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7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思格斯所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主要存在教条化、封建化、实用化和西方化等错误倾向。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要认真阅读原著,要在把马克思主义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纵横大坐标中体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要把马克思主义真正作为信仰来追求,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真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马克思主义精髓 学科建设

2004年,党中央做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议,2005年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为一级学科。因此,如何深入研究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面前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笔者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包括许多领导者都非常清楚的问题。恩格斯虽然也使用过“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并没有为马克思主义直接下过定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也讲过“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如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非常深刻、全面的学说。”斯大林说:“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一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但总感觉他们不是在给马克思主义下完整的定义,而只是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特征。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确实给“马克思主义”下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但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后三句话实质是一个意思,完全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另外,这个定义中,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典型内容和特征也没有完全被揭示出来。浙江师范大学朱桂谦同志的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并由他们的继承者进而丰富和发展了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学说和观点的思想体系。”我国著名学者高放教授也多次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即人的解放学。”中国人民大学梁树发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以上这些定义都有合理之处,但笔者也有些不同见解。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它指出这个学说虽然是由“马克思”命名,但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这一点必须明确指出,因为历史上由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学说大都是这个人独立完成的,而唯有马克思主义例外。列宁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是非常正确的。突出这一点,对于反对西方某些人和我国个别学者割裂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甚至把恩格斯开除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错误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二,它指出这个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有两大贡献,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同时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全部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人类历史上其它全部学说理论基础的显著特征。因此定义中一定要指出唯物史观的内容。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正是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灭亡并由社会主义所代替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人类永恒的终极不变的学说体系。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之后,马克思主义学说就会过时。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这一点包括社会主义实现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其根本利益和价值目标也是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者。"

第三,它指出这个学说的另外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学说虽然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它学说,但它不是与人类其它优秀文化成果绝对对立的。它在产生时汲取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它在发展进程中还要最大限度地吸收人类其它优秀成果,不仅要吸收和继承同时代人的优秀成果,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优秀成果的批判继承任务也没有完结。二是与时俱进性。我们之所以把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称为马克思主义,原因就是这个学说的这一显著特征。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以及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理论。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错误倾向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工作始终没有间断,表面上也很轰轰烈烈。但是笔者认为,存在着这样几种错误化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

第一是教条化倾向。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都曾经批判过教条主义倾向。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教条主义并没有真正绝迹,而是通过各种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其最大特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割裂开来。不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理论采取教条主义,而且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甚至对科学发展观也采取教条主义态度。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讲到党内教条主义的学风时说,有些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之“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日:“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今天许多人的理论研究态度也是如此。他们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好箭!好箭!”但就是不愿意也不会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之“矢”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的”,不会应用和分析本部门、本领域、本单位的具体问题。我们教育界近些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专著和论文,却极少看到分析和揭示教育战线在今天这个时代具体表现出来的“先进”与“落后”、“科学”与“非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以及怎样战胜“落后”和“非科学”的思想行为的研究成果。有些人的所谓联系“实际”,实际上就是停留在对领导人讲话和中央政策的注释上,而不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现实作出独到的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见解来。

“中国化”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国情、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性内容诠释马克思主义。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但这种集体主义并不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然而在“文革”及其以前相当长时期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中,把集体主义与个人的正当利益绝对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封建文化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等同起来。再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以群众史观为理论依据的。但在某些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却把封建文化中的“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父母官”等“为民做主”的民主观冒充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到处推销和贩卖。当前在解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时,只讲人是目的,不讲人是动力、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封建化的一种典型表现。

第三是实用化倾向。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统一的整体。现实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往往是多个原理的综合运用。如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为了当前的某种利益和一时需要,割裂某一原理与其它原理的内在联系,把这一原理绝对化,这种实用化的错误倾向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背离马克思主义。如列宁所说,真理往前跨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阶级斗争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文革”中把这一原理与生产力等原理割裂开来,为当时的“阶级斗争为纲”服务,结果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原理推向荒谬。改革开放后,为了推进经济建设,一部分人仅仅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但忽视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人的发展等原理,把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单纯归结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非科学发展现象。当前为了论证“和谐社会”的思想,个别学者又大谈矛盾的同一性,贬低或否定矛盾的斗争性,甚至根本否定列宁和毛泽东的关于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思想。这种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较为严重的错误倾向。

第四是西方化倾向。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把西方的一切理论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律斥之为“资产阶级理论”而绝对排斥,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改革开放后,我们改变了这种态度和方法,从西方思想特别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克服前苏联教科书上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理论工作者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学者后面跑,西方怎么说马克思主义,这些学者也怎么说马克思主义。如西方学者说马克思研究人学,恩格斯研究物质;马克思研究主体性,恩格斯研究客观性等,我们这些学者也鹦鹉学舌,甚至把西方学者一些不准确的名词、概念照搬过来,或者把西方公开反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标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所谓“创新”。这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非常严重的错误倾向。"

三、关于如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必须深入学习、理解、掌握、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必须认真阅读和钻研马克思主义原著,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以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主要靠前苏联教科书。近些年来,一些年轻学者也主要靠原理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也有个别人靠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认识马克思主义。固然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第二手资料往往在许多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意。恩格斯在世时,就已经发现了这种现象,他特别提倡对马克思主义要“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但不能不正视的客观事实是目前许多学者包括相当多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急功近利,坐不下来认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总是企图借助第二手资料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以致连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都不甚清楚。比如,最近在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思想时,一些学者经常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但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观究竟是什么?这些学者特别是一些年轻学者茫然不知。同时,目前一些学校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不注重原著教学和原著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教学量过少,原著研究成果过少。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第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学说放在人类历史特别是文化发展史的长河和大坐标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马克思被西方媒介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和信仰者是否从内心中真正体会到这一点呢?据笔者观察,我们队伍中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要做到发自内心的体会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一方面要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熟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及每一个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必须熟知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一二百年形形色色的各种学说,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及其伟大。恩格斯曾经说过,黑格尔著作中包含着无数的珍宝。我们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比黑格尔的珍宝还要多得多的珍宝。但是这种珍宝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钻到其思想深处,并同其它学说进行比较对照,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真正作为科学的信仰,决心为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奋斗终身。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理论,但又不是一般的理论。对于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来说,不能把它只是看作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一个饭碗,更应该把它作为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事业、一种人生追求。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作个人谋取功名利禄的手段是绝对不能搞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工作的。

第四,正确处理与其它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努力加强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为一级学科后,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就是疏远与其它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之间相互唯我独尊、相互歧视。其实此前我国的学术界就存在着各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互相封闭的严重状况。因此,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就必须努力改变学术界的这种封闭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曾提出要加强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盟问题。同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确定为一级学科后,也要加强与其它各种学科特别是各种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盟问题,经常与其它学科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人员绝对不能以“指导思想”为名,趾高气扬,唯我独大,瞧不起其它学科。前边已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学说体系,应该最大限度地从其它各种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汲取精华,丰富和发展自己,同时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推广开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第五,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功能观为指导,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前边我们已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功能观的角度界定它的精髓就是“改变世界”。毛泽东在谈到这一思想时讲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够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不是认为现存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也不承认一切都是不合理的,而是既有合理的、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也有不合理的、错误的、违背历史发展方向的。问题就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说明社会现实中发生的一切社会现象,分辨哪些是合理的、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错误的、违背历史发展方向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不是改变一切,而是改变不合理的、错误的、违背历史发展方向的。而对于现实生活中合理、正确、积极的因素,尽管其开始时力量极其微小,马克思主义者也要为其呐喊,支持它、扶持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一定要转变为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如果只会卖弄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没有真正转化为自身内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六,努力改造世界观,真正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民主革命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但是近些年来,我们不大提“世界观改造”或“改造主观世界”了。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我们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个时期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仍然存在,仍然通过各种形式影响和腐蚀我们的队伍,不仅影响握有大大小小权力的领导者,同时也会影响和侵蚀知识分子包括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同时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干部和理论队伍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目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人的发展”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塑造人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塑造的人是有主体性、有社会责任意识,有独立见解、明辨是非、正直、诚实、善于合作、敢于和善于同强权和恶势力做斗争的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要做好对他人的思想和理论教育,首先必须学会教育自己,学会发展、提高、改造和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首先是对自己的改造和发展,它不单纯是用纯粹的理论教育人,而首先是用自己的人品、自己的人格、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不单纯是纯理论的建设,还包括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员的人品、素质和能力的人自身的建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一天,我真高兴
有趣的捉蝇大行动
我的好友—转笔刀
没有自理能力就没有生存能力
我发现了花朵的秘密
两分钟有多长
我好想好想回到家乡
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好
论书
我心中的机器猫
我长大了
幽默搞笑
我的自画像
大米的自述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探析
电动汽车之喜忧
资本市场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三贤祠里访三贤
日本福利体制的特征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城市职能与竞争力分析
基于制约因素比较分析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城市社区物流服务共同化模式及运行机制分析
我国区域服务业贸易发展特征分析
B2C 模式下的网购消费动机及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旅游非优区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33股基跑输大盘 昔日三甲陨落
国元证券主营业务受挫 指望创新增收
傅政军的网上卖艺学
保障房建设让居者有其屋
第75页:16*晏子使楚(图)
18*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分析图
1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1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2
读写例话:按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设计
《五彩池》迁移练习设计
15、《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
15、《田忌赛马》教学设计1
15田忌赛马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第71页:15田忌赛马(图)
17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 板书图
第74页:16*晏子使楚(图)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