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论

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论

"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现有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保证继续教育在新形势下健康、快速地发展。

继续教育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称之为CEE(Continuing Education Engineering )。目的是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生产需要,完成越来越难以掌握的新技术、新产业规定的任务。当时美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工程技术革命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英国政府多次提出要重新考虑教育和培训的作用。德国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日本政府也提出:企业应该重视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人才战略需要跨出一个误区:人才老化、人才知识陈旧、人才专业领域无发展、人才培训基地故步自封、人才继续教育工程盲目性和无效性。

在我国,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了个人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及时地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必须对各种职业的人进行继续教育,才能跟随上时代的步伐。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继续教育为我国培养人才、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国民素质、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继续教育的提供方式更加多样和灵活,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课程等多种手段在继续教育中被综合运用,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数字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等远程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3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700万人。2007年,电大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接近30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占96%以上;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注册在校生达11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占86.5%。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也正在为我国社会成员逐步实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创造条件。

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社会成员科学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对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发展,还很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由于对其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继续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我国继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观念陈旧,认识缺位

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概念传入中国取得初步发展,整个历史较短。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普通教育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重理论教育轻技能教育。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和企业看中的是人的文凭和学历,忽视人的能力和内在素质,重物轻人,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舍得花钱建设,不舍得出钱培训人,对继续教育抱着应付差事,或者不屑一顾、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二)我国继续教育的参与率较低,影响了劳动者的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高

(三)继续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不适应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首先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是全国和各个地区缺乏全局性统筹、协调机构以及有效的推进机制。由于继续教育涉及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和所有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管理上存在部门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浪费和低效现象。继续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继续教育机构的审批、资质认证、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质量保障、管理和评估制度等,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四)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一是目前还没有完全符合企业实际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因此有些培训往往部分行业、专业和对象,用同样的教材,考同样的内容,缺乏个性。二是"教"与"需"的脱节。从事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缺乏对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地了解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习惯于以教材为本,教学很难结合实际,无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几乎都工作在生产科研一线,工作任务繁重,且岗位分布不均,工作矛盾一直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请人代学、请人代考、公差学员现象应运而生。把本该严肃认真的继续教育活动演变成了形式主义。四是有些培训机构或组织部门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只要课时完成了,内容讲到了,就算达到目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继续教育成了应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五是继续教育和市场脱节,缺乏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也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更没有前瞻性的继续教育内容。

(五)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还未很好建立起来

我国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大量通过非学历、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的途径进行。而学习者在这方面的学习成果得不到足够重视,在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等方面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成才的“立交桥”尚未形成,不能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在社会各个领域已经和正在建立的劳动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许多专业领域,尚未建立继续教育制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继续学习和提高。

(六)师资力量尚需壮大

我国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且质量不高已被公认,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继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资源的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上课的老师大多数是“二流”水平的教师,还有些教师所教的课程和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又不了解成人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授课基本上还是按照在校大学生模式,按篇章结构,一点一点讲,由于面授时间短,教材厚,教材讲不完就考试。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浅析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

(二)不断拓展继续教育内涵

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特殊性,打破学科体系,注重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宗旨。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国际高职教育界逐步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提出了新的职业能力观,主要包括任务能力观、整体能力观、关键能力观、综合能力观等。新的职业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化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劳动者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新的职业能力观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它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办学多元化,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趋势

我国高职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几个方面: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筹措多元化,办学模式多元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多元化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有的高职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加强合作,联合组建了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采取大学联盟等非营利合作的组织形式,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先进的理念统一办学标准和管理规范,做到校企双赢。

(四)人才培养与职业、行业要求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推行双 (多)证书制度,促进就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计划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使学生考取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五)师资队伍要职业化、专业化与固定化

要想提高继续教育的整体质量,与国外同行一争高低,必须增加师资培训方面的投入,建立起正规的师资培训机构,并且调整师资培训的课程以适合将来教学的要求。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发展离不开继续教育科研队伍的壮大和完善。从国外继续教育科研队伍看,从事其科研的人员绝大部分是研究生和教授。大学是继续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开展科研活动的传统。在大学设立继续教育硕士点,还设立了继续教育博士点,甚至设立了继续教育系,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发挥其辐射作用,使教育和科研相结合,以继续教育促进科研,以科研促进继续教育,实现了继续教育和科研的双赢。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研究会、学会专业研究人员的领头雁作用,优化继续教育科研人员素质,根除浮躁治学习气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在我国,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尝试。具体措施是:一要扩大继续教育师资的来源渠道。继续教育机构应广招贤才,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二是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师德以及人文素养。三是继续教育教师要相对固定,减少流动率。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性的基础,要努力构建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事业只有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2] 刘凤菊.我国大学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

(5):39.

[3] 高延龙,马勇.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2,

(1):18.

[4]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

(2).

[5]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3

3).

[7] 成银生.继续教育胡全球视野[J].继续教育,2004,

(4) [9]郑树山.中国教育年鉴2003[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杨树叶
校园四季
暴风雨
春之赞
春天的花园
春天的声音
夕阳下的贺江
四季的雾
初夏
家乡的小河
春游川北民俗文化园
春,在哪里?
春姑娘的宴会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浅析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的合理性探讨
浅析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简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策略
浅谈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评价观的反思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
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
浅论高校音乐活动的理论意义和主要实践途径
试析高校教师薪酬设计探析
论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教学困境与突破
交汇与融合——试论《中国文化概况》课讲授探索与体会
关于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司马光》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