,也就是通识教育的主干。二是课程杂多而缺少系统性。三是课时太少,绝大部分课程只开半个学期,学生只能得到一些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和学习,难有深度的提高和广度的拓宽。

有鉴于此,广西财经学院目前通识课程的开设应着眼于吸引学生阅读经典,以文化的经典导读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根据个人气质、爱好有选择地去阅读一本本、一篇篇涵盖中华民族基本文化理念与做人、明事、安身、立命智慧的经史子集,诸如四书五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前后《汉书》、老庄、古诗十九首、汉乐府、三曹诗文集、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学生在阅读时将个人阅历、精神气质融入其中,在愉快的阅读中体悟出生命与生活的大智慧,在克服心胸褊狭、目光短浅、精神偏枯、处事功利种种弊病的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二、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并非培养素质全面人才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学校育人的方式应是多方面的。因为学生不仅仅从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接受教育,而且还不自觉地受到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即是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素质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大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4]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将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中。诸如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月、文化周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系列讲座。比如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开设的“文化大讲堂”,先后开讲了如《民族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和市场分工》、《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热点透视之一:中国龙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的孝文化》、《用心品读〈红楼梦〉》、《经济人与艺术人之间》、《文苑奇葩、文化瑰宝——谈谈中国名联》、《文学的作用》等等专题,受到学生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除此之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电影、电视、录像,并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开展讨论、辩论,进一步深化认识。同时还可以指导兴趣小组,比如文化与传播系成立的书法兴趣小组、民族乐器欣赏兴趣小组等等。 "

在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添加传统文化元素,这是比较明智和有成效的举措。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应把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有机融为一体。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心旷神怡的靓丽的视觉效果,给人美的享受,又通过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广西财经学院自从2005年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校园软件硬件设施的改善。先后在教学楼前改造建成了仿明清式荷塘假山小景,使学生在学习途中感受一丝清新绿意;并建成了文化广场;改造了学校大门;树立了寓意“和谐、创新、发展”的大型铜制雕塑;确定“诚以修身、信义立业”作为校训广为宣传并镌刻在大门侧面的影壁上。这一系列举措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宣扬了传统文化精神,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学校的传统文化底蕴,然而仅有的这些举措是无法全面体现和传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认为学校文化内涵不够,仍需要添加。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所以同学们提出的添加建议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各系部办公楼、宣传栏增加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警句、孔孟等古代圣贤画像、开辟文化长廊等。

总之,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第二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是指含有一定文化历史意义古代的遗址。中国的文化古迹非常多,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苏州古曲园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及村落等。世界文化古迹更多,有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等等。

文化古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它往往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以一个无声的教育者的形象对人们起着作用。因此,学校的人文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而应把它延伸到社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从一处处文化古迹中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广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组织学生参观靖江王陵、友谊关、归龙塔、孔子牌坊、湘山寺、民族文物苑等区内的文化古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古迹旅游。

四、重视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活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渊源、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节俗、节日中的民间文化活动,以及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和载体,也是培养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的最好教材。费孝通先生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着力强调和呼吁“文化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非自觉状态深表忧虑。费老的这种自觉,并不是现在一般人所单纯理解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简单的文化回归,而是对本土文化进行合理的传承与重构,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即在顺利进行“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达成“生活方式”、“人际整合”和“社会治理”等层面的节日预期,以维护和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005年6月,中宣部、文化部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以国家立法形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作为承担文化传承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可以在校园内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深刻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游艺、上巳雅集、清明追念、端午竞渡、中秋走月等等,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提升民族节日认同感与文化自觉;在传统节日里,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义工,来唤醒社会的爱心。

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学生(包括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如同水与鱼、树根与枝叶的关系,如果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如同鱼儿没有水的濡润,枝叶没有树根的扶持。无水之鱼如何得以活下去,更别说遨游江河湖海了,而无根之树如何得以枝繁叶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产生的后果有两个:一是学生自我情志调适能力低下,生活弄不好,不尊重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导致学生思想无根,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现代高校教育,包括理工、财经等专业院校教育只有承担起文化传承功能,保证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基业不断裂且亘古常新,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里,我们才能实现不断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2]王德峰,熊思东.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王德峰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N].文汇报,2009-01-14.

[3]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4]刘飞.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是超人
20年后的相聚
20年后的家乡
我要……
写给人类朋友的一封信
假如我是魔术师
假如我会克隆
假如我有对翅膀
NBA球星大克隆
20年后的我
2050年的地球
推销肥皂
假如我会克隆
假如我会克隆
奇怪的梦
创新审计委托模式 遏制造假动机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市场营销审计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市场营销管理的指导作用
审计重要性在各个阶段的运用研究
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职能审计个案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主体的再思考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论非审计服务业务的归属
试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
浅谈社会审计的权威性
浅议企业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中的供应商审计
关于我国金融审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的花儿开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后记
为什么会适得其反?──《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这沐浴在“爱”的课堂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让情感之花在文学的沃土上绽放(外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